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潰2025年來到9月,剛從紅線老師的門走出,這是2025年綁的第二次紅線,自從我的工作有業績性質之後,我一年就會綁上兩次。有沒有幫助業績未解,但心情紓解有幫助。還真因為老師今年不建議我異動的關係,我從2月就蠢蠢欲動想離職的心,也默默待到現在9月,老師說要轉換思維,不要用「忍耐」而是用「等待」,自從我工作內容從a到b,現在又從b轉回a,但a增加點b後,總之還在a,就讓我稍微好一點。
我都跟我的客人講,心情不好的時候越是有客人鼓勵我,真的很謝謝這些鼓勵,因為都是這些鼓勵,讓我繼續在這份工作努力。
那天去做了腳底按摩,按摩師傅說他很容易被女性客人客訴,客訴的理由是他太多話了,這真的是真的,因為他真的太愛說話了,去做腳底按摩的人多數都只是想要休息,他這種渴望與客人建立連結的個性,真的不適合這個產業。但我倒是跟他說,我發現每個人是有族群的,像我比較容易遇到不開心的狀況(不到客訴)的對象多是男生,儘管為數不多,三四個,但總都是男生。而我的同事則是女生,又以有點年紀的女生特別容易客訴她。chatgpt說女生容易察覺對方的耐心,所以可能我的同事是比較沒有耐心的人所以容易被客訴。而我的口氣可能過於理性,男生可能覺得沒有被尊重。(覺得我看不起他之類)吃飯的時候正巧看見一個媽媽在兇小孩「你到底有沒有在聽我說話」,我突然意識到,會不會是從小原生家庭的緣故,所以有的人特別在乎別人在他說話的時候要正視對方的眼睛。前幾篇文章我提到好幾次100分這件事情,說也巧合,老師突然跟我說,每個人心裡的100分不同,每個人的成長歷程、經驗不同,所以你心裡的100分跟他心裡的100分可能是不同的事情。
已故藝人飯島愛曾經出版書籍,提及過往原生家庭的故事,她出生在很嚴厲的家庭裡,在國中以前成績都是不錯的孩子,有次她不擅長的項目考了高分回家以為會被媽媽誇獎,結果換得了是媽媽提到第一名孩子考的是多少(飯島愛是第二名),她很難透過努力獲得讚美跟認同。多年後成名了,才發現原來媽媽曾紀錄了心裡想誇獎飯島愛的話。(細節不可考因為我是在網路上搜尋的文章)。
但我突然覺得,每個人心裡的100分,會不會源自於每個人能從100分獲得什麼,例如有的人渴望母親的讚美,那100分的標準就會以母親的角度去思考「做了什麼事會被媽媽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