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次踏入 LALAPORT 的時尚現場,對我而言是前所未有的全新體驗。以往我在礦山藝術季曾參與過一場服裝秀,那場秀雖然帶著藝術與地方的氛圍,但我只是參與者之一,並非主導規劃者。這次在 LALAPORT 的走秀,則讓我看到了另一種節奏與專業。
兩小時的伸展台節奏
一場完整的走秀規劃,原來需要長達兩個小時。在這段時間裡,現場搭配了精心挑選的音樂,大約有十四位男模與女模依次上場。每位模特兒至少要換三到四套服裝,意味著後台的運作必須緊湊且精準。學生們在後台的任務,就是協助模特兒快速換裝。這不僅僅是操作上的練習,更是一種「換位思考」的訓練。必須站在模特兒的角度,思考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幫他們換好鞋子與服裝,確保他們能準時重返舞台。
後台的細節與學習
在觀察的過程中,我發現一些有趣的小細節。第一位模特兒會先往左走,第二位則往右走,避免在伸展台上相撞。學生們也需要確認模特兒實際穿著是否與清單相符,以防止出現錯誤。這些細節看似微小,卻是成就專業演出的關鍵。
早上會先進行一次排練,下午再進行正式演出。學生們藉由這樣的流程學習,既能體會後台的緊張氛圍,也能理解專業秀場的嚴謹度。
親子走秀的特別氛圍
最讓人驚喜的,是秀場中安排了親子走秀的環節。媽媽帶著孩子一起走上伸展台,雖然時間掌控不如專業模特兒精準,但畫面卻帶來了一種溫馨感。時尚不再只是冷峻的專業表演,也能融入生活,成為家庭的共同體驗。
我的感受與反思
相比於礦山藝術季的服裝秀,LALAPORT 帶給我的是截然不同的震撼。礦山的秀更多是地方文化與藝術的結合,而 LALAPORT 則是完整商業體系下的時尚演出。兩者對我來說都有其意義,一個承載了地方的記憶,一個展現了專業與效率。
這樣的對比,也讓我開始思考:在不同場域中,時尚究竟能承載什麼?是地方文化的延伸,還是商業活動的一環?又或者,它們本來就該同時存在,彼此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