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社會的宗教源頭-2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看完第一個段落,我們繼續看社會的發展。

宗教作為維繫部落的核心,自然讓社群出現雙重的架構,一個是原始的、大多採用強壯男性為中心的政治組織,另一個以那位能洞察不可知世界的人為核心,這個原始宗教領袖,在不同地方用不同形象呈現,可能是年老的智者(有本事活到老絕對要很聰明)、天生的障礙者(很多部落會認為先天有殘缺的人是被神靈做記號),偶而會有政治與宗教權力集中在同一人的狀況,但比較少見,因為當時的政權擁有者太容易陣亡。

更實際的方式是,由政權統治者的配偶擔任,這也是女巫開始的地方,因為女性一直被視為更接近神明,例如能生產、會定期流血之類神秘的現象,更別提那時的術者通常還要兼做醫護人員,這符合原始社群裡的性別分工狀態。

是的,去看所有原始部落的架構,大多是這類組成,當然偶而出現某些特別傑出的女性領袖,或者遇到某種特別艱困只剩女性的狀況,會出現女性政治領袖,不可一概而論,但的確是屬於罕見例外。這類性別分工基本上可以在全世界看到,由其宗教分工的部分,就算大祭司之類是男性,總之也大多會有個女性專屬部門,特別用來處理女性問題,有時候還是獨占奧秘的部門。

這個部門是最原始的教育、司法、科學的源頭,用來分別善惡,告訴你對錯,因為「有神在看著」。

這個部門還負責幫你接生,給予祝福,在你死的時候引導你進到下一個階段,讓你的人生有指望。

簡單說,人類現在的社會建構徹底是由宗教作為根基建立起來的(就這部分來說,女性角色特別重要),因為整個社會契約、倫理到道德源頭就是宗教,是宗教告訴你是非對錯,以及你生命的終極代價,先不管你信不信,要知道如果沒有一個終極的裁判存在,人類只要遵守動物的原始法則就好了,那反而才是最原始的型態,一切的善行美德都沒意義,所有的思想與創造同樣沒意義,畢竟人死了就沒了,根本不需要「把握當下」,因為根本沒有東西值得把握,你要把握當下,只有當你對死後的延續有指望時才有意義。

是宗教把人類社會維繫起來的。

是宗教告訴人要懂得謙卑,因為人類是很渺小的,我們面對太多無法理解的奧秘,只有努力讓自己與源頭相連才能得救。

當然,我相信上帝的啟示有普世性,當人們開始求告耶和華的名,祂的確在大家面前揭示自己,只是有的人把祂認做太陽、有的當祂是雷鳴、有人以為是某座山之類的,然後各部族各拜各的,直到部落間發生戰爭,突然變成不同神明的戰爭,然後打贏的可能會把打輸的納為部下,這是東亞大陸地區天官圖或曼陀羅形成的作法。或者作為配偶或子女,這是希臘或北歐眾神的源頭,形成一個更大的神譜,政治與軍事勢力也變更大,可以在戰爭上取得更大優勢,也代表神明真的在保佑,吸引更多人加入。

這是多神教的源頭,全都是從一個一個神開始的,中亞原始宗教從神的代名詞就可以看到這類演變,例如埃爾是巴力的父親,但這兩個字,原始翻譯其實一個叫神,一個叫主,而這兩個字在不同民族換個發音以後,都被用來稱呼耶和華,然後原本的稱呼變成一種異教神明的名字,可是原本各民族都知道神是沒有名字的,只是叫祂神而以(正如耶和華--比較好的音譯應該叫雅威--其實也不是上帝的名字)。

因為神不是被命名者,祂是命名者,是永世為父母者。

(上帝稱亞當為人--後來人的發音變成亞當,是上帝幫人命名,正如亞當為萬物命名)。

到這邊為止,我們可以知道宗教怎麼開始,以及宗教如何在人類思維底層存在,根本不可能避開。姑且先不管你相不相信是不是真有神存在,總之人類的思考根本不可能出現神不存在這一點。

所以無神論是最迷信的偏差宗教,這些人並非不相信有神(因為辦不到,除非像那些DEI狂熱主義者一直發明各種奇怪的名詞但又無法自圓其說,正如他們無法定義女人),而是試圖把自己當神,或把偶像當神,某些地區會把祖先當神,先不管對祖先的尊敬跟把祖先當神之間的演變脈絡,總之最偏差的是把活人當神,這種的通常我們會說是邪教,偏偏無神論正是這種型態的宗教信仰。

神代表終極的裁判者,是終極的掌權者,如果有人覺得自己有這份權力,那問題可大著。

任何包裝過的無神論都一樣,只要你不相信有個終極的裁判(不論是上帝還是閻羅王還是阿努比斯),你的道德觀建構就會有問題,雖然你可能大致上還是個好人,那是因為你其實受到社會教育制約或者社會規範壓制,只是自己沒想清楚而已,其實大多數無神論者根本不清楚自己在信什麼,往往還會忿忿不平,這很可憐。

