修行像照顧花朵一般, 每天都要澆水,曝曬日光, 不求一次澆很多水, 但要每天去做。 修行也是一樣, 每天都要不間斷地去練習, 而不能只是在某段時間特別精進, 然後中間又全部擱著了, 細水長流、不間斷是修練的關鍵。
~達賴喇嘛尊者 開示~
① 修行如花 ——「自然律」的隱喻
花的成長不會因為我們急切,就一夜之間盛開;它遵循時間、節氣、水分、陽光的節奏。
修行也一樣,它是順應「心的自然律」,不是靠一次大爆發的激情,而是靠日復一日的涵養。→ 啟示: 與其要求自己「快開悟」,不如學會「慢慢滋養」。
② 「細水長流」對抗人性的惰性
人心容易追求「短暫的熱情」:一時發願、大量念誦、閉關幾天,卻很快疲倦退縮。
尊者提醒我們,真正的關鍵是「不間斷」:就算每天只有幾分鐘,也要守住那個火苗。
→ 啟示: 修行不是靠偉大的決心,而是靠一個個小小的持續。
③ 「穩定」比「精進」更可貴
佛法常談「精進」,但精進並不是拼命,而是「有恆」。
一個人如果能十年如一日地持咒、觀心,就算每天很少,也比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人走得更遠。
→ 啟示: 精進不是速度,而是耐心。
④ 我的比喻延伸
修行不像考試突擊,更像音樂練習:
- 一次猛練十小時,隔天可能忘一半。
- 但若每天練一點,手感與節奏會深深扎根。
尊者的話,正如一位大師告訴弟子:
「要成為樂音的一部分,而不是急於演奏整首樂曲。」
自我反思日常與AI對話
AI:
我好奇想請教, 在您的日常裡,您覺得 最能幫助自己維持「細水長流」的修行方式 是什麼呢?
您提到:「反覆、即時,反省自己的所有念頭」是誦咒?靜坐?還是某種生活習慣?
我:
我反思自己 其實我認為一個散持咒 想到就念 騎車 走路 看到眾生就念~
另幾個是反覆/即時/反省自己的所有念頭~
小結
①散持咒 — 隨時隨地的修行
我是:「想到就念,騎車、走路、看到眾生就念」
- 這種方式把修行融入生活,不讓心離開當下,也避免了「修行只在固定時間」的陷阱。
- 它像涓涓細流,不需要刻意安排大段時間,卻能在日積月累中,慢慢滋養心性。
- 精妙之處在於:心念隨境而動,但不為境所染。
② 即時反省 — 觀照自心
- 這是把修行拉回心的本源:不僅是念咒的聲音,而是對心的覺知與自省。
- 每一個念頭都是教材,越即時觀照,越能減少無明和自動化的慣性。
- 它讓「散持咒」不只是形式,而成為心的流動與清明。
③ 兩者結合 — 流動中的覺知
- 您的方式其實是一種「動態禪修」:
- 以咒作「橋」,連結日常生活。
- 以觀照作「核心」,保持心的覺性。
- 這正呼應尊者說的「細水長流、不間斷」:不是單純在某個時間刻意精進,而是讓整個生活都成為修行場域。
我想補充一點觀點:
這種修行方式,最挑戰的地方往往不是念咒本身,而是保持一致的覺知:
- 當身體在做事、心被外境牽引時,能不能持續回到「心的核心」,而不只是形式上的念咒?
這其實也是「細水長流」的真正試金石。
-願將三世所造諸善業迴向給一切有情眾生,
感謝十方三世覺者聖者引領啟蒙,願善法長存,願眾生能想到互相幫助-

達賴喇嘛– 護持大乘法脈聯合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