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我回想起這幾個月的訓練歷程,
真的很感謝當時送出報名表的自己。
沒想到,從一開始只是單純想「讓自己跑得更穩定」,竟意外地開啟了一段如此充實的旅程。

原本跑友是找我報長榮馬拉松,
但是因為一時忘記,錯過報名時間。
後來我看到華航馬拉松的參賽簡章,就趕快報名了!!
沒過多久,就看到了「2025 華航馬拉松品牌訓練營」的招生訊息。
徐國峰教練、KFCS系統、還有Jerry與Lisa的講座,
這幾個關鍵字瞬間點燃我心中的小宇宙。

老實說,當時我是很猶豫的。
因為是一人公司,時常晚上九點還在公司打拼。
很多時候為了烘豆,也是搞到沒日沒夜的。
自己也有原本的跑團及跑友。
新加入一個全新的訓練營,會不會沒時間練習?
但內心那股「想再提升自己一次」的聲音,比理智還要強大。
如果主辦單位願意相信我了,
我為何不敢相信自己呢?
最後決定給自己一個機會,當成一場對跑步的告白。

我覺得我是一個籤運很"賽"的人,
從小到大,只要是抽籤或是選拔,幾乎都是落選的份。
這次真的很感謝 #2025華航馬拉松品牌訓練營 的主辦單位,
願意給我這個機會,讓我可以藉此提升我自己的跑步能力與素質。

7月1日那天,當信箱跳出錄取通知信的瞬間,我真的很開心。
原來,被看見的感覺那麼好。
我知道,這一次,我不只是跑者,更是準備重新學習「怎麼跑」的人。

8月的先修課,第一次見到徐教練本人。
他給我的感覺,真的不只是熱血,而是讓我明白「跑步有道理」的震撼。
從熱身開始,每一個動作都不再是例行公事。
以前我總覺得跑前動一動、跑完拉一下就好,現在才知道,那只是撐運氣。
原來穩定的力量、正確的姿勢、呼吸的節奏,才是支撐長跑的底氣。
國峰教練的 KFCS 系統的精神核心是「以身練心」,
目標是透過訓練來強化心智。
以「心智、體能、力量、技術、運動表現」為架構,
強調「技術」是身心之間的連結點。
國峰教練認為,身體(體能與力量)是基礎,
而技術是將身心力量轉化為運動表現的關鍵,
最終目標是幫助運動員達到「去執著心」的狀態。
從理解身體的運作原理、到練習心理穩定的韌性,
再到體能與技術的融合,
每一堂課都讓我重新打掉重練,也重新認識了「自己」。
10月4日式我們最後一次的團練,我竟有點捨不得。
太陽依然毒辣,汗水從臉上滴下,我卻跑得比以往更輕盈。
也許是那份被群體帶動的力量,也許只是單純開心。
不知不覺,體感配速比平常快了一截。
我笑著想,也許這就是所謂「跑進狀態」。

課程結束前,徐國峰教練站在操場中央,微微笑著說:
「10月11日那天,請以『不看錶』為原則,
用身體去感受節奏,
讓後半程比前半程快15到60秒。」
那一刻,大家都靜了下來。
有點興奮,也有點緊張。
我默默在心裡記下這句話,
因為那不只是一個策略,而是一種信任──
信任身體、信任自己、也信任這八週以來的訓練。

這八週的課表,老實說,我並沒有照單全收。
因為目標是年底的台北全馬,在為數不多的訓練時間裡,
我必須按照既定的訓練,逐漸落實。

但是,我有"想盡辦法"的融入 國峰教練的課表,
或者是擷取他的訓練目的,來溶入目前的課表裡。
尤其是我以前都漫不經心的暖身運動、支撐訓練、姿勢維持等,
我都會按表操課。
我可以慢慢發現在訓練中,那種進步不是劇烈的跳躍,
而是一種「慢慢變穩」的踏實感。
這段時間,我學會了紀律,也學會放鬆。
懂得何時要努力,何時該讓身體休息。
從原本只是「為了完成」,到現在開始「想跑得更好」,
這段過程,讓我重新感受到跑步的樂趣。
今天就是10月11日,華航半馬的比賽時刻。
前幾天我去做一次運動按摩,讓自己徹底放鬆。
目標很簡單:無傷完賽。
不為了創紀錄,也不為了證明什麼。
只想在起跑那一刻,對自己說:「你準備好了。」

以前,我總是會為了成績好壞緊張得要死,
可能好幾天前就會睡不好了,
這次,我卻出乎意料的輕鬆,不是我不在意成績,
而是我似乎清楚,"成績"是求不來的。
今天,我會嘗試不看錶,
會用呼吸、步伐和心,去衡量每一公里。
希望當終點線出現在眼前時,
能笑著對自己說──這趟旅程,值了。
慢慢跑,穩穩走,然後好好完成。
就像生活一樣,
不急不趕,不爭不躲,就這樣慢慢地,跑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