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度回饋的設計思考(一):從行為出發,回到本質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在 CMoney,「360 度績效回饋」是一項行之有年的制度。我自己也曾以協助者、推動者,甚至主導者的角色,多次參與其中。

在這些經驗裡,我聽過許多不同的聲音。
有些主管在360前後會頻繁與我討論,希望這份回饋能真正幫助夥伴成長;也有主管坦言,覺得整個流程耗時又無明顯產出;有的夥伴認為每次 360 都讓他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穫;卻也有人直言,這不過是一場「測驗誰更討人喜歡」的活動。

但事實上,360 只是一個工具——而且是需要謹慎使用的工具。

既然它存在,就必然有其存在的目的。
那麼,「360 度績效評核」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在開始使用這項工具之前,這是一個不能被迴避的問題。若目的不清,後續的制度設計、題目撰寫、甚至結果應用,都將容易失焦。

raw-image


績效不僅僅是成果:看見行為,才看見真正的績效

當提到「績效評核」這個詞彙時,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大概都是「對成果打分」這件事。就像讀完書之後的考試、磨練球技後的比賽,這些都是體現「成果」的「落後指標」。但我曾經在〈績效的本質:在問責與育才之間取得平衡〉這篇文章中,提出了我對「績效」的理解:

成果 = 行為 x 環境變數

也就是說,績效並非單一指標的輸出,而是行為與環境交互作用下的結果。而企業應該著重在「成果」還是「行為」,其實取決於所在的產業性質、組織文化,甚至當下的發展階段與情境。

raw-image

回到「360 度績效回饋」這個工具本身,它最主要關注的就是「行為」——也就是說,它位於這條光譜的右側。360 所提出的問題,不在於你「是否達成目標」,而在於你「是如何達成目標」。你是否做了對的事情?是否以良好的方式運用資源?是否展現了組織希望被複製的行為模式?

「成果」是短期的輸出,而「行為」才是長期的習慣。短期的成果固然重要,但它常常受到外部條件的影響;而穩定且一致的行為,才是個人可持續發展與組織文化形成的基礎。

在現今的工作環境中,員工的協作關係早已不再侷限於上下層之間。除了主管之外,還有客戶(內部或外部)、同事,甚至部屬。主管能看見你的執行與成果,同事能觀察到你的合作與溝通,下屬能感受到你的領導與支持,客戶則能回饋你的專業與價值。這些不同角色的觀察,構成了更立體的「行為全貌」。

單一角度的觀察永遠不可能完整。同一位員工在與不同角色互動時,往往會展現出不同的行為方式與溝通風格。只有透過多角度的回饋,我們才能揭示這些行為模式的共通性與差異,進而幫助個人更全面地理解自己。

當我們真正把焦點放在「行為」上,就會發現 360 的意義並不是「給分數」,而是「給鏡子」。這面鏡子讓每個人都能從不同視角認識自己——看見自己在他人眼中的樣子,也看見那些自己未曾察覺的影響。當員工願意從這些回饋中整理出行為脈絡,主管也願意以對話取代評價時,360 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因為,360 的價值不在於量化回饋,而在於促進反思與改變。它是一場集體對話的起點,而非一場分數的競賽。

要回饋誰的行為,個人、群體,還是全部人?

當我們釐清了「360 回饋的焦點在行為」之後,下一個要回答的問題是:「那要回饋誰的行為?」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幾乎決定了整個制度的方向。

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對象,同時也會決定整體題目和機制的設定方向。每一種選擇,都是對「個人發展」與「文化推動」不同程度的重視。

當聚焦特定群體:潛能導向的 360

第一種常見做法,是針對 特定群體——例如潛力人才、核心工程師、或跨部門協作頻繁的角色。這樣的 360 可以幫助公司在人才盤點時,不只看到「結果」的強弱,也能從行為角度理解「誰有更高的發展潛能」。

在這種情境下,題目通常會針對「專業能力」設計得更深入,同時包含溝通、表達、協作等面向。甚至會從特定職位或個人化的角度出發,設計「客製化」題目,以更全面地了解並回饋這些人的整體樣貌。

