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底,各家公司開始進行年度績效報告。
這時候,你是不是又陷入那個熟悉的掙扎「要怎麼做簡報,才能不無聊、又被記得?」

雖然說,簡報不一定要華麗,但一份設計得當的簡報,往往能讓講者更有安全感,也更容易吸引聽眾的注意。
研究顯示,一場演講若只有文字內容,三天後聽眾平均只能記住 10%;但若加入圖片,記憶率可以提升到 65%。
這不是設計美感的問題,而是大腦運作的偏好。我們的大腦天生是「影像導向」的生物。 看到圖片時,腦中會啟動比語言更多的神經連結,讓訊息變得「可感覺」。
所以,如果你希望老闆對你印象深刻、年終獎金更大方,就多放一些有意義的圖片吧!
三種簡報呈現方式
1️⃣ 全圖像呈現
整張投影片只放圖片,例如你負責的產品、專案畫面或成果照。這種做法的好處是畫面乾淨、聚焦,觀眾會更專注在圖片與你的說話內容上。

全圖像表達: 乾淨、聚焦
2️⃣ 半圖半文字
這是最常見也最穩妥的方式。
用圖片搭配重點文字,把亮點、成果、數據簡潔地寫出來。 記得:越精簡越好,千萬別讓整張投影片變成密密麻麻的報告書。因為當觀眾開始讀字,就不會再聽你說話。

圖片配文字,文字可放重點中的重點
3️⃣ 大字流
找不到合適圖片也沒關係,可以採用「大字流」設計。
例如在投影片上只放一句:「穩了。」 讓觀眾好奇你要講什麼,再由你口頭補充。 這不僅營造懸念,也能有效掌握節奏。

⏱小技巧:用「講到才出現」提升節奏感
當你要展示多項成果(例如多個專案或KPI),別一次把所有功勞都放上去。
建議採用「講到才出現」的動畫方式——
- 講到功勞1 → 顯示功勞1的圖片或文字
- 講到功勞2 → 再顯示功勞2
這樣能讓聽眾隨著你的節奏一步步跟上,而不會被滿滿資訊淹沒。
反過來想:如果所有內容一次出現在畫面上,你照著念,觀眾的注意力,早就跑去看手機了。
🧭 承上啟下:讓簡報更有導向感
如果你的簡報內容分成多個章節,可以在每個章節之間插入一張「流程投影片」, 讓聽眾知道你接下來要講什麼。 這就像導航系統一樣,幫他們建立心理地圖。
同樣的道理,也別忘了在段落之間加入 recap(重點回顧)。
例如:「剛剛我們講了三種呈現方式,接下來要進到實際應用。」 這樣不僅能讓聽眾重新聚焦, 也能再次加深老闆對你功勞的印象。
🧾字體推薦:微軟正黑體(Microsoft JhengHei)
最後的小細節,也別忽略。字體的選擇,看似微小,卻能影響整體的專業感。
為什麼建議使用正黑體?
- 清晰易讀、專為螢幕設計
微軟正黑體屬於無襯線字體,筆畫粗細均勻、線條乾淨,不論在投影或液晶螢幕上,都能保持清晰銳利,不易模糊,長時間觀看也不易疲勞。 - 專業又現代的視覺感
它的外觀簡潔、俐落,能給人專業、高效的印象,讓整體簡報設計更一致,也更符合現代職場風格。
簡報是一種「表達習慣」
回到最初的問題
年終簡報的目的是什麼?不是炫技,也不只是完成任務, 而是讓別人看見你的價值,並清楚記得你做了什麼。
而這樣的表達力,並不是在年終才臨時開啟的技能,而是平時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習慣:
- 習慣把內容講得簡潔;
- 習慣用圖片輔助記憶;
- 習慣在結尾重申重點;
- 習慣在溝通中帶著意識。
所以,與其把年終報告當成一次壓力,不如把它當成一次檢視習慣與進步的練習。
下一章,我們再來聊聊: 怎麼開場和結尾,讓你的簡報不只被看見,更被記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