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派後的轉職故事:我如何找到下一步(中) —— 半小時的堆疊,從低谷到小突破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在上一集我提到,有了轉職的念頭後,我其實一開始沒有方向。

新加坡、越南都碰壁,轉頭看台灣職缺時,又陷入薪水落差的糾結。

但我知道,如果只是困在焦慮裡不行動,狀況只會更糟。

所以我給自己定下一個原則:每天至少花半小時做與求職有關的事。


半小時原則:行動比方向重要

這個「半小時」其實很簡單,有時候是聽一集 podcast,有時候是修改履歷,有時候是丟一封 coffee chat。

說實話,下班的我常常很累,幾乎沒有心力再專注學習和改履歷。但我逼自己「至少半小時」,因為這代表我沒有完全停下腳步。即使方向還不清楚,至少透過行動,我知道自己還在前進。那半年裡,我就是靠這個小小的原則,把焦慮轉化成行動。


工具疊加:沒有單一解方,靠縱向堆疊

很多人問我:「你覺得轉職最有用的工具是什麼?」

我的答案是:沒有單一解方,而是不同工具疊加,才讓我慢慢清楚自己要什麼。

Podcast / 書籍:

  • 1. 像《設計人生》這本書,給我的是大格局的思考:不是「我要找什麼工作」,而是「我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 2. 大人學的 Podcast 則在低潮時給我提醒,像 FAB 法則(Feature、Advantage、Benefit),幫我重新思考如何表達自己的價值。也可以參考課程「用公司的思維經營人生」 這堂課

AI 陪跑:

  • 我會把 job description 貼給 AI,讓它幫我分析需要哪些技能、履歷的匹配度有多少。 更有趣的是,當我累到不想思考時,會請 AI 幫我「調整轉職菜單」: 今天該學什麼、履歷該修改哪裡。這讓我感覺到一種「有人陪跑」的支持。


英文補強

  • 因為不少職缺需要英文履歷,我也透過 Amazing Talker 上課。雖然老師風格直接、不太適合低潮時使用,但對於逼自己輸出、調整履歷,確實很有幫助。
    • 想娛樂就用 Netflix 練習聽力,IG 追蹤短影音如business casualty

這些工具沒有哪一個是立竿見影的解答,但疊加起來,慢慢形成了我的求職基礎。


人脈拓展:社群 highlight & Coffee Chat 挫折

除了技能,我也知道「人脈」是關鍵。 

我也大量透過 LinkedIn 發出 coffee chat 邀請,結果是——大部分石沉大海。快 30 封邀請,回覆率不到 10%。一開始想說我告訴對方「我可以為他做什麼事」對方應該會很樂意回答吧,結果事情不是蠢人想的那麼簡單。要嘛沒回,要嘛回我:「這跟我沒關係。」

當下很難過,還跟取得德國跨國公司實習的朋友抱怨,結果發現有問題的是我自己。朋友說我太亞洲心態,反而要直接切入重點,並且要表示要「讓對方感覺我有研究該公司」即可。不需要問得太廣,太奇怪,太細節,對方根本不知道怎麼幫我。以下提供朋友的 coffe chat 模板

他的Linkedin TingYu Wang

raw-image


總而言之,coffee chat 並不是「丟背景 → 對方自然給答案」,而是需要精準的問題設計。


除此之外,我還從 YouTube 找資源。當你開始找資源,演算法就會推薦給你

其中一個幫助我很多的頻道,是 Carl(卡爾) ——一位在北美工作的中國人

有一次我甚至透過微信私訊請教他。他沒有直接給我答案,而是回了我一句話:

