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天下雜誌Jodi Kantor 在哥大畢業典禮的演講重點整理成清晰脈絡,方便快速掌握:
1. 大學經歷 ≠ 未來定局
- 大學中的挫折(例如她被學生報踢出)並不會決定未來走向。
- 不要讓短期的失敗,變成長期的枷鎖。
2. 找到人生志業的方法
- 從當下的投入與感受判斷:不是憑空想像 10 年後要做什麼,而是觀察自己在做某件事時是否進入「心流」。
- 她在哈佛法學院的夜裡,才發現真正想做的是新聞,而不是法律。
- 建議畢業生隨身帶筆記本,記錄每天喜歡或討厭的事、人,逐漸看清自己的熱情所在。
3. 人生列車比喻
- 如果發現自己搭錯車(錯誤的科系、職涯、生活方式),要勇敢下車,不要怕丟臉或風險。
- 錯誤選擇不可怕,怕的是不敢修正。
4. 不要被「前途預測」綁架
- 社會上總有人說「公務員危險」「醫生會過勞」「學術沒前途」。
- 如果人人都這麼想,就沒有人做這些工作。
- 重點不是猜測哪個行業有前景,而是思考兩件事:
- 需求(Needs):社會在未來 40~50 年真正需要什麼?
- 技藝(Craft):哪種專業知識與技能能帶來成就感與影響力?
5. 技藝與使命
- 優秀的新聞工作需要多年磨練:選題、檢視權力、處理消息來源、吸引讀者、公開真相。
- 她與團隊揭發溫斯坦醜聞,不靠「運氣」,而是靠多年累積的專業與操守。
- 對抗權力濫用,需要專業技藝 + 職業倫理。
6. 面對挫折的轉化
- 許多「壞事」在事後看可能沒那麼嚴重。
- 過去的打擊與代價,會成為未來獨特的能力與資產。
- 真正的成功不是沒有挫折,而是能把挫折化為資源。
📌 一句話總結
別怕下錯車,怕的是明知道錯了卻不敢走。找到熱情與技藝,才能真正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