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理所當然的眼光重新體驗台灣:看「法國高中生來台灣畢旅」〉2025-09-25
在看了兩集YouTube上的新節目「中文怪物」之後,出於好奇,我也看了一些酷的夢頻道裡的其他影片。
酷(Ku)的頻道很大比例是由「外國人體驗台灣事物」所組成,幾年前我看過一兩部外國人吃台灣食物的反應影片,雖然看的時候應該也有感到有趣,但我個人並不會特別著迷於「外國人看台灣」的影片類型,所以後續這些看起來同質性比較高的內容,就沒有再點開過。
這次主動去找裡面的影片看時,我看到了一個法國高中生來台灣體驗各種事物的影片,稍微看了幾部之後,卻得到了一些和之前不太一樣的感覺。
從「反應」到「實際體驗」
在那個法國高中生來台體驗的系列裡面,酷邀請了四名剛成年不久的法國高中生,來台灣進行一場為期三週的「畢業旅行」。這些學生從剛上高中時就參與酷的拍攝,酷會從台灣帶一些零食、飲料或小吃到法國,拍攝他們吃到這些新奇食物的反應,並在過程中告訴他們一些與食物相關的文化。
所以,當他們在三年後有機會真的來台灣時,這趟旅程想必從好久之前就讓他們充滿期待。我相信如果是酷頻道的長期觀眾,或許光是知道有這個企劃,就已經和這群高中生一樣感動了吧!
從非粉絲的角度來說,我也覺得這個系列和過去那些「吃吃看」影片有很大的不同。對於這些來自法國鄉村的孩子而言,從下飛機的那一刻起,眼前的一切都是完全新鮮的。
這種新鮮不只是「沒吃過的食物」、「沒看過的用品」,而是真正截然不同的地理環境與生活方式。像是乾淨的捷運站、隨處可見的傳統早餐店、人們虔誠參拜的廟宇……,這些對我們而言很理所當然的建築,構成了台灣獨有的空間,而那是與他們從小到大的生活完全不一樣的體驗。
用孩子們「不理所當然」的眼睛重新體驗
對於這些歐洲青少年來說,所有的事物都是新奇的,城市裡的每個角落,都是那麼地「亞洲」、那麼地台灣。雖然我們能夠想像他們的驚嘆裡面包含了一些旅行者專屬的美麗濾鏡,但其實不只是這些旅行者,有很多地方我們自己也沒有真正地深入探索過。
這幾年來,一些和孩子們共同出遊的經驗,讓我能夠重新看待很多事情。為了能夠回答他們的疑問,我也開始主動去探索旅行地與居住地過去的歷史,想要更多地認識土地上的動植物與人文背景。
這也讓我感到可惜,我們透過課本、透過學校教育,認識很多與我們關聯沒那麼大的中國地理與歷史、世界地理與歷史,但對於台灣,尤其是各自生長的鄉里,認識卻相當有限。
對於那些歐洲青少年來說,認識與探索台灣的機會是極為難得的,所以他們會把握每一刻盡力去玩、去體驗。而這是長時間生長在此的我們,鮮少真正去做的事。
當我們有機會透過這些孩子--無論是台灣的孩子還是來自歐洲的孩子--的眼光重新看待台灣、看待周遭的世界,我們會發現原來處處都存在著令人驚奇的欣賞角度。不像三週就要回國的那些孩子,住在台灣的我們,有更加充裕的時間可以用「不理所當然」的視角重新體驗一遍。
尤其,成年後的我們,其實有著比孩提時代更多的資源與自主性,我們應當要更能夠去回應那顆旺盛的好奇心,我們隨時可以去探索、去冒險、去體驗,只要我們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