「所以,你做了什麼努力?然後,你想從我(對方)身上得到什麼幫助?」

這句話像一個公式,讓我恍然大悟

與其模糊地問「你有什麼建議嗎」,不如先展示自己的努力,再提出具體需求。

這樣對方才知道怎麼幫你,也比較願意幫。

後來我也把這個公式用在 coffee chat 和社群交流上,發現效果真的不同。

當你能清楚表達「我做過什麼努力 → 我需要什麼」,別人會覺得你是認真的,而不是隨便來要資源。


但並不是所有嘗試都有好結果。


低谷場景:二面被取消

真正讓我差點想放棄的,是一次面試經驗。那間公司我很期待,好不容易進到二面。但在一面和二面之間,我稍微提了一下薪水。

結果,二面直接被取消。

那時候我完全懵了。

我不斷懷疑自己:

  • 是我的薪水開太高?
  • 還是我在面試時問了太多組織發展的問題,讓他們覺得我不適合?
  • 還是根本不該寄那封談薪的 email?

更糟的是,後續幾間公司也在薪水或休息期的問題上卡住,最後都不了了之。

那段時間,我真的動搖過:「算了吧,不如繼續外派,至少薪水高;回台灣薪水降低,乾脆隨便找一份離家近的就好。」

那段時間低谷到什麼程度呢?我甚至還跑去算命,問了超過10種的問題。

我想知道是不是命中註定不適合換工作,或者未來方向會在哪裡。


小突破:希望再度浮現

就在我想放棄時,小小的突破出現了。

我追蹤的 KOL, shan 分享他創立「永續與節能相關的社群」,加入後發現大家都非常樂於分享,從產業趨勢到實務經驗,完全沒有距離感。那一刻,我感受到一種久違的熱情:這條路或許真的適合我。

於是,我寫了第一篇自我介紹:

我提到自己有外派經驗,曾經參與過物聯網專案,最近對風電產業很有興趣。

更重要的是,我補充說「我看過某些相關 podcast,已經先做過功課」。

這樣的自我介紹,帶來了第一個正面回饋。

有人留言分享產業的資訊,甚至願意和我聊聊。那一刻,我第一次覺得:自己不是孤軍奮戰。

同時,我也收到法國留學的朋友 。他告訴我,他為了拿到德國的實習,投了超過 100 封履歷,LinkedIn 也加了 500 個人,即使歐洲的就業市場艱難,他還是用盡一切方法取得跨國企業的實習。

