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設計師的多重宇宙:放下「忙碌=產出」後,我如何在焦慮中建立工作邊界?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此篇是系列文章的第三篇:紀錄遠端工作至今的心態。
前兩篇的連結也附上提供給需要的讀者參考—從針織設計到品牌打造:我的遠端工作半年記從針織設計到品牌打造:市場分析篇
raw-image

「忙碌=價值」?

剛開始不太有工作的實感,會跟身邊的人開玩笑說自己是「薪水小偷」。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我的作息大概是—8點多起床➜遛狗➜上菜市場/吃早餐➜寫書法➜工作➜吃午餐➜工作➜運動/遛狗➜煮晚餐➜晚餐後耍廢休息。

raw-image

算起來一天分配給工作的時間約3-5小時,兩週內可完成目標,不工作的時間偶爾會出門晃晃。跟過去上班待在辦公室超過8小時,24/7待命的狀態簡直天差地別。

兩者的落差讓我產生些許的愧疚感,懷疑自己是不是過於悠哉?

來自「未來的焦慮」

每晚的靈魂拷問: 對抗睡前悲觀漩渦

加上我容易為「還沒發生的將來」焦慮,睡前想到「會不會我的設計超爛」、「我會不會停止進步」、「如果品牌失敗了怎辦」,陷入悲觀的漩渦裡,睡意被捲走而失眠。

然後我不服輸的個性想要「控制可能會發生的將來」,現在回想在某些時刻用力過猛。例如每一到兩週準備PPT跟老闆提案、每個月狂畫設計稿。

然而,老闆也有自己的步調。我忘了做品牌不是單打獨鬥,應該是團隊合作。有熱忱很好,但如果變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就不好了。

我應該要學習放下「忙碌=產出」、「忙碌=價值」那種無效的心態。

raw-image

開發的時效與妥協矛盾

遠端工作也很考驗溝通技巧,面對面溝通效率還是高很多,但遠端工作不用做無效社交還是爽啊!我認為溝通無論什麼形式還是建立在真誠跟就事論事,這點自認做得還不錯。

目前碰到的困難是在時效,例如這次開發進度延重大delay,我認為我的立場不該介入生產規劃,只能換個方式問老闆有考慮將品牌延後上線嗎?即使老闆同意延後,仍像趕鴨子上架,有什麼款式出來就先拍照再說。

這讓我內心很矛盾,能理解工廠在轉型階段會有陣痛期,但又不想對自己的設計妥協。不是指我的設計是最棒、神聖不可改動的。而是應該要對消費者負責,要有最基本的底線,如對尺寸和品質的要求。

開發的步驟、與新同事的工作步調現在仍在磨合期,長期發展來看希望後面能訂立系統化的流程。目前只能先見招拆招了,會影響到品質的地方我還是要勇敢地提出。


不斷拓寬的邊界:如何定義我的多重宇宙

做選擇前,我常常會問自己「值不值得」。在跟人交往時用這個法則聽起來很現實,然而它可幫助我建立自己的邊界。

之前幾篇提到我的工作除了設計衣服,還幫老闆設計名片、重新設計LOGO、主標…等。現在又多了一個職務—造型。這讓我腦內的「驚驚」又掌握了情緒的主導權。

raw-image

雖然我很喜歡時尚,但不認為自己能夠勝任做造型。對我來說造型師是一門專業,能夠影響商品的銷量。例如Lotta Volkova形塑miu miu的風格,成功為品牌帶來流量。但這段話應該不在直男老闆的理解範圍內,而且品牌創始之初也沒餘裕多請專業造型師。

出自Lotta Volkova之手的miumiu 2022春夏的形象照,這季讓我印象很深刻

出自Lotta Volkova之手的miumiu 2022春夏的形象照,這季讓我印象很深刻

換個角度想,能有不同經歷也挺有趣的(雖然薪水不會多一份就是了)。而且對建立品牌的調性和風格也有幫助吧。

職務增加如何打開我的觀察點?

也因為新增了工作需求,讓我瀏覽品牌網站,蒐集靈感時又多了不同的觀察點:

  • 上班族時期:看上新款式如何配色、有什麼設計
  • 遠端做設計:除了看設計,也會觀察模特的身形與衣服尺寸、在該月份用了什麼紗線成分、上新的色系怎麼安排。就連看影集看到好看的衣服都要暫停截圖
  • 做設計+造型:觀察其他品牌或網紅搭配邏輯、現在流行什麼鞋包啊?、模特兒的妝髮


為了搭配造型,有了觀摩大陸攝影棚環境的機會,也能直接與模特互動,這個經驗挺好玩的。如果有人有興趣,可以再另發篇文章分享。

「值不值得」的法則 — 用現實切割麻煩,還是擁抱冒險?

