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憂鬱症,是對現況無助而放棄掙扎的一種心理生病狀態
其中一項是放棄感知,情緒變得像是無感或輕度解離
然而情緒還是會來當他看/聽/聞到某種與過去相連的黑影時,身體已經反應,而大腦還不知道
憂鬱症讓情緒無法疏通,留在身體裡,嘗試繼續壓制它,於是出現各種症狀
但身體都知道,大腦當機,只能身體先反應(輕度解離)
主要是兩種:嗜睡--整天昏沉一直睡、時間被切斷了;恐慌--整天一直害怕但不知道怕什麼,無法行動
。
憂鬱症的情緒反應階段如下
(一)被觸發
如上述:嗜睡--整天昏沉一直睡、時間被切斷了;恐慌--整天一直害怕但不知道怕什麼,無法行動
(二)冷卻一些了
情緒能量降低了,稍微有點認知功能出現
嗜睡者出現夢境,恐慌者能做點事了、有些記憶了
(三)解釋期
這些片段的線索,如夢境故事,需要找人討論,才能還原「當事人在憂鬱什麼」
例如當事人嗜睡一週,後來夢境出現爺爺,經討論後他是愧疚沒有照顧爺爺
整起情緒觸發才找到整個因果,原來:他聽到同事談論親友過世,剛好過世原因跟爺爺一樣,觸發了當時童年沒有照顧到爺爺可憐的心情,一直後悔莫及、怪自己。(故事很龐大,這裡僅簡單說)
最後在敘說的過程中當事人說:「嗯,知道為什麼就可以好起來了,我果然還是需要一個解釋。我覺得可能要學會原諒自己過去的錯誤吧。」
(四)安頓期
討論、覺察、找到意義,在說的過程有人傾聽、支持、安撫,情緒疏通,他也能賦予此情緒(+過去為解決的情結)某個位置,被安頓了情緒才會緩解。(我們可以想像成,情緒來住飯店休息,大腦卻拒絕它check in以免它干擾他人,情緒就會在大廳鬧,直到有房間給它,才會平息、有安全感)
。
在憂鬱症上這四個期似乎免不了,一定會有
若能復原,是能早點覺察並縮短這個期程,例如睡一週縮短為睡兩天,理解原因也更勇敢更快。類似吃壞肚子後需從喝粥湯開始那樣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