而多神論正如我前面提到形成的經過,這個體系自然會開始比拳頭大小,最後還是會用暴力形式處理問題(例如各種「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然後就出兵打仗的暴力型態),因為你最終還是要面對那個終極而且唯一的裁判,包含那些「神明」自己也要被裁判。

這樣至少還算是個可以採用的模式(因為把裁判權保留給更高位的存在,成為對人的警告,也就是那句舉頭三尺有神明),雖然原始而且問題很多,而且會一直出問題(多神體系永遠有下級神篡位的問題,去看希臘神話一直有拭親的內容,而媽祖也是施琅挾著戰功要皇帝冊封天后才從地方小神突然變成大神,只是不敢挑戰天子的神權而以--中國幾千年來一直是政教不分的神權體制,所以才會宗教戰爭打不完,成為文明窪地--別忘記傅崐萁也自己冊封神明,那不好笑,這種人的思想基礎非常邪惡)。

唯一合邏輯的宗教體制,只有相信一個至高的存在,把創造主與受造物隔開,以一個永恆不變的終極對象作為判斷標準,才能有普世價值觀的可能性。

只能是一個。

你說一神教也同樣惹出很多問題?這當然,人類還學習中,大家一路在靈性演化的道路上跌跌撞撞的,不出問題才奇怪。但只要好好看清脈絡,就會發現是多神論逐漸受到一神論影響改變各種價值觀(當然也有教會受到異教影響歪掉的,例如靈恩派,教會當然自己問題也不少),至少在現代社會,過去那種強迫讓異教徒改宗的方式不是好的方式(因為這正是多神教的邏輯),但只要把理性主義與科學邏輯推展開來,把這些異教思維的思考路徑通通改成一神教的就好了,反正他們也只有這條路可以,沒有別條。

像道教原本是沒有輪迴觀念的,受到佛教影響才出現十八層地獄這種東西,因為這似乎會比較有指望一點(原始道教跟希臘宗教有點類似的地方在於都是死後沒什麼指望,只是孤魂野鬼,自然不受歡迎)。這就是宗教概念轉向的例子,而多神論根深蒂固的階級體系,面對一神論的平等觀念(不是佛教的眾生平等,佛教的平等觀念很不一樣,因為骨子裡還是婆羅門的階級社會,甚至靈界也是階級僵固)其實是一直退讓的。

當然像祭祖與輪迴根本互斥的觀念也只能裝作不知道了。

最近的例子最有趣的其實是日本各種轉生輕小說,因為那些轉生採用的全是基督教的「下一段生命」的概念,而不是「輪迴」,雖然有些作品還是會說這是輪迴,但其實就是被基督教神學改變過的輪迴,也就是說,輪迴觀念被基督教神學改變定義了。

簡單說,宗教觀會反映在政治體制上,同樣的,政治體制是在實現宗教觀,因此當自民主人權被認定是普世價值,你要普世,代表全宇宙都要適用,就代表有個絕對者給予了這些規則,不然就沒有任何權威可言,也一點都不普世。

那個唯一的裁判就是上帝。

不然中國也不用一直強調「中國特色」,因為這個撒旦,或者你可以說是魔苟斯,總之就是忌妒真貨的傢伙當然要拼命端出自己跟神一樣強大的態度來。

因為這本來就是中國文化的特色,一個浸泡在神權體制裡最久的文化區,而且一直都是以掌權者為神,一整個歪掉--你看古埃及跟羅馬帝國怎麼歪掉的。

但也當然成為無神論者的偶像,因為這正好就是他們的理想,也就是成為神(畢竟這個文化圈裡人可以靠修行變成神--由天子冊封),左派才會那麼暴力那麼瘋狂。

那些說要連接大宇宙意志或機械論之類的新世紀宗教其實都是類似的玩意,只是稍微「謙卑一點點」,最後大概就是去加入「朋友」的陣營。

當然,一神論雖然才是正論,但總是有人會亂搞,原因還是一樣,有人會想當神的代言人,不然聖經也不用一直警告不要拜偶像(例如有些奇怪教會裡面一堆先知領袖使徒,這都是偶像崇拜),這裡講的不是不要拜關公之類無聊的事情(對著一尊雕像跪拜本身沒有任何神祕學意義,那就只是公仔),而是不要信錯對象,如果偏離「分別善惡」的任務,你就會信錯。

