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拿美術社的砂紙把手掌都磨平之前,今天要來解決手掌的「繭」問題啦!

✋🏻如何運用小道具讓你不會長繭
市面常見的針對手部的重訓護具有全包手套、露指手套、手皮、拉力帶等產品,這些護具都能有效的降低長繭的可能。接著就簡單幫大家比較他們的特色🔍
【手皮】
通常會以堅固跟耐用的材質為主,目的在承受大量高反覆摩擦。保護手掌的同時保有手掌與槓鈴接觸面上轉動的靈活性。而不強調摩擦讓手掌黏在槓上的固定性。平常會訓練CrossFit、體操、街頭健身這類會常有在單槓或吊環上擺盪、翻轉動作的化。手皮就會很適合你👍🏻

【手套】
簡單分成露指或是全包兩種。可以根據想要給手指多少的保護選擇。手套要注意製作的材質,把握大原則「越厚,保護性越高,靈活度越低」為了提供保護,較厚實的手套,就會沒辦法保留手掌與器材滑動的靈活性。今天如果是以健身房的器械重量訓練為主。手套已經可以應付大部分的使用需求了你可以針對【材質】以及【包覆性】兩點再去做挑選即可👍🏻
不過注意一下,上頭提到不論是手套還是手皮,大多以「手部不直接接觸到槓鈴/啞鈴」的概念,也就是為了讓手不直接觸粗粗的金屬表面。已經可以有效降低【摩擦繭】的產生。
但若你的訓練頻率很高,重量在手部上的受力還是產生少數的【應力繭】,但不代表手套就沒用了喔!在護具的保護下,繭的數量減少,更重要的質地也會軟化許多。也許稍微有一點點在手指根部小塊的增生,但絕對不會到硬硬、粗糙、一大片、被另一伴唾棄了😭【拉力帶】主要跟握力有相關,這部分,跟我們下一點要提到概念,有很大的關係👇🏻

✋🏻用動作的方式讓你不會長繭
繭的產生,不管是應力繭還是摩擦繭,還是跟你有使用、訓練到手掌有關係,但你會想「可是我進健身房,是要練六塊肌、倒三角,又不是要練手,好奇怪」。因為,你的身體可能出現了「代償」的問題😮代償的概念,簡而言之你要完成一件事情,需要很多人的合作,有人沒在工作,就必須有人出更多力來幫忙,這個人幫久了就會過勞。回想一下明明是練背,卻很常手臂先酸,這就代表你的背其實沒有在工作,反而手一直出來工作。用力握緊握把,手臂就越來越酸,手掌當然就被過多的壓力、摩擦力刺激,最後必須長出繭來自保。(如果忘記什麼是「代償」的話可以回去複習慢性傷害的篇文喔❤️)
這時候,要解決,有兩種方式:
1. 選擇拉力帶,快速解決問題: 拉力帶就是在你手太酸、握不住的時候,增加握力用的。直接幫忙手的工作,降低手的負荷,減少繭的產生。
2. 用動作的方式,讓你一勞永逸:
試問一下,你有沒有這種感覺。「划船背都沒感覺、感覺都是手」或是「滑輪下拉,我都是前臂很酸」。如果有,那你就是出現了【練背沒練到背、都在練手症候群】了。手承擔不必要且過多的負擔,就很容易長繭。我們以下就根據這兩種常見的情景,設計了兩個【動作控制優化】的方法,讓你練背真的可以練到背,不僅手可以休息、不容易長繭、同時大幅提升你的訓練效果。一石三鳥,還不賴吧🤩
🛠️
器材準備:全身鏡、彈力帶(預先綁在高於頭部的樑或是槓架上)熱身準備:練習肩胛骨的上/下/前/後的控制,先建立大腦與肌肉的控制連結,減少代償的可能

A. 肩胛後收拉舉控制訓練
站姿,身體鞠躬大約45度,雙手自然垂下。肩胛骨往天花板移動,自然的做出後收後,雙手維持手肘打直,將前方的彈力帶從頭頂自然往下繞弧線的感覺往後下方拉,但重點在維持肩胛骨找天花板的力氣

B. 肩胛後收下轉分節控制訓練
拉著彈力帶,但不要急著把彈力帶往下來,而是先正確地做出肩胛的分節控制,以「肩胛下轉->肩胛後收->胸椎後伸」的時序性,一步一步地慢慢把肩胛骨往下、往後,最後才帶一點點的胸椎後伸,把彈力帶拉到胸口
結語
這樣,各位小資女孩們,應該不用害怕上健身房手還會再長繭了吧。不管你是要馬上上網訂購手套、手皮等小道具,或是用動作的方式來讓背肌參與多一點,手部參與少一點,重點就是,找對方法,你也同樣享有跟大家一樣的,運動的權利。下次還有什麼運動相關的問題,歡迎私訊我們,360救救我,我們下次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