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我要離家出走!」的時候,你腦中第一個反應是什麼?
是忍不住生氣:「你在亂說什麼話!」,還是笑一笑,覺得他只是在鬧脾氣?
在繪本《阿堤離家出走》裡,這句話背後藏著的,其實不是「真的要離開家」,而是一種強烈的委屈感。那是一種孩子沒被理解時,用盡全身力氣喊出的情緒訊號。

\
阿堤的一天,從下午開始就不太對勁。
他正在畫畫,弟弟卻打翻了顏料。媽媽沒看到前因後果,只覺得阿堤在欺負弟弟,劈頭就怪他一頓。那是種無辜又沒被看到委屈的感覺。

\
晚餐時間,他鼓起勇氣想幫忙,卻越幫越忙。結果不是被誇獎,而是換來大人的大聲責備。

\
這些「小小的不順利」,在大人眼裡或許只是日常,可對孩子來說卻像一顆一顆小石頭,慢慢堆在心裡,最後壓得他喘不過氣。
到了夜晚,阿堤滿肚子難過,腦子裡的情緒怪獸越變越大。
他覺得沒有地方可以待,沒有人能懂他的心情。
於是,他決定要離家出走!

\
最後,他真的背起行囊,走出家門,開始一場小小的「離家冒險」。
這一幕,孩子認真的模樣,透露出「我真的很難過,你們能不能看到?」

\
故事的可愛之處,在於家人沒有急著把他抓回來,也沒有一味的說教。
爸爸跟在後面,一路尾隨、觀察。

\
父母沒有否定孩子的感受,也沒有急著安撫,而是選擇站在他的同一個位置,用陪伴讓情緒慢慢化解。
最後還約定下次邀請媽媽一起離家出走,讓「離家出走」變成一場幽默卻真實的和解。孩子的心被看見了,情緒也終於有了出口。
\
《阿堤離家出走》就像孩子日常的那句氣話,它描繪了日常中那些讓孩子積累委屈的小插曲,也展示了大人可以如何回應。
孩子說「我要離家出走!」,並不是要真的離開,而是希望有人理解、有人陪伴。
有時候我們不需要急著解決問題,也不需要立刻教育,而是陪著走一段,讓孩子慢慢找到回家的力量。
孩子需要的不是完美的父母,而是願意傾聽、願意一起走過情緒風暴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