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教育模式中,教師多半扮演「知識傳遞者」的角色,學生則是被動接受的學習者。Paulo Freire 將此批判為「存款式教育」(Banking Concept of Education),知識如同被存入學習者腦中的資產。
然而,真正的學習遠不止於此。
經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強調學習者透過與環境互動,將經驗轉化為知識與行動能力,實踐「學習即生活,生活即學習」的理念。
在今日快速變動的教育與工作環境中,單純的知識傳授已不足以應對挑戰。
我們需要的是能反思、能行動、能持續成長的學習者。
那麼,為什麼經驗學習在當代教育格外重要?
在於它提供了一個循環性的框架,幫助學習者不斷深化理解,並將學習轉化為實際的行動力。
理論基礎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美國教育學者 David Kolb 提出了廣為引用的 「四階段學習循環」(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 Experiencing(具體經驗)
- Reflecting(反思觀察)
- Thinking(抽象概念化)
- Acting(主動實驗)
這一循環並非線性的,而是一個持續演化的過程。John Dewey 指出,學習始於我們面對「困境」或「陌生情境」時,被迫重新思考既有的經驗。William James 則稱之為「純粹經驗」(Pure Experience),這些觸發點往往成為反思的起點。Paulo Freire 進一步提出 Praxis(反思與行動的辯證結合),強調教育不是灌輸,而是幫助學習者在社會實踐中轉化理解與行動。
換言之,經驗學習的哲學基礎建立在「經驗—反思—概念—行動」的動態互動中,將教育視為一個持續的轉化過程。
學習循環的運作
(How the Learning Cycle Works)
學習循環的本質在於辯證關係。
- 經驗(Experience)與思考(Conceptualization):一個是當下的感知,一個是抽象的概念。William James 曾比喻,這就像剪刀的兩個刀刃,缺一不可。
- 反思(Reflection)與行動(Action):若只有行動而無反思,將導致盲目的活動;若只有反思而無行動,則淪為空談。
因此,真正的學習不是重複經驗,而是透過循環不斷演化,使理解逐步深化、行動逐步修正。
腦科學的支持
(Neuroscience Perspective)
James Zull 的研究提供了腦科學的佐證。他指出,「教育即是改變大腦」(Education is the art of changing the brain)。具體而言:
- 感覺皮層(Sensory Cortex) → 接收外部經驗(Experiencing)
- 後整合皮層(Back Integrative Cortex) → 創造意義,進行反思(Reflecting)
- 前整合皮層(Front Integrative Cortex) → 思考與規劃(Thinking)
- 運動皮層(Motor Cortex) → 行動與實驗(Acting)
這一對應顯示,學習循環不僅是教育學上的比喻,而是與大腦運作機制緊密相關。
學習風格與教育應用
(Learning Styles & Educational Practice)
Kolb 的理論也衍生出「學習風格」(Learning Styles),指出不同學習者可能偏好循環中的不同階段。然而,若過度強調「教學與學習風格的配對」,容易導致簡化。
更有價值的是「全循環學習」(Full Cycle Learning):鼓勵學習者靈活運用各種模式,以因應不同情境。為此,教育者應能動態切換角色,包括:
- Facilitator(引導者)
- Expert(專家)
- Standard Setter(標準制定者)
- Coach(教練)
教育者不再只是單一角色,而是根據學習情境與需求,靈活轉換。
教學評估與真實情境
(Assessment & Authentic Learning)
經驗學習的評估方式不應只是知識測驗,而應強調 Authentic Assessment(真實性評估)。這意味著:
- 評估應該是整合性(Holistic)的,檢視知識、技能與態度的結合。
- 評估應該是情境化(Contextualized)的,貼近現實世界。
- 評估的重點不只是「知道什麼」,更是「能否在真實情境中運用所學」。
這種評估方式,能幫助教育更貼近生活,真正檢驗學習是否轉化為實際能力。
結論(Conclusion)
經驗學習提醒我們:教育並非只是「傳遞資訊」,而是幫助學習者在經驗中生成理解,在反思中深化思考,在行動中檢驗修正。它啟發教育者重新思考角色定位,設計出更具挑戰性與真實性的學習環境,並採取更具整合性的評估方式。
在未來教育中,若能廣泛結合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 的模式,我們將培養出能持續反思、靈活行動、並不斷成長的學習者。這不僅回應了快速變動的時代需求,更體現了教育的真正使命——讓人類在經驗中不斷超越自我,創造新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