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我都在帶領一個「五人小團隊」:四個孩子和一位忙碌的先生。從早餐要吃什麼、學校需要帶什麼用品,到誰該先洗澡、什麼時候該睡覺,甚至家裡突然出現的「突發狀況」,我都得第一時間做出決策。
這本書由三位資深領導顧問共同撰寫,被譽為管理經典之作。書中以 43 個實用原則,完整解析主管的工作全貌,讓第一次當主管的人也能迅速上手。難怪它長踞日本、美國及亞洲各大書店排行榜,更獲百萬領導者力推!
這本書讓我重新檢視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也讓我學到了三個最有共鳴的管理心法。
書的封底一開始便提出,當主管並不需要十項全能,只要先善待自己,並理解最簡單的原則,讓團隊願意聽你的,就能事半功倍!
書中也提到:「在成熟的主管工作習慣中,發脾氣是大忌。」高情緒智商(EQ)的人,在職場中更能建立穩定的人際關係,也能在壓力中保持冷靜。
此外,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即使身為主管,也不需要每分每秒都掛念職場上的事情。善待自己必須要追求生活的平衡,要兼顧家庭與興趣等生活層面,才能成為更完整的主管。
同理,媽媽必須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和需求,才有力量去照顧家中其他成員。
成為全職媽媽後,我總想成為一個「完美媽媽」。三餐營養均衡、家裡乾淨整潔、孩子課業優異……。過去,當我用盡全力去經營,卻常常在一天結束後,累得精疲力竭。最糟的是,疲憊讓我情緒失控,甚至對孩子大吼大叫。
於是後來,我嘗試給自己一點喘息的空間——允許家裡亂一點,允許自己喝一杯熱咖啡、滑滑手機;甚至和先生協調,讓我有時間出門跟朋友聚餐。
奇妙的是,當我情緒穩定下來後,孩子的情緒也跟著穩定,家中的衝突減少了,合作也變多了。
媽媽的狀態,就是家庭的天氣。當我善待自己,全家人也更願意跟隨我。
❤️不要「非我不可」,學會授權
書中提到:「管理不是親自做事,而是確保任務得以完成。」
我常覺得自己最了解孩子的需求,也最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因此什麼都想自己來:孩子的功課要檢查、餐點要安排、家務要打理……結果不僅累壞了自己,也讓家人養成「依賴媽媽」的習慣。
書中說到,好的主管懂得授權:把工作分配給合適的人,並根據他們的能力,給予適當指導與追蹤。這讓我反思自己在分工上的盲點。
像我家中,女兒小嫻能力出眾,我常把很多事情交給她處理;而甜甜的性格比較懶散,常常需要三催四請才肯行動。結果小嫻常常累得不想做,甜甜則因為缺乏訓練,反而變得越來越依賴。
我意識到,這和公司裡「勞役不均」是一樣的問題。
於是開始嘗試調整分工:對於能力較強的小嫻,我給她更多自主權,但不再過度依賴她;對於甜甜,則是明確交代任務、定期追蹤進度,幫她一步步累積成就感。結果,孩子之間的摩擦減少了,我自己也輕鬆許多。
畢竟,媽媽不是救火隊;真正的領導,是培養孩子自立。
❤️面對壓力,先穩住自己
身為主管,無可避免的是工作的壓力。有時候壓力的大小,取決於自己應對的經驗是否足夠。當經驗累積的夠多,遇到問題時,就會更加沉穩跟冷靜。
在家庭中,媽媽也是全天候待命的危機處理中心。像是孩子同時哭鬧、家務堆積如山、另一半出差不在家……這些都足以讓媽媽崩潰。
作者提供了七個應對壓力的建議,我覺得非常實用,甚至可以直接套用在家庭生活中:
1.別讓事情越來越糟
不要因為驚慌而衝動行事,先停下來觀察。
2.深呼吸,保持冷靜
媽媽先穩住自己,孩子才會跟著安定。
3.先處理最關鍵的事
優先處理最緊急的兩三件事,降低混亂感。
4.分配工作
請老公或孩子幫忙,把責任分擔出去。
5.尋求建議
像職場請教資深同事一樣,可以和朋友或家人交流。
6.保持理智
專注於問題本身,不要陷入情緒拉扯。
7.想像你是睿智的領導人物
先「裝出來」,久而久之你就真的會變得冷靜。
其中我最有感的是第2點。深呼吸,是媽媽最簡單、最有效的急救工具。只有當情緒穩定後,才有餘裕做出正確的決策。
💕寫在最後:家庭就是我的「小公司」
書中提到了一個關於態度的重要提示,那就是不要以為和上級的溝通比較重要,其實,下屬才是影響你未來發展的關鍵。
那些為你工作的人(團隊),才是你的貴人!
套用在家庭裡,孩子就是媽媽最重要的「團隊成員」。我們與孩子的互動與關係,不僅影響今天,也深刻影響彼此的未來。
讀完《普通主管才是最強主管》,我不僅更理解「主管」的角色,也重新看見自己在家庭中的價值。即使我不是十項全能,即使我只是個普通媽媽,我依然能帶領這個小小的團隊,一步一步走得更遠、更穩!
因為最強大的主管,不在於完美,而在於懂得成長、懂得愛,也懂得放手。
#塔妮雅閱讀
#2025年第76本
@聯經出版
《普通主管才是最強主管》博客來購書連結:https://ibestfun.net/3OEAe
塔妮雅的閱讀沙龍:https://vocus.cc/salon/tanja_r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