當焦點放在主管:發展導向的 360

當公司將 360 應用在 主管或關鍵職位 上時,目的通常是發展性的。主管需要了解自己的領導風格、授權習慣、以及溝通方式如何被團隊感知。這類 360 的重點不在比較,而在於促進自我覺察與改變。

因為對象是主管層級,「管理能力」自然成為評估重點——例如:他如何帶領部屬、如何釐清並傳達目標、如何促進團隊間的合作與溝通。這樣的回饋有助於主管釐清盲點、確立發展方向,甚至協助組織為他們找到更適合的職位與工作內容。

當擴展至全公司:文化導向的 360

而當公司將 360 擴展至 全公司 推行時,目的就更偏向文化層面。透過一致的行為語言,建立「我們認為什麼是好的合作與表現」的共同理解。這樣的設計能讓員工更容易交換具體的回饋語彙,也讓文化價值觀不只是海報上的口號,而成為日常對話的一部分。

既然以「文化」為主要目標,焦點自然落在「核心職能」的展現。這樣的 360 不僅促進回饋,也同時傳達出企業對員工的期待:這是我們所重視的樣貌,也是希望每位夥伴能夠展現的行為。

沒有標準答案,只有策略選擇

因此,360 並不存在唯一的答案,而是一種策略選擇。若組織目的是培養領導行為,就從主管群開始;若目的是建立文化共識,就從全員出發;若目的是辨識與發展潛力,就聚焦在關鍵群體。

最重要的是,同時釐清目的與對象。否則,一個設計給主管的工具,若被用來評價全員,就會失去焦點;而一個為文化設計的制度,若被拿來做考核,也會變成壓力來源。

360 回饋從來不是「一次性制度」,而是一面鏡子——不只是照向個人,也照向整個組織。企業如何選擇要讓誰照鏡子,反映的正是它希望改變或鞏固的部分。

結尾:讓 360 回歸「行為發展」的本質

360 的價值不在於收集多少意見,而在於能否幫助個人與組織看見「行為的盲點」。
它不是考績的一部分,而是讓每位夥伴更清楚地理解:「如果我要變成更好的自己,我可以怎麼做?」

