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沉默變成職場裡的習慣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在職場中,有一種默契最難打破,叫做「不要多講話比較安全。」

有人怕講錯話惹禍,有人懶得再講,因為說了也沒用;久而久之,「沉默」變成共識,而這共識,正是讓一間公司慢慢失去活力的開始。

阿哲在一家科技公司擔任專案經理,進公司第三年,已經習慣開會時的那股尷尬氣氛。

主管提問:「大家有沒有意見?」

全場鴉雀無聲。

有新人剛想開口,旁邊的同事輕拍他一下,小聲說:「別講太多,會被記住。」

那一刻,阿哲突然意識到,沉默早就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生存策略。

職場沉默,是一種防衛反應

「組織沉默)」是一種集體性的防衛機制,當員工認為「說出真話不會帶來改變,甚至會造成負面後果」時,最安全的做法就是閉嘴。

這現象在台灣職場尤其常見,因為我們的文化傾向「和諧」與「不冒犯」:

不敢對主管說「這樣做不行」,怕被當成挑戰權威。

不想對同事說「那樣會出錯」,怕被視為雞婆。

更不想在會議中提出不同意見,怕「被貼標籤」。

久了之後,整個團隊就像關靜音的群組,所有人都在線上,卻沒人在對話。

有一次,公司推出新系統,阿哲早就發現會造成資料錯亂,但主管堅持要上線。

他原本想提醒,但想到之前有同事因為「說太多」被邊緣化,只能忍住。

結果三天後,整個部門的資料崩壞、加班收拾殘局。主管開會時只問:「為什麼沒人提早說?」

那一刻,阿哲苦笑。

因為大家都知道問題在哪,只是沒人敢講。

他後來形容那段經歷:「職場上最可怕的,不是錯,而是沒人敢指出錯。」

為什麼沉默會變成習慣?

從組織心理學角度來看,沉默之所以蔓延,是因為信任被稀釋、安全感被削弱。

根據「心理安全理論」,當員工覺得講話會被批評、否定或懲罰時,大腦會進入「自我保護模式」。

因此,沉默其實是一種集體倦怠的表現。

不是沒人想改變,而是大家早就不信改變有用。

當這變成日常,創意、效率、甚至熱情都會慢慢流失。

這就是為什麼一間公司會在沒有任何爭執的情況下,一天比一天更冷。

打破沉默,從三件小事開始

要讓「說真話」重新變成安全的事,不是開幾場溝通會議就能解決的,而是要在文化裡慢慢修復:

