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PACM 通過了新的再生能源方法學。目前有許多舊的 CDM 方法學在等待更新認可,同時也有許多新方法學在申請中。
儘管訂下了新的遊戲規則與要求,但如何避免重蹈過去 CDM 的覆轍仍然是最重要的考量。
新聞來源連結請參考。聯合國批准《巴黎協定》第 6.4 條首項碳權方法學
聯合國在全球碳市場領域邁出關鍵一步——一個聯合國專家小組已正式批准《巴黎協定》第 6.4 條下的首項碳權方法學,象徵國際碳交易進入全新階段。這項制度將協助各國與企業在統一的全球標準下進行碳排抵換,為國際減碳行動釋放龐大資金潛力。
《巴黎協定》第 6.4 條(又稱「巴黎協定碳權機制,Paris Agreement Crediting Mechanism,PACM」)旨在建立一個全球市場,使各國能以經過驗證的減排量進行交易。它取代了《京都議定書》下的「清潔發展機制(CDM)」,後者在 2006 至 2020 年間共註冊超過 7,800 個專案。新機制確保碳權來自真實且可量測的減排成果。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監督機構於 2025 年 10 月中旬審議多項市場方法,並批准首項方法學,為全球氣候融資專案邁出關鍵一步。
首項獲批的方法支持再生能源專案,特別是開發中國家的中小型風能與太陽能項目,這些專案對減少排放與推動潔淨能源普及非常重要。國際能源署(IEA)指出,開發中經濟體的再生能源產能必須在 2030 年前成長三倍,才能達成全球淨零目標。
《巴黎協定》第 6.4 條之內涵
《巴黎協定》第 6.4 條屬於協定中「合作機制」的一部分,允許一國資助他國的減排專案,並將該減排成果計入自身的氣候目標中。此機制的核心目標包括:
- 防止重複計算減排量;
- 透過嚴格監測提升透明度;
- 強化發展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之間的互信。
此系統將有助於各國更快達成「國家自定貢獻目標(NDCs)」。世界銀行估計,透過 NDC 合作機制,每年到 2030 年可減少多達 50 億噸的碳排放,並可能每年釋放約 2,500 億美元的氣候融資,為投資者提供支持可信碳權專案的明確途徑。
在巴庫舉行的 COP29 上,各國政府就 2025 年後的全球氣候融資新目標達成共識,承諾到 2035 年將針對開發中國家籌集至少每年 1.3 兆美元的資金,來源涵蓋公私部門。
已開發國家將率先每年動員 3,000 億美元,擴大原有 1,000 億美元的承諾。協議同時允許開發中國家自願計入自身出資,並納入所有多邊開發銀行(MDB)的氣候融資。這與專家估算相符──開發中國家到 2035 年每年需 3.1 至 3.5 兆美元,以達成氣候投資與調適目標。
從規則到市場
過去關於《巴黎協定》第 6.4 條的討論主要聚焦於制度設計與規範層面,如今聯合國專家小組的決議,象徵此機制正式從理論走向實際運作,全球碳交易體系已準備啟動。
專家預測,全球對碳權的需求至 2030 年可能達 20 億噸,2050 年更可能高達 130 億噸。聯合國的目標是確保這個迅速成長的市場中,僅有經驗證、具高品質的碳權能被交易。
發展中國家將成為最大受益者。許多國家擁有豐富的再生能源、造林與甲烷減量潛力。僅非洲地區,到 2030 年就可能供應全球 30% 的高品質碳權,為潔淨發展創造數十億美元的新收益。
依據這項新方法學,相關專案得以獲取可國際交易的碳權,協助地方社區建設潔淨能源、並強化氣候調適能力。
完整性與透明度
早期的碳市場因缺乏嚴謹性與報告不透明而備受批評,第 6.4 條機制正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而設計。所有專案在獲得碳權前,必須經過獨立稽核機構的嚴格審查,只有當減排成效經實證確認後,才可核發碳權。
