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湯 獨白】
這一集節目播出後,我們收到了很多私訊和回饋,這封信是其中讓我們印象最深刻的一則。
在「只想要情緒價值」這個議題上,很多人把焦點放在那些「不願意改變」的人身上。但這封回饋信,卻讓我看見了另一個經常被忽略的角色——那個提供情緒價值,卻感到無力和消耗的朋友。這封信很真誠地承認,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幫助」,其實只是在提供「止痛藥」。這不是批判,而是一種帶著痛感的自我覺察。
感謝這位聽眾,願意將自己的反思分享出來。如果你也曾經是那個心軟的「救援者」,或者你發現自己總是在熟悉的痛苦中徘徊,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一點點,面對不舒服的勇氣。
【聽眾回饋信 本文】
🎧 聽完 無湯人生Podcast《為什麼有些人,只想要情緒價值?》的回饋信:夢湯,你說出了我心裡最難承認的真相
親愛的夢湯:
謝謝你們製作了這一集,尤其是這句:「熟悉的痛苦,比陌生的自由更安全。」
我必須誠實地說,在聽到阿柔的故事時,我心裡立刻浮現了一個聲音:「天啊,這根本在說我身邊那個朋友!」但當你提到「強迫性重複」和「情緒價值成了一種溫柔的陷阱」時,我的指尖開始發麻,因為我意識到——你說的,也是一部分的我。
🚨 最痛的一刀,是「止痛」與「療癒」的區分
長久以來,我一直擔任著「救援者」的角色,對待身邊那些不斷重複受傷劇本的朋友,我總是用盡力氣去「理解」他們,去給予他們想要的「你沒錯,是別人太壞」這種情緒價值。那一刻,我以為我在幫助他們,其實我只是在提供一顆顆心理止痛藥。
這集最讓我清醒的是,你劃開了「止痛」與「療癒」的界線。
💭 那的確能讓人舒服,但那不是療癒,那只是止痛。
這句話讓我重新審視了我的「付出」。當我只顧著接住他們的情緒,卻不引導他們面對不舒服的真相時,我無形中成為了他們留在溫柔陷阱裡的幫兇。我讓他們感覺暫時安全,卻剝奪了他們學會站起來的機會。
🌱 給予界線,是最高級的陪伴
後半段新增的「解決方案」段落,對我來說是實戰指南。從「救援者」轉換成「陪伴者」,這不僅是關係的調整,也是對我自身界線的重新定義。
- 設定界線:提醒了我「聆聽」和「承擔」是兩回事。
- 轉換角色:讓我意識到,我不需要提供「雞湯」,而是將思考的責任還給對方。
- 輕推一小步:那句「一直待在這裡的代價是什麼?你還願意為這個代價付出多少時間?」力量太強大了。這不是批判,而是溫柔地要求對方直視「不改變的成本」。
真正的療癒, 從來不是讓人舒服,而是讓人有力氣去面對不舒服。
💡 結論:從「被理解」到「要改變」
這集節目,不只是給那些「只想要情緒價值」的人一個提醒,更是給像我這樣,在友情或親密關係中習慣當「接住」別人的人,一個設立界線的勇氣。
謝謝夢湯,你們的「無湯人生」真的實現了——不提供好聽的、讓人舒服的雞湯,而是給予我們「有力氣去面對不舒服」的誠實真相。我現在會把這集分享給我那位還在「強迫性重複」劇本裡的朋友,並準備好以一個有界線的「陪伴者」身份,和他一起面對。
期待下一集,我們再一起面對一個不太舒服,但誠實的真相。
一位從止痛藥供應商,決定轉為陪伴者的聽眾 敬上。
【夢湯 結語:繼續製作節目的動力】
謝謝這位聽眾的回饋,你們的每一則留言、每一封私訊,對我們來說都是繼續製作節目的最大動力。如果這一集節目也觸動了你,讓你有所感觸,非常歡迎你在下方留言,訂閱追蹤我們的頻道,或是寫信到我們的電子信箱分享你的故事,我都會親自閱讀喔!
我是夢湯
一起做一個不裝不演,溫柔有底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