所以才需要討論,因為沒人是完美的,人都有罪性(其實就是不完美的意思,不是指做錯事),只能不斷累積經驗、知識,逐漸往美善的方向前進。

所以基督教不喜歡崇古思想,因為人類就是不斷進化,不管是物質層面還靈性層面,我們要一直前進,例如不斷做各種科學研究,尋找上帝的各種真理。

所以這是我對宣教的態度,其實現在自由民主人權的政治思想正是基督教神學的延伸,只要社會接受這些普世價值,其他異教價值觀也只能自己調整來面對真理了。

我相信上帝的啟示有普世性,所以改變異教價值觀絕對比去除異教本身有意義,因為異教同樣反映上帝啟示在不同處境下的演變,是珍貴的歷史,不但不該去除,反倒要以故事神學、處境神學的角度去抽出上帝啟示的珍貴資訊。

然後我們才能更加完善神學,直到人類抵達演化的終點,成為基督的新婦。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omoge (毛毛牙)的沙龍
219會員
1.1K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子藝(momoge),新書歸途2:駱沙利南2024台北書展同步上市喔!
2025/09/25
Charlie Kirk的告別式中,遺孀Erika Kirk引用了耶穌在十字架上最後說的一段話,一段影響後世兩千多年的重要話語: 「父親哪,赦免他們,因為他們不曉得自己在做什麼。」~路23:34~ 這句話這幾天在全世界再一次被傳誦,但這句話雖然非常有力量,但也因為太有力量了,不是可以輕易承擔的。
Thumbnail
2025/09/25
Charlie Kirk的告別式中,遺孀Erika Kirk引用了耶穌在十字架上最後說的一段話,一段影響後世兩千多年的重要話語: 「父親哪,赦免他們,因為他們不曉得自己在做什麼。」~路23:34~ 這句話這幾天在全世界再一次被傳誦,但這句話雖然非常有力量,但也因為太有力量了,不是可以輕易承擔的。
Thumbnail
2025/09/24
這幾天有人對於美國保守派重要領袖查理(Charlie Kirk)的告別式很有意見,覺得為何他太太穿得那麼華麗之類的,這是很標準的文化誤解,其實我之前在研究所作業裡有過一篇關於基督教喪禮的報告,不過原檔是簡報檔,所以丟給AI幫我處理一下弄成這篇,希望可以幫大家理解一下價值觀上的根本差異。 基督教喪禮
Thumbnail
2025/09/24
這幾天有人對於美國保守派重要領袖查理(Charlie Kirk)的告別式很有意見,覺得為何他太太穿得那麼華麗之類的,這是很標準的文化誤解,其實我之前在研究所作業裡有過一篇關於基督教喪禮的報告,不過原檔是簡報檔,所以丟給AI幫我處理一下弄成這篇,希望可以幫大家理解一下價值觀上的根本差異。 基督教喪禮
Thumbnail
2025/09/23
我們來講一些遠古時代的故事,我們不知道剛從樹上下來的祖先們社群型態是怎樣的,不過動物界的型態通常有幾種模式,一是分散的,只有交配期間才會在一起,後代由女性單獨撫養,不過靈長類因為懷孕期與新生兒狀態的關係,不大會用這種型態生存,因為靈長類的新生兒太脆弱,需要大量照顧。 一種是成對的,整個懷孕、育幼時
Thumbnail
2025/09/23
我們來講一些遠古時代的故事,我們不知道剛從樹上下來的祖先們社群型態是怎樣的,不過動物界的型態通常有幾種模式,一是分散的,只有交配期間才會在一起,後代由女性單獨撫養,不過靈長類因為懷孕期與新生兒狀態的關係,不大會用這種型態生存,因為靈長類的新生兒太脆弱,需要大量照顧。 一種是成對的,整個懷孕、育幼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社會,是一群由自我繁殖的個體所組成的團體,有自己的文化和風俗習慣;經過時代的演變,人類社會累積了由不同年齡族群所混合的色彩,也逐漸的形成了社會的大框框,不管是在框框內還是外,我們都是一個可以為自己而活的個體,然後留下點好東西給下個時代
Thumbnail
社會,是一群由自我繁殖的個體所組成的團體,有自己的文化和風俗習慣;經過時代的演變,人類社會累積了由不同年齡族群所混合的色彩,也逐漸的形成了社會的大框框,不管是在框框內還是外,我們都是一個可以為自己而活的個體,然後留下點好東西給下個時代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了猶太人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介紹了舊約聖經對於猶太人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對於抽象事物的詮釋和觀點。文章中談及了舊約聖經對於統治權力和家庭價值的看法,以及猶太人經歷的國家興衰。透過深入瞭解猶太人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們的價值觀和行為。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了猶太人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介紹了舊約聖經對於猶太人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對於抽象事物的詮釋和觀點。文章中談及了舊約聖經對於統治權力和家庭價值的看法,以及猶太人經歷的國家興衰。透過深入瞭解猶太人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們的價值觀和行為。
