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受不是無意義的忍讓、委屈,有盼望的才是正牌的喔

情境一:腸胃炎
你腸胃炎,去看了醫生,吃了藥。病程要等3-5天才會好。
肚子仍然明顯不舒服,不曉得是痛還是餓,隱隱作祟,你感到煩躁、低落,影響你的專注。你很有情緒,但也辦法吧,肚子餓不能亂吃以免更痛,煩躁也不能遷怒他人否則大動作會更痛,而且誤傷他人
你決定轉移注意力,以手掌溫熱肚子,追劇或打電話轉移,早點休息
總是會過去的,你這樣想
情境二:小朋友腸胃炎
小朋友腸胃炎,去看了醫生,吃了藥。病程要等3-5天才會好。
小朋友肚子仍然明顯不舒服,不知道是痛還是餓,開始哇哇叫、走來走去、想吃糖果,你感覺到他的煩躁、低落,影響你的專注。
他生病的情緒傳給你,你也很有情緒要牙起來,但你同時知道這不是他的錯,不能直接貓下去。
他想吃糖,若真的給吃,後果更不堪設想,所以就算他苦苦哀求,你也只能安撫、轉移注意力、陪他。
陪他什麼?陪他一起痛苦、肚子餓,這會花點時間,要轉移注意力,想想別的辦法度過。總是會過的,你這樣想,也告訴小朋友是這樣,要甘八爹
#情緒耐受力
你能忍受情緒帶給你的不舒服,仍然做正確的事
氣到要炸!很不舒服,好,氣就氣,你走遠一點讓它正常釋放,不傷及無辜
傷心欲絕!很不舒服,而且自動響起「要知道傷心總是難免的,在每一個夢醒時分」(知道這首歌的有50歲)
害怕慌張!很不舒服,你知道自己在發抖,等下很緊張、害怕,好去深呼吸
可惡、糟糕、怎麼會這樣、好可憐喔、不要吧...都很不舒服
但是你能忍受那個不舒服,不至於「縱情」--不然你要怎麼樣、我們一起去郊遊(敏感字眼)好了、我就是爛可以了吧...
耐受力可比喻為一個空間,情緒發生的同時,你有空間容納,也還有空間思考
你沒有被情緒帶著走,讓它完成它任性而為的事
就像情境一裡的你耐受了你的不舒服,情境二裡你耐受的別人的不舒服
於是你可以同理,而不是同情
#耐受力需要訓練
1.需要正確認知。知道情緒的訊號表示什麼;情緒的過程,總是會過的
2.需要接納情緒。沒有壞情緒,只有負面的(那是有意義的)
3.需要安撫技巧。讓你的情緒相對舒服一點
4.需要期待未來。你的耐受是有作用、意義的,現在苦,未來雙倍甘。
對照情境一跟二,是不是在我們生活裡很常見呢
情緒總是會過的,但它來是有意義的
它提醒你,你引導它,理情合作,所以耐受才有盼望
負面結果:
耐受不了寂寞,焦急求友,結果是...
耐受不了憤怒,玉石俱焚,結果是...
耐受不了恐懼,欲蓋彌彰,結果是...
一時不能耐受,先逃走是對的,先冷靜也可以增加耐受
。
耐受不是無意義的忍讓、委屈,有盼望的才是正牌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