若企業能夠以這樣的視角設計制度,360 就會成為一面真正能反映文化的鏡子。
反之,若只是為了「多一個制度」,那麼它收回來的,不過是一堆無法對話的分數。

下一篇,我會談談如何設計一份好的 360 問卷:很多時候員工們不是給不出好的回饋,而是沒有好的問題引導他們思考。



CTA

如果你認同我的內容有所幫助,
歡迎在「方格子」或是「Linkedin」給我一個愛心or

如果你認為我的內容可以幫助到更多人,
歡迎在各種管道進行分享

如果你想要給我回饋或是有任何想法,
歡迎在「方格子」或是「Linkedin」留言告訴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ashi的人資小九九
12會員
20內容數
希望每一個人在公司中,都可以適才、適所的工作。 我希望自己能夠幫助公司建立更好的流程與制度, 打造「任務」、「能力」、「報酬」三者都能互相匹配的職場環境。
2025/09/06
探討CMoney如何透過矩陣式組織設計,平衡「創造價值」與「能力成長」,並在部門與事業單位間建立雙軌系統,促進員工發展與組織效率。文章並分析此設計的優缺點及未來展望。
Thumbnail
2025/09/06
探討CMoney如何透過矩陣式組織設計,平衡「創造價值」與「能力成長」,並在部門與事業單位間建立雙軌系統,促進員工發展與組織效率。文章並分析此設計的優缺點及未來展望。
Thumbnail
2025/05/11
當企業紛紛導入 AI 工具以提升效率,真正的關鍵卻不在於「用什麼工具」,而是「是否準備好接住它」。本文從制度化、數位化、自動化到智慧化,提出人資導入 AI 的四個步驟,強調導入不是終點,而是一段持續優化、讓 AI 成為人類工作夥伴的過程。
Thumbnail
2025/05/11
當企業紛紛導入 AI 工具以提升效率,真正的關鍵卻不在於「用什麼工具」,而是「是否準備好接住它」。本文從制度化、數位化、自動化到智慧化,提出人資導入 AI 的四個步驟,強調導入不是終點,而是一段持續優化、讓 AI 成為人類工作夥伴的過程。
Thumbnail
2025/03/08
探討績效的本質,並說明在問責與育才之間取得平衡的重要性。文章從「成果=(效能x效率)x環境變數」的公式出發,分析效能、效率及環境變數對績效的影響,並指出單純的問責或育才皆不可行,需兩者兼顧,才能在變動的環境中持續成長。
Thumbnail
2025/03/08
探討績效的本質,並說明在問責與育才之間取得平衡的重要性。文章從「成果=(效能x效率)x環境變數」的公式出發,分析效能、效率及環境變數對績效的影響,並指出單純的問責或育才皆不可行,需兩者兼顧,才能在變動的環境中持續成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易用性的第一定律就是「別讓我思考」。瞭解人類的思考系統,強化第一系統的網站設計方法,包括善用使用者過去的網頁觀看經驗,強化互動元件的預設用途提示,建立內容的視覺層次,整合選項,預設同意以及製作圖像的範例教學。提高網站的易用性,強化使用者對網站的體驗。
Thumbnail
易用性的第一定律就是「別讓我思考」。瞭解人類的思考系統,強化第一系統的網站設計方法,包括善用使用者過去的網頁觀看經驗,強化互動元件的預設用途提示,建立內容的視覺層次,整合選項,預設同意以及製作圖像的範例教學。提高網站的易用性,強化使用者對網站的體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文案寫作的重要性,並提供了具體案例來說明如何在文案中訴諸讀者的情感,從而提高轉換率。文章內容涉及情感驅使決策、研究結果、客戶需求、情懷直觀的影響以及文案研究與改善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文案寫作的重要性,並提供了具體案例來說明如何在文案中訴諸讀者的情感,從而提高轉換率。文章內容涉及情感驅使決策、研究結果、客戶需求、情懷直觀的影響以及文案研究與改善等。
Thumbnail
動態治療模式運用投入與超然的觀點,評估受督者與當事人的助人關係,促進對助人關係中助人者角色的自我覺察,以調整助人者自身的助人作為。
Thumbnail
動態治療模式運用投入與超然的觀點,評估受督者與當事人的助人關係,促進對助人關係中助人者角色的自我覺察,以調整助人者自身的助人作為。
Thumbnail
這篇文章著重於解釋軟體專案管理中的戰略意義和專案特性評估,並提出了四個不同像限的專案特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著重於解釋軟體專案管理中的戰略意義和專案特性評估,並提出了四個不同像限的專案特性。
Thumbnail
公告佈達看似簡單,但如何做好才是關鍵。 只有透過適時而有效的公告,才能確保重要訊息的及時傳達,促進員工的共識和配合 最終提升整體的運營效率,為企業持續發展注入動力!
Thumbnail
公告佈達看似簡單,但如何做好才是關鍵。 只有透過適時而有效的公告,才能確保重要訊息的及時傳達,促進員工的共識和配合 最終提升整體的運營效率,為企業持續發展注入動力!
Thumbnail
觀察者模式透過主題訂閱/訊息通知的機制,極度增強系統的可擴展性、靈活性以及降低組件間的耦合度。概念直觀簡單,是非常實用的設計模式。
Thumbnail
觀察者模式透過主題訂閱/訊息通知的機制,極度增強系統的可擴展性、靈活性以及降低組件間的耦合度。概念直觀簡單,是非常實用的設計模式。
Thumbnail
Heuristic 啟發式設計是用戶體驗設計的重要原則之一,涉及了許多與真實世界匹配、用戶控制、一致性和準則等方面,通過一些具體的例子解釋了這些原則的重要性。本文還提供了一些相關的視覺系統狀態和系統與真實世界匹配的例子,同時附帶了一些相關的教程和資料來源。
Thumbnail
Heuristic 啟發式設計是用戶體驗設計的重要原則之一,涉及了許多與真實世界匹配、用戶控制、一致性和準則等方面,通過一些具體的例子解釋了這些原則的重要性。本文還提供了一些相關的視覺系統狀態和系統與真實世界匹配的例子,同時附帶了一些相關的教程和資料來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