監督機構(Supervisory Body)所建立的框架包括以下步驟:
- 設定明確的排放基準線;
- 持續量測減排成果;
- 透過標準化工具進行績效監測。
這套程序將有助於重建市場信任,吸引新投資者加入。每一單位碳權都會附有數位紀錄,使買方能追溯其來源與實際減排效益。
對於擁有淨零目標的國家與企業而言,這將成為一項具公信力的工具。目前已有超過 160 個國家承諾達成淨零排放,約 60% 的全球企業已使用或計劃使用碳權以實現其氣候目標。
市場反應
首項方法學的通過,立即吸引能源與金融產業的高度關注——許多企業早已在等待一個由聯合國背書的可信制度。
根據麥肯錫(McKinsey)的估算,2023 年自願性碳市場的規模約為 20 億美元,而隨著第 6.4 條交易機制啟動,市場規模有望在 2030 年突破 1,000 億美元。同時,新制度也將迫使企業只購買經驗證、透明度高的碳權,有助於減少「漂綠」(greenwashing)行為。
各區域的交易所與碳登錄機構正積極準備,在市場正式啟動後納入第 6.4 條碳權。亞洲、歐洲與拉丁美洲的交易平台已著手與聯合國規範接軌。此舉將有助於穩定全球碳價,目前自願市場每噸價格低於 5 美元,而歐盟體系則超過 90 美元。
價格的穩定預期將吸引更多長期資金投入潔淨能源與氣候專案。專家預測,一旦投資者認可其品質優勢,第 6.4 條碳權的交易價格可能出現溢價。
環境影響
新的聯合國制度進一步支撐全球的 ESG(環境、社會與治理)目標。企業透過購買第 6.4 條碳權,不僅能降低自身的碳足跡,同時也能資助脆弱地區的永續發展專案。
非洲與亞洲的太陽能與風能發電專案,不僅創造就業機會,還改善空氣品質並提升電力可及性。根據國際再生能源署( IRENA )的資料,2024 年全球再生能源相關就業人數已達 1,370 萬人,未來發展中國家預期將持續成長。這些社會效益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中關於潔淨能源與氣候行動的訴求高度一致。
聯合國在強化監督的同時,也希望杜絕制度被濫用,確保減碳成果真實可驗。隨著碳市場規模擴大,碳權的完整性將成為關鍵。一項 2024 年的研究指出,過去多達 40% 的舊型抵換碳權缺乏可驗證的減排效益,第 6.4 條正是為了彌補這項缺口而設計。
更公平、透明與一致的碳市場
在新制度全面落地之前,仍有諸多挑戰需要克服。下一步,聯合國將審議更多領域的減碳方法學,包括林業、農業與工業等。這些部門結構複雜,必須訂定更精細的規範,以防止誇大減排成效。
各國間的談判也將持續進行。一些國家擔心碳交易可能讓他國延後國內減排行動,另一些則認為此舉將為潔淨能源與氣候調適開啟全新的融資管道。
聯合國指出,發展中國家到 2030 年每年需要約 4.3 兆美元的資金,才能達成氣候與能源目標,而第 6.4 條有望成為填補資金缺口的重要機制。
監督機構預定在巴西貝倫( Belém )舉行的 COP30 前再次召開會議,屆時可能批准更多方法學。隨著制度逐步擴展,各國政府與投資者正密切關注其進展。
聯合國表示,這套新制度將打造一個公平且透明的全球碳市場。隨著碳價日益趨於一致,焦點也將轉向如何確保專案真正為人類與地球帶來實質效益。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UN 首批 PACM 碳權專案通過審核,引發市場信任危機
氣候調適與資金:聯合國報告中的現實與期望
深度解析碳權市場:挑戰、解決方案與未來趨勢
自動化浪潮下的碳市場
品質成為新貨幣:碳市場邁入新階段
全球碳權市場發展趨勢的成長藍圖
美國EPA 取消 200 億補助,再生能源發展受挫
永續農業與氣候資金:巴西COP30峰會的關鍵挑戰
SBTi針對COP29的重點回顧
經濟成長抵銷減排努力,達成巴黎協定目標挑戰重重
巴黎協定第六條碳市場機制評估:漏洞與改善建議
巴黎協定第六條與國際碳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