Thumbnail
宗教建築不僅是人類信仰的物質象徵,更是歷史、文化和藝術的重要載體。這些建築體現不同宗教的核心價值和精神追求,反映了宗教的獨特信仰系統、歷史與文化意義、以及宗教實踐的重要性。瞭解這些建築對於理解宗教多樣性、深入地方文化和宗教實踐至關重要。
Thumbnail
宗教建築不僅是人類信仰的物質象徵,更是歷史、文化和藝術的重要載體。這些建築體現不同宗教的核心價值和精神追求,反映了宗教的獨特信仰系統、歷史與文化意義、以及宗教實踐的重要性。瞭解這些建築對於理解宗教多樣性、深入地方文化和宗教實踐至關重要。
Thumbnail
中世紀有個有趣的現象,職位越高的神職人員有著兩面特性,一種是神學根基深厚,基本上在辯論上打遍天下無敵手,又善於政治權謀,一路往上爬,最後封頂,開始推動各種改革。 可惜,這種教皇很少(但不是沒有),更多是財團好控制的傢伙(像文藝復興時期赫赫有名的麥帝奇家族),這種人往往膽小如鼠又很卑劣,偏偏自尊心又
Thumbnail
中世紀有個有趣的現象,職位越高的神職人員有著兩面特性,一種是神學根基深厚,基本上在辯論上打遍天下無敵手,又善於政治權謀,一路往上爬,最後封頂,開始推動各種改革。 可惜,這種教皇很少(但不是沒有),更多是財團好控制的傢伙(像文藝復興時期赫赫有名的麥帝奇家族),這種人往往膽小如鼠又很卑劣,偏偏自尊心又
Thumbnail
先前提到,早期的教父們寫的一堆教父書信,除了勸勉自己教區的信徒,同時寫信指責其他教區的神學觀點,這樣不斷的透過神學辯證來強化各稐論述,但基本上還是各自信各自的。 但到了羅馬帝國開始走下坡的時候,沒想到這招卻有了很大的影響。 是這樣的,日耳曼蠻族來了,之所以說是蠻族,是因為他們沒有什麼文字能力(盧
Thumbnail
先前提到,早期的教父們寫的一堆教父書信,除了勸勉自己教區的信徒,同時寫信指責其他教區的神學觀點,這樣不斷的透過神學辯證來強化各稐論述,但基本上還是各自信各自的。 但到了羅馬帝國開始走下坡的時候,沒想到這招卻有了很大的影響。 是這樣的,日耳曼蠻族來了,之所以說是蠻族,是因為他們沒有什麼文字能力(盧
Thumbnail
早期教會各有不同神學觀念,這一點現代也一樣,而你要能說服人家信你,以現在來說,其中一種方式就是用漂亮的教會、流行音樂、免費咖啡之類有的沒的。 你說講道理?不,坦白說就是算是初代教會也不是這樣,那是一些教父在意的,民眾有飯吃就好,現在的話大家都有飯吃,所以有些改走享樂主意罷了。 其實這也是羅馬政府
Thumbnail
早期教會各有不同神學觀念,這一點現代也一樣,而你要能說服人家信你,以現在來說,其中一種方式就是用漂亮的教會、流行音樂、免費咖啡之類有的沒的。 你說講道理?不,坦白說就是算是初代教會也不是這樣,那是一些教父在意的,民眾有飯吃就好,現在的話大家都有飯吃,所以有些改走享樂主意罷了。 其實這也是羅馬政府
Thumbnail
前一陣子,我寫過一些關於初代教會的歷史簡介,提到當年的神學建構狀態,現在我們來介紹一下宗教改革之前的教會狀態。 這段時間大概是西元3、4世紀一直到15、16世紀這段期間,橫跨千年,因為狀況很複雜,我這次會提的比較簡單一點,要更詳細的資料可以參考其他專書,其實我也是把其他書的資料拿來這邊綜合一下而已
Thumbnail
前一陣子,我寫過一些關於初代教會的歷史簡介,提到當年的神學建構狀態,現在我們來介紹一下宗教改革之前的教會狀態。 這段時間大概是西元3、4世紀一直到15、16世紀這段期間,橫跨千年,因為狀況很複雜,我這次會提的比較簡單一點,要更詳細的資料可以參考其他專書,其實我也是把其他書的資料拿來這邊綜合一下而已
Thumbnail
這集節目討論原住民排灣族社區中的多元議題,包括體育、文化、學術、社區和宗教等多個領域。強調了宗教儀式的轉化、多元宗教信仰的存在、聖經的組成與內容、教育不平等問題以及社會的發展和公平。
Thumbnail
這集節目討論原住民排灣族社區中的多元議題,包括體育、文化、學術、社區和宗教等多個領域。強調了宗教儀式的轉化、多元宗教信仰的存在、聖經的組成與內容、教育不平等問題以及社會的發展和公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