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授課返家,在捷運上不經意聽到一位上班族抱怨:
「我們部門那個人真是老鼠屎,害整鍋粥都壞了。」
聽到這句話,我開始想:
人生難免遇到老鼠屎,那每次遇到,都必須把整鍋粥丟掉嗎?
每個人在職場,都像是一鍋慢火燉的粥,裡面的材料、風味,
代表你自己的能力才華、成功經驗、人際協調力、價值觀。
這是你長期累積的精華所在,在職場的日子,都是在嘗試如何將這鍋粥,煮得更香、更濃郁,端出去人人搶著吃。
但只要不小心跑進一顆「老鼠屎」,
那個說話難聽的主管、拖延的同事、愛邀功的夥伴,
整鍋粥就變味了。
於是我們開始盯著那顆老鼠屎看,
氣得冒煙、煩得失眠,想把整鍋粥倒掉。
卻忘了:這整鍋粥,是自己經年累月的精華
為了一顆礙眼的老鼠屎放棄整鍋粥,真的值得嗎?
你沒有義務喜歡那顆老鼠屎,
但你可以選擇不讓牠毀了你煮粥的心情。
心理學有個概念叫「注意力偏誤」,
越讓你不開心的事,你越容易專注在那上面。
結果呢?
掌管情緒的杏仁核長期被激活,大腦進入「戰或逃」模式,
你只看到威脅,看不到其他可能。
你忙著揪出那隻可惡的老鼠,研究牠為何有機會跑到你這鍋粥,
卻忘了更重要的:你的粥還在煮,它需要你的專注和關心。
如果你為了老鼠忘了粥,粥只會變得又苦又焦,最後真的不能吃了。
所以,有老鼠屎在鍋裡,怎麼辦?
先把異物撈起,調整火候,讓鍋子回到你的掌控。
這不是委屈,而是一種選擇。
不是壓抑怒氣,而是理解自己在守護什麼。
你守護的,是你想成為的人──
那個能專注、能修復、能持續散發香氣的人。
「刺激與反應之間有一段空間,在那裡,我們擁有選擇回應的力量。」
——維克多・法蘭克
“Between stimulus and response, there is a space.
In that space is our power to choose our response.” —— Viktor E. Frankl
▌有什麼辦法可以保護自己這鍋粥?
① 控火不溢:調整自己的反應強度
再好的粥,火太大也會焦。
面對讓人煩的主管或同事時,
別讓你的情緒反應「滾到滿出來」。
試著練習轉小火,讓情緒降溫,提高情商,學會正確表達。
② 攪動不攪亂:維持職場循環的穩定
遇到讓你不舒服的人時,
別急著翻桌──有時候你只要「攪一攪」。
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比如主動協助別的部門、完成主管交辦的事、
讓你的存在感繼續穩定、價值被看見。
就像煮粥一樣,
你要保持那個持續被攪動的節奏,
而不是去追老鼠,讓整鍋冷掉結塊。
③ 加料升級:強化自己在團隊的價值
挑完老鼠屎,加料讓粥更香。
提升自己的能力,就是最溫柔的反擊。
進修技能、學會帶人、主動提出建議,
讓別人即使想嫌你,也不得不承認──
「這鍋粥還真有料。」
你的專業力就是那股香氣,
就算有瑕,也不掩瑜。
④ 撈乾淨被老鼠屎沾到的部分:別讓對方的問題變成你的問題
學會「撈乾淨邊」──也就是設立界線。
對方想情緒勒索、推鍋、甩鍋,
你可以冷靜回應:「我能先處理這部分,其他我確認後回覆。」
簡短有禮表達立場,不被激怒、不太多解釋。
再好的粥,也不可能毫無雜質,就像人不可能完美。
偶爾會有灰塵、氣泡、雜質,老鼠屎,這都是成長的調味。
真正有底氣的人,不靠過程完美無瑕,靠穩定堅持熬煮的功夫。
不被他人牽動,不被情緒拖走,
而是專注於「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不需要整鍋粥換掉,只要記得──
那鍋粥,是你的。
別讓任何人把它弄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