除了做設計、造型,還要兼做業務準備明年去英國參展推廣品牌。如果用薪資的報酬「值不值得」來看,怕麻煩的性格加乘下會讓我產生抗拒的心態。

但也許某部分的我也是期待冒險精神的,讓一成不變的生活增加了變數,會讓我有種refresh的感覺,也是挺有趣的。能換取到的經驗、接觸不同的人群,擴展自己的視野來說—是超值得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大狗園
48會員
79內容數
慢慢摸索中,都是個人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職場的第一週總是充滿挑戰和疑惑。對於工作及同事的期望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讓人感到困惑。透過這段經歷,作者反思了自己在職場遇到的問題,並最終做出了放下這份工作而尋找更適合自己的道路的決定。
Thumbnail
在職場的第一週總是充滿挑戰和疑惑。對於工作及同事的期望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讓人感到困惑。透過這段經歷,作者反思了自己在職場遇到的問題,並最終做出了放下這份工作而尋找更適合自己的道路的決定。
Thumbnail
社畜簽了合約的日子 這幾天真的是在倒時差的感覺…以前工作十分鐘就到公司。現在早起兩個小時就是給了交通……
Thumbnail
社畜簽了合約的日子 這幾天真的是在倒時差的感覺…以前工作十分鐘就到公司。現在早起兩個小時就是給了交通……
Thumbnail
人再有理性,在壓力面前都會被情緒拉扯。 尤其是生活是一人負擔,又面對不穩定的環境。怎樣都會想找個支柱…不過經過這麼憂慮的時段後,我可以說自己一直被守護著。至少我這個星期三天就見了近10份工。而在找工時候,都有“信息”表達8號之前就能有好消息,把兔仔帶回,否則上班就難了。也確實之後兔仔沒得獎需要帶回
Thumbnail
人再有理性,在壓力面前都會被情緒拉扯。 尤其是生活是一人負擔,又面對不穩定的環境。怎樣都會想找個支柱…不過經過這麼憂慮的時段後,我可以說自己一直被守護著。至少我這個星期三天就見了近10份工。而在找工時候,都有“信息”表達8號之前就能有好消息,把兔仔帶回,否則上班就難了。也確實之後兔仔沒得獎需要帶回
Thumbnail
設計師在臺灣面臨著許多挑戰,這篇文章從我個人經驗出發,討論了獨立接案對設計師的影響,包括時間管理、薪水不穩定、自我探索、生存的挑戰等。同時,也探討了獨立接案後自我的提升和成長,以及對客戶需求的更深入瞭解。文章提供了設計師在獨立接案中所面臨的挑戰,並就如何應對這些挑戰的心得建議。
Thumbnail
設計師在臺灣面臨著許多挑戰,這篇文章從我個人經驗出發,討論了獨立接案對設計師的影響,包括時間管理、薪水不穩定、自我探索、生存的挑戰等。同時,也探討了獨立接案後自我的提升和成長,以及對客戶需求的更深入瞭解。文章提供了設計師在獨立接案中所面臨的挑戰,並就如何應對這些挑戰的心得建議。
Thumbnail
一天見四份工之後,懷疑設計師是做什麼? 講真的,今天行程緊逼。而最大的收穫是,上下見工間距最好預留兩個小時。因為很多時候都是花在等候見工,而差點下一份工遲到。但最讓我無語的是…有些公司很好,很能分辨設計師的職責範圍。但有些公司明顯未知自己公司要請什麼人上來,就浪費了他人時間。就算我再能幹都好,從3
Thumbnail
一天見四份工之後,懷疑設計師是做什麼? 講真的,今天行程緊逼。而最大的收穫是,上下見工間距最好預留兩個小時。因為很多時候都是花在等候見工,而差點下一份工遲到。但最讓我無語的是…有些公司很好,很能分辨設計師的職責範圍。但有些公司明顯未知自己公司要請什麼人上來,就浪費了他人時間。就算我再能幹都好,從3
Thumbnail
沒日沒夜的加班,隔日的晨曦瀰漫在空氣中,但你卻仍感到疲憊。拖著步伐進了公司,開始一天的日常工作、頂著公司專案與業務壓力,日復一日像顆不斷轉動的小齒輪。看著高不可攀的房價,通貨膨脹造成的生活壓力,不知道未來的希望寄託在哪。創業的念頭在腦中盤旋,但創業初期應該避免的誤區是什麼?
Thumbnail
沒日沒夜的加班,隔日的晨曦瀰漫在空氣中,但你卻仍感到疲憊。拖著步伐進了公司,開始一天的日常工作、頂著公司專案與業務壓力,日復一日像顆不斷轉動的小齒輪。看著高不可攀的房價,通貨膨脹造成的生活壓力,不知道未來的希望寄託在哪。創業的念頭在腦中盤旋,但創業初期應該避免的誤區是什麼?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在遠端工作方面的 5 個經驗和心得,包括如何有效管理工作任務、活動與會議管理、工作訊息處理、如何劃分工作與生活界線以及遠端工作設備推薦。 如果你是遠端工作者,這篇文章可以提供你一些實用的建議。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在遠端工作方面的 5 個經驗和心得,包括如何有效管理工作任務、活動與會議管理、工作訊息處理、如何劃分工作與生活界線以及遠端工作設備推薦。 如果你是遠端工作者,這篇文章可以提供你一些實用的建議。
Thumbnail
兩年前剛換到遠端工作時,因為轉換初期的不適應,還沒找到自己的工作節奏,導致第一個月都在焦慮中度過,不知道何時該休息。是讀了室友推薦的《遠距工作這樣做》後開始好轉。 這次重讀後,整理了書中以及自己實測經驗後對我很受用的3個觀點。如果你也是剛轉到遠端工作者,希望這篇能幫助到你。 顛覆工作習慣
Thumbnail
兩年前剛換到遠端工作時,因為轉換初期的不適應,還沒找到自己的工作節奏,導致第一個月都在焦慮中度過,不知道何時該休息。是讀了室友推薦的《遠距工作這樣做》後開始好轉。 這次重讀後,整理了書中以及自己實測經驗後對我很受用的3個觀點。如果你也是剛轉到遠端工作者,希望這篇能幫助到你。 顛覆工作習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