讓主管先開口說「我也可能會錯」

領導者的脆弱,會讓團隊更有勇氣。研究顯示,當主管願意承認錯誤,員工願意表達意見的比例提升三倍。

把「說出來」當成貢獻的一部分

不只獎勵結果,也要肯定過程中的提醒與建議。

一句「謝謝你願意提」比一百次「誰負責?」更能激發動能。

重新設計會議文化

讓每個人都要說一句話,即使只是回饋或補充。

別讓沉默成為會議的默認結尾。

阿哲後來離開那家公司,他說得很平靜:「我不是厭倦工作,是厭倦那種大家明明看見問題卻選擇不講的氛圍。」

沉默會讓人變得麻木,麻木久了,連熱情都會忘記。

職場的健康,不只看績效,也要看對話的溫度。

當一間公司連「說話」都變成風險,那它其實早就開始生病。

別讓沉默,變成職場裡的習慣。因為一旦習慣了,它就會悄悄奪走每個人的信任、勇氣與歸屬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職涯停看聽
25會員
277內容數
臉書:職涯停看聽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59083430133 IG:https://www.instagram.com/cda_pu_positive_thinking/
職涯停看聽的其他內容
2025/10/24
👉 你有沒有遇過這樣的職場? 沒人離職、沒人抱怨,但大家都沉默、無聲、冷冷的。 表面上平靜無波,底下其實是一場「安靜崩裂」…… 這篇文章,寫給那些還撐著、卻越來越無力的上班族。
Thumbnail
2025/10/24
👉 你有沒有遇過這樣的職場? 沒人離職、沒人抱怨,但大家都沉默、無聲、冷冷的。 表面上平靜無波,底下其實是一場「安靜崩裂」…… 這篇文章,寫給那些還撐著、卻越來越無力的上班族。
Thumbnail
2025/10/23
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沒方向」是換工作的最大阻礙,實際上,方向早已清楚,真正卡住的是「不敢行動」。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人們面對改變時的恐懼心理,並提出「行動」才是建立信心的前提,即使只是微小的第一步,也能有效累積動能,克服恐懼,最終達成目標。文末提供了一個實用的「行動公式」,幫助讀者有效踏出改變的第一步。
Thumbnail
2025/10/23
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沒方向」是換工作的最大阻礙,實際上,方向早已清楚,真正卡住的是「不敢行動」。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人們面對改變時的恐懼心理,並提出「行動」才是建立信心的前提,即使只是微小的第一步,也能有效累積動能,克服恐懼,最終達成目標。文末提供了一個實用的「行動公式」,幫助讀者有效踏出改變的第一步。
Thumbnail
2025/10/22
很多人以為自己「沒方向」,但真相往往是——根本沒空想。 每天忙著應付主管的臨時交辦、追專案進度、開不完的會,下班後只想滑手機放空。久而久之,「職涯方向」這件事,就被默默擠到人生的待辦清單最底端。
Thumbnail
2025/10/22
很多人以為自己「沒方向」,但真相往往是——根本沒空想。 每天忙著應付主管的臨時交辦、追專案進度、開不完的會,下班後只想滑手機放空。久而久之,「職涯方向」這件事,就被默默擠到人生的待辦清單最底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阿華在公司裡是一名資深業務經理,平日裡待人處事圓滑,與同事相處和諧,業績也一直不錯。然而,最近一段時間他卻感覺到自己的職場影響力似乎正在逐漸減弱。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會議上,他的意見經常被忽略,反而是一些年輕同事的提案得到了更多的重視。這讓阿華心裡產生了極大的困惑,難道自己在職場的黃金時期真的過去了嗎
Thumbnail
阿華在公司裡是一名資深業務經理,平日裡待人處事圓滑,與同事相處和諧,業績也一直不錯。然而,最近一段時間他卻感覺到自己的職場影響力似乎正在逐漸減弱。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會議上,他的意見經常被忽略,反而是一些年輕同事的提案得到了更多的重視。這讓阿華心裡產生了極大的困惑,難道自己在職場的黃金時期真的過去了嗎
Thumbnail
《下屬是安靜的人,不太與其他人互動,但工作能力很強,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才好呢?》但,安靜真的需要「解決」嗎?一起來探討吧!
Thumbnail
《下屬是安靜的人,不太與其他人互動,但工作能力很強,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才好呢?》但,安靜真的需要「解決」嗎?一起來探討吧!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同事,有些人充滿熱情,有些人則安於現狀。 當積極的職場新人面對消極前輩,透過本文分享的策略建立基礎,打造優勢!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同事,有些人充滿熱情,有些人則安於現狀。 當積極的職場新人面對消極前輩,透過本文分享的策略建立基礎,打造優勢!
Thumbnail
(此文章原於2020/02/12發布,並刊載於Medium) 公司整體氛圍,對社會新鮮人來說非常重要。 好的氛圍,可以提升整個辦公室的士氣,凝聚社會新鮮人的向心力,使每位新鮮人覺得自己的腦力激盪跟疲累是有價值、有收穫的;低迷的氛圍,嗯....我不會告訴你,我一開始認為:不可能改變我!我一定可以保
Thumbnail
(此文章原於2020/02/12發布,並刊載於Medium) 公司整體氛圍,對社會新鮮人來說非常重要。 好的氛圍,可以提升整個辦公室的士氣,凝聚社會新鮮人的向心力,使每位新鮮人覺得自己的腦力激盪跟疲累是有價值、有收穫的;低迷的氛圍,嗯....我不會告訴你,我一開始認為:不可能改變我!我一定可以保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你的職涯諮詢夥伴,今天要跟大家談談的議題是「如何增進職場中的溝通技巧」。在職場中,溝通是我們建立良好人際關係、解決問題以及達成目標的重要工具。現在就讓我們透過一個案例來了解如何具體操作吧。 假設我們的主角是一位新手經理人李先生。他在工作職場中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部門內的溝通狀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你的職涯諮詢夥伴,今天要跟大家談談的議題是「如何增進職場中的溝通技巧」。在職場中,溝通是我們建立良好人際關係、解決問題以及達成目標的重要工具。現在就讓我們透過一個案例來了解如何具體操作吧。 假設我們的主角是一位新手經理人李先生。他在工作職場中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部門內的溝通狀
Thumbnail
在職場上,作者建議不要主動分享任何不想被同事討論的私事。因為即使是單純分享,別人也可能會有不同解讀。所以最安全的做法是保持沉默,不透露不想被討論的事項。當然,如果是想讓同事知道的,那就分享,適當經營人際也很重要。總之,在職場上要明智選擇該分享和不該分享的,維護自己的隱私和地位。
Thumbnail
在職場上,作者建議不要主動分享任何不想被同事討論的私事。因為即使是單純分享,別人也可能會有不同解讀。所以最安全的做法是保持沉默,不透露不想被討論的事項。當然,如果是想讓同事知道的,那就分享,適當經營人際也很重要。總之,在職場上要明智選擇該分享和不該分享的,維護自己的隱私和地位。
Thumbnail
讓「不做事」的人留任,等於在暗示「做事」的人該離職了
Thumbnail
讓「不做事」的人留任,等於在暗示「做事」的人該離職了
Thumbnail
從工作模式、飲食模式再到看清一些人事物。 我想疫情的到來是必然要發生的。沒有這件事,不會有後面接二連三的事發生。
Thumbnail
從工作模式、飲食模式再到看清一些人事物。 我想疫情的到來是必然要發生的。沒有這件事,不會有後面接二連三的事發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