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家庭教育中心(生死所校友公益線上講座)失落與孤獨的療癒與昇華 講師:陳大正老師
(以下PPT截圖,版權屬於陳大正老師,這篇只是我的心得筆記分享。)
失落是那些我們失去的東西,在我們的生命當中定義了我們的一部份,一旦那些對我們有意義的人事物不在原來的位置時,也悄悄的轉移了我們安頓的住處。如果我們用轉移、壓抑情緒或假裝不在乎來處理 (雖然這些模式也是求生存的反應機制),卻會不斷的耗能以至於讓身心困頓。如何正確的面對失落,與人生受限處境的議題共處,好好陪伴自己的情緒,並從中間找到新(心)的安住處,是每個人都要學習的功課。




可預期(畢業、退休)或不可預期的失望失落
失落 (被剝奪或被改變某個定義 某個意義
離婚的狀態失去某個角色的定義,被騙錢 失去安全感,退休 工作角色的意義感,可以重新定義自己(位階、角色)
創造者(施) 體驗者(受) 兩者不可缺
(被騙)金錢是外在的安頓,如何轉向內在的安頓
(空巢)家庭責任的減輕,如何轉向內在自我充實
孤獨(是生命的本質):例如感覺沒人疼愛 ,被某些關係排除在外,自己的情感沒有對應的對象,無法與世界共振,渴望抓住意義卻失落。
“哀傷團體”的重要:當朋友或家人要你轉移焦點,令你哀傷無法完整表達 因而感覺孤獨 但是當哀傷被完整說出來,哀傷不會消失但重量會改變。
一滴水(我)融入大海(神性)中 合一 消融


對話練習(母親的離開)從死亡(必然發生)的角度,自我對話。
哀悼文(四道菜內容:道愛.道謝.道歉.道別)
禮物:一幅畫或是一道菜
地圖旅行:哀傷一年後,用三天重訪舊地


理解了就可以忍耐就會有意義(舉例:定義工作 1為了賺錢 2學習 3幫助別人(利他)
意義感越深(層次越高),安頓感越強
(喪親.離婚.空巢)失落感的意義 1感覺痛苦 2學到了什麼 3看見家人的愛 4看見自己如何堅強度過
創造(發現)意義感是種重要的能力<轉移焦點>

正念:成為<第三者> 觀照這個身體(主體)正在呼吸或悲傷(客體) (這個悲傷是個現象)不評價這個狀態或現象

神性(也可以是心流)
宗教的神性則是把”我”消融 交給神
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天地用形體讓我寄託,用生活讓我勞苦,用老年讓我安逸,用死亡讓我休息。所以,那妥善安排我的生命的,也將妥善安排我的死亡。
把自己託付給更大的力量(ex 神) 降低孤獨的感覺
這個角色可以是受害者,轉移焦點become倖存者,甚至是個” 體驗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