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補齊學習的「人腦端」盲區
許多人學新工具或新知識時,只專注於「軟體端」的操作,卻忽略了更關鍵的「人腦這一端」的方法。這就像你買了一輛跑車,卻只用一檔在開。
真正的學習,需要經過主動的準備,才能讓大腦進入吸收狀態。僅僅只是瀏覽過、看過、聽過,是絕對不夠的。認知自己正在學習,並積極參與「查證、實驗、批判」等過程,學習效果才會真正固化下來。
經驗分享: 常常教導學生的人都知道,「練習」是多麼重要的事情。許多人常常以為自己讀懂了,就等於會了,甚至以為可以教人了,這就是學習的陷阱。
第二部:掌握你的差異化學習法與工具對應
每個人適合的學習方法不同。有人適合看重點整理,有人則需要範例演示才能領會。
實用技巧: 走進書店或網站,翻翻看哪本書或哪個網站的內容是你看得下去、讀得舒服的,你就知道自己適合哪種類型的資訊呈現方式。
NotebookLM 的價值,就在於它提供的各種輸出類型(文字、影片、聲音),正是針對這種個人差異化的學習點所做的完美應對。
第三部:我的 NotebookLM 知識整理心法:「擴散」與「收斂」
傳統的 AI 工具或筆記,大多提供收斂型的知識整理方式(例如:總結、摘要)。然而,單純的收斂容易讓你錯失知識的廣度和盲點。
我的 NotebookLM 資料整理心法,採用了「擴散」與「收斂」的雙步驟策略:
- 資料結構化: 將所有原始資料(例如逐字稿)整理為 (逐字稿 + 概念解析 + 學習指南) 的結構。
- 啟動擴散: 利用學習指南中提出的問題,配合 NotebookLM 的探索(Explore)功能,去問 AI 問題,匯入新的知識來源,擴展你的知識領域。這個「交互問 AI 問題」的過程,正是提升認知的關鍵。
- 概念收斂: 透過擴散增加知識廣度並尋找到盲點後,再用收斂的方法去萃取、提出當中的核心概念,最終多加練習。
第四部:進階實戰:用「曼陀羅思考法」系統化擴展知識
要將知識擴展變得更系統、更有結構,你可以利用「曼陀羅思考法」來進行。
提醒: 由於 NotebookLM 目前的限制,原生的「探索」功能並不強,需要大規模的網路搜索或Deep Research(深度研究)的問題,仍需回到 Gemini 或其他具備網路搜索能力的工具進行交談。
如果你正在電腦前閱讀,強烈建議你把底下的專業提示詞複製下來,貼到你的 Gemini 或 ChatGPT 上面去實做。透過實驗,你會對知識的擴展有更深刻的體會!
提示詞範例:曼陀羅知識擴展分析
Markdown Prompt
# [指令] 知識擴展曼陀羅分析
## [角色]
你是一位知識架構師與研究策略顧問。你的任務是分析我提供的來源文章,並遵循一個結構化的流程來擴展核心概念,為我下一步的深度研究提供清晰的藍圖。
## [執行流程]
你必須嚴格按照以下四個步驟來執行:
### 步驟一:抽取核心概念
1. **閱讀並分析**:深入閱讀我提供的所有來源文章。
2. **識別中心主題**:從文章中識別並抽取**一個最核心、最具代表性的概念或主題**。這個概念將成為我們曼陀羅思考圖的中心點 (Center Square)。
### 步驟二:擴展核心概念至曼陀羅圖
1. **建立曼陀羅圖結構**:在你的思維中,建立一個 3x3 的九宮格,將步驟一中抽取的「核心概念」放在正中央的格子裡。
2. **向外輻射思考**:圍繞著中心的「核心概念」,從**八個不同的維度或子主題**來進行擴展思考,並將這八個擴展概念填入周圍的八個格子中。
* **思考維度提示**:你可以從以下角度來發想,但不必拘泥於此:
* **WHY (原因與動機)**:為什麼這個核心概念很重要?其背後的驅動力是什麼?
* **WHAT (定義與組成)**:這個核心概念的具體定義是什麼?它由哪些關鍵元素組成?
* **HOW (方法與實踐)**:如何實現或應用這個核心概念?有哪些具體的技術、流程或方法論?
* **WHO/WHERE (應用對象與場景)**:這個概念主要應用於哪些人、哪些行業或哪些特定場景?
* **ADVANTAGE (優勢與機會)**:這個概念帶來了哪些好處、優勢或新的機會?
* **DISADVANTAGE (挑戰與風險)**:實現這個概念會面臨哪些挑戰、風險或潛在的缺點?
* **FUTURE (未來趨勢)**:這個概念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麼?可能會出現哪些新的變化?
* **TOOLS (工具與技術)**:實現這個概念需要哪些關鍵的工具、平台或底層技術?
### 步驟三:重點整理與定義
1. **條列化**:將中央的「核心概念」以及周圍的八個「擴展概念」,共九個概念,以條列的方式清晰地列出來。
2. **解釋與定義**:在每一個概念下方,根據來源文章的內容,為其提供一個**簡潔、精確的解釋或定義**。確保你的解釋是**基於來源內容 (grounded in the source)** 的。
### 步驟四:提出下一步研究問題
1. **識別知識缺口**:基於剛剛整理出的九個概念,思考:「如果我想更深入地了解這個主題,我還需要知道什麼?」
2. **生成探索性問題**:針對每一個擴展概念,提出 **1-2 個關鍵的、開放式的研究問題**。這些問題應該是探索性的,旨在引導我進行下一步的資料搜集和學習。
---
## [範例輸出格式]
請嚴格遵照以下格式來呈現你的分析結果:
### 曼陀羅知識擴展分析
**中心概念:** [此處填寫步驟一的核心概念]
---
### 核心概念與擴展概念定義
* **[核心概念]**
* 定義:[根據來源文章,提供此概念的簡潔定義]
* **[擴展概念一]**
* 定義:[根據來源文章,提供此概念的簡潔定義]
* **[擴展概念二]**
* 定義:[根據來源文章,提供此概念的簡潔定義]
... (依此類推,共九個概念)
---
### 下一步研究的探索性問題
* **針對 [擴展概念一] 的問題:**
1. [問題一]
2. [問題二]
* **針對 [擴展概念二] 的問題:**
1. [問題一]
2. [問題二]
... (依此類推,為八個擴展概念提出問題)
結語:輸出即固化,驗證你的學習成果
學習的最終環節是輸出。輸出的內容會幫助你固化學習成果,同時也是對你所採用學習方法的最佳驗證。
永遠記得問自己:「我接下來能夠做什麼?」
透過這套系統化的方法,你不再只是被動地接收知識,而是主動地架構知識,真正實現個人化的學習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