我對照自己,才投了 20 封,就已經覺得焦慮、想放棄,放棄得太早了。


收尾:鋪梗下篇

半年下來,我的行動大多像是在黑暗中亂槍打鳥。

很多努力只是心安,很多嘗試沒有結果,但也正是這些堆疊,讓我逐漸清楚了方向。

最重要的是,當「貴人」出現時,我已經不再是毫無準備的自己,而是能接住機會的人。

👉 下一篇,我會分享:這位貴人是怎麼出現的?我又是怎麼最終拿到 offer,接上自己真正想走的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越南放大鏡 X 下班資工系
47會員
92內容數
雙重身份:越南放大鏡 X 下班資工系 政大東南亞語言學系是我接觸越南語的起點,畢業後找越南外派工作的生活跟資訊時,發現幾乎都是清單式的分享,很難身歷其境。所以我希望「越南放大鏡」可以帶讀者看到更多細節和深入的觀察。 - 下班資工系則是自學資工系的課程內容,記錄實際操作的過程,學習理論的過程。希望可以跟讀者一起成長。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決定轉職前,我猶豫了很長一段時間。 那時的我如同被兩端拉扯著:我到底要堅持做這5年來的工作,還是,向未知的方向邁出去,你懂我的意思吧?但後來的我,做了這樣的一件事⋯⋯ - 最近在instagram發了離職相關貼文後,不少讀者後來跟我聊到他們的職涯問題,「有離職的想法,但沒有方向。」
Thumbnail
決定轉職前,我猶豫了很長一段時間。 那時的我如同被兩端拉扯著:我到底要堅持做這5年來的工作,還是,向未知的方向邁出去,你懂我的意思吧?但後來的我,做了這樣的一件事⋯⋯ - 最近在instagram發了離職相關貼文後,不少讀者後來跟我聊到他們的職涯問題,「有離職的想法,但沒有方向。」
Thumbnail
 這是我出社會工作後的第二份工作。某次檢視工作內容及未來規劃,發現自己在原地踏步。是時候挑戰自己了吧!
Thumbnail
 這是我出社會工作後的第二份工作。某次檢視工作內容及未來規劃,發現自己在原地踏步。是時候挑戰自己了吧!
Thumbnail
一個人走在職涯路上,若遇到困難或迷惘時,有人願意傾聽陪伴,適時引導思考,釐清問題、現況分析、擬定目標及行動方案,相信你會走得更順遂!一直以來,許多朋友找我諮詢的職涯議題,歸納常見三大類型:
Thumbnail
一個人走在職涯路上,若遇到困難或迷惘時,有人願意傾聽陪伴,適時引導思考,釐清問題、現況分析、擬定目標及行動方案,相信你會走得更順遂!一直以來,許多朋友找我諮詢的職涯議題,歸納常見三大類型:
Thumbnail
當面臨職涯抉擇時,我們常常會感到猶豫和困惑。這篇文章將會探討在轉換工作時的取捨和機會成本,同時提醒讀者要知道自己的目的,並享受在每一段職涯裡的成長。
Thumbnail
當面臨職涯抉擇時,我們常常會感到猶豫和困惑。這篇文章將會探討在轉換工作時的取捨和機會成本,同時提醒讀者要知道自己的目的,並享受在每一段職涯裡的成長。
Thumbnail
目標回到職場,具體開始行動的這段時間,我經歷了內心懷疑焦慮和不自信,終於確定了方向。
Thumbnail
目標回到職場,具體開始行動的這段時間,我經歷了內心懷疑焦慮和不自信,終於確定了方向。
Thumbnail
轉職只是為轉而轉?如何找到方向?除了轉職有無其他可行的方案? 與本文一起探討如何從自我盤點到探索機會,開啟職業發展新視野。
Thumbnail
轉職只是為轉而轉?如何找到方向?除了轉職有無其他可行的方案? 與本文一起探討如何從自我盤點到探索機會,開啟職業發展新視野。
Thumbnail
最近有遇到轉職失敗的案子,其實我也很常面試失敗,但有時候不是你的問題。 在現代快速變化的職場中,感到一時迷茫是很正常的。 如果你也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確定下一步該怎麼走,別急, 我們來一起利用下面6點來解清這個狀況。 1. 回歸自我 首先,停下來,深呼吸,然後問問自己:我真正想要什
Thumbnail
最近有遇到轉職失敗的案子,其實我也很常面試失敗,但有時候不是你的問題。 在現代快速變化的職場中,感到一時迷茫是很正常的。 如果你也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確定下一步該怎麼走,別急, 我們來一起利用下面6點來解清這個狀況。 1. 回歸自我 首先,停下來,深呼吸,然後問問自己:我真正想要什
Thumbnail
人生或工作遭遇亂流時要穩定心情,切勿胡亂抓取浮木,需盡早準備轉換的備案。 轉換領域可以由斜槓開始,考量與自身其他技能的關聯性,尋找MVP避免窮忙。
Thumbnail
人生或工作遭遇亂流時要穩定心情,切勿胡亂抓取浮木,需盡早準備轉換的備案。 轉換領域可以由斜槓開始,考量與自身其他技能的關聯性,尋找MVP避免窮忙。
Thumbnail
是否覺得現職工作如同雞肋,卻又不想輕易放棄,所以打算在領完年終後再考慮轉職嗎?如果你準備在年後轉職,以下5個步驟可以幫助你展開行動。
Thumbnail
是否覺得現職工作如同雞肋,卻又不想輕易放棄,所以打算在領完年終後再考慮轉職嗎?如果你準備在年後轉職,以下5個步驟可以幫助你展開行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