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篇
實寫篇
https://vocus.cc/article/68cadfedfd897800010a49a6
在完成引導篇和素材篇之後,進入實作篇總共分成兩個階段:
1.將引導篇的四個提問統整之後,完成第一段,這邊會先做第一輪的確認,因為立場的定調會影響到第二段和第三段舉證時的陳述內容。
2.確認立場之後,依據素材篇,完成第二段和第三段,結束後在第四段以「前後呼應」以及「換句話說」,說清楚自己的想法,最後提出具體行動和改變。










🤔操作反思
1. 提問設計的溫和性
在引導篇中,將提問改為「如何看待這個女孩的選擇」,有效引導學生以客觀的視角進行思考。這樣的提問使語句更溫和,減少了評價性的語氣,也讓學生更願意深入探索不同立場。
2. 舉例的資料運用與切入角度
多數學生在使用素材時,缺乏消化與統整的能力。他們往往直接引用資料而不加分析,難以結合個人價值與社會影響兩個面向,導致例子選擇不夠深入或有力。
3. 舉例與觀點的呼應不足
學生在書寫例子時,常忘記再度提及自己的觀點,導致舉例未能完整呼應第一段的立場。很多情況下,例子寫完就結束,缺乏進一步的分析與聯繫。
4. 結尾的深度與行動具體化
結尾部分的呼應立場以及提出行動建議,內容較為空泛,多數學生的書寫缺乏實際的行動方案或有深度的改變建議。
💪操作後可以有的修整
1.素材找到後,提供範例來示範如何消化資料,例如先列出資料的重點,然後用「這說明了什麼?」來提問,幫助學生從素材中提煉核心意義。
2.以「例子→分析→觀點」的提示句,完成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內容,協助學生逐步形成觀點的邏輯呼應。
3.末段的引導以提問呈現,如「我的具體行動是什麼?這些行動如何幫助解決問題?(或支持我的立場)」
😄完成這次的三階段練習,師生在這次的寫作訓練過程,明白陳述立場與舉證支持立場的不易,這是一個彌足珍貴的學習歷程,尤其是讓孩子們針對自己的立場用AI去搜尋、揀選並整併資料,都是在試錯中學習,也為二下的閱讀探究課程開啟一個前置體驗了。
❤️後記:
今日剛好讀到鈺珣老師的寒假寫作,真的很厲害,從引導說明與少女各種考量點的提供,鷹架更加充足,日後升上三年級,再練一回這次的題目,也想來試試看,再加碼不同的寫作學習經歷😊
【寒假作業來了—癌末少女的選擇】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8cMDrCKi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