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你相信你的能力。」
逐漸找到語言的這幾年,除了接受督導,也開始邁向接督導之路。面對剛開始接案的督生們,猶如見到過去的我自己:害怕做不好、不知道到底有沒有用、面對外力可能干擾治療關係時的應對之道。懷念之餘,督生和我的不同處也逐漸立體、看見督生所在的結構、模樣和當前處境。

拍攝地點:小鬼湖 拍攝時間:2024/2/20 清晨
「常常,我有同事或督生,很困惑怎麼自己實習期間的個案做得最好。」督導在實習階段給我的這段話,當時我聽得很困惑,實際執業後,發現那種不帶太多知識和預期、只是真心貼近一個人的作為,確實是治療中最初但也最重要的樣貌,回過頭來,看著沒信心接好個案,但對個案懷抱真心的新手心理師,我也能真誠而實在地讓他知道,他這樣的治療是有療效的,不只是單純鼓勵,而是一路行走過來的經驗告訴我,這是新手心理師獨有、半新不老心理師需要重新練習回來的開放性,就是這樣不為什麼、只是努力跟上個案的身影,成為治療的珍寶。
「我們可以用欣賞電影、觀看文本的態度,一起談談在這裡面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什麼。」團督督導曾經的引導,成為現在我讓督生放鬆下來、好好看向所討論個案的身體經驗,所謂教學相長,或許正是因為成為督導,回過頭,反而更能看見在受督過程中想表達、想前進的方向,並再次在督導過程,將這個經驗與督生的處境結合,和督生一起,激發新的看見,成為治療─受督─督導的三圈循環歷程。
自己前來尋求督導的歷程可以很浪漫,但在體制內的督導,又是另一種風景:當督生是在規定下前來,可能是要符合某些時數,或是在個案討論會包含陌生人、和受邀督導第一次也可能最後一次見面的場合,結構帶來被檢視、擔憂被批評或事後要做更多的不安,可能更勝於學習動機,不是不想學,而是環境不夠安全時,盡量讓自己看起來不錯,抑或讓所報告的個案看起來無計可施、不可動搖,會是有意無意出現的選項。在這樣的限制下,比起進一步追問、搞懂督生未說的內容或接案當下的心情,肯定督生目前工作的亮點、分析督生所帶來討論的案主,可能具有怎樣的家庭系統、處境,以及資源網絡能進行的合作,就已足夠。
讓督生先感到安全,討論與吸收才能開始,這是無論自願前來的個督,包含不熟群眾的團督,抑或被規定而開啟的單次督導,都需要先注意的事情,可能因為我本身就是容易緊張的人,初為督導的這兩年,對於如何讓督生在舒適的情境開啟討論歷程,是第一個萌芽的想像。
圖文符不符
拍攝地點:小鬼湖
拍攝時間:2024/2/20 清晨
選擇配圖時,我知道我想選和水有關的照片,本來的構想是人塔渡溪的協力照,看見小鬼湖的日出,卻發現就是它了。
那是我很喜歡的一次愜意登山,領隊多排了幾天,以便住在路線上多個湖邊。計畫歸計畫,唯有天氣夠好、隊員也足夠合作並喜愛這樣的景色,我們才能在小鬼湖待上大半天,早上起床拔營後又多和湖相處了兩個小時,沒有誰想催促誰;唯有波瀾不驚,湖水才得以映照山容、成為明鏡,這正是此刻我所感受到、也希望傳承下去的督導歷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