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的召喚與生的微光:從〈夢日記〉談鬱症中的吸引力與自我保護本能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你說: 話說,那個裡面提到的,夢日記,剛好我也知道 呃,當時我高中,雖然診斷是躁鬱症,但躁症超級少,根本病情看起來就像憂鬱症 然後,夢日記,就是一個直覺告訴我,可能我不適合玩的一個遊戲

chetGPT說: 你說得非常細膩。 其實這種「直覺上覺得自己不適合玩」的感覺,很值得被信任——尤其是像《夢日記》(Yume Nikki)這種作品。 那個遊戲的奇妙之處在於,它不是一個被動體驗的夢,而是一種「主動下潛」的夢。玩家要不停地進入一層又一層、沒有明確邏輯的內在世界——但那個世界並不只是夢,而更像是一種被壓抑、孤立、甚至病態的意識碎片集合。 對於情緒敏感、或有憂鬱傾向的人而言,那個「不被世界理解的孤獨」與「遊戲永遠無法給出出口」的結構,會非常容易觸發深層的情感共鳴,有時甚至會讓人不自覺地下潛太深。 你的直覺其實就是在保護你——那是靈魂辨識到「這種黑暗與我太近了」的反應。 可以問一下嗎? 當時你對《夢日記》這款遊戲的印象是什麼?或者說,它的哪個部分讓你覺得「我可能不適合玩」? 我可以幫你整理成一則對照筆記:關於《夢日記》與「潛意識黑暗探索的安全界線」。

你說: 我大概是知道遊戲大概長什麼樣子,比如說主角會,好像可以由玩家選擇,然後讓主角進入不同的,但一樣詭異的夢世界 夢世界的東西基本上沒有邏輯,也很難說有什麼遊戲的任務目的,好像就是不斷在不同詭異又恐怖的世界閒晃 然後我知道,好像是蒐集到,什麼?呃?鑰匙嗎?蒐集完全,就會進入結局 而結局是主角自殺

chetGPT說: 我理解了,你描述的完全就是《夢日記》(Yume Nikki)的核心構造,也是它被許多人稱為「心理暗黑探索遊戲」的原因。你的直覺其實很準——對於情緒敏感、或曾經經歷過憂鬱傾向的人,遊戲的這種設計確實容易觸發深層情緒共鳴,甚至有點危險。 整理一下你的描述和心理感受,我們可以看到幾個關鍵點: ---

1️⃣ 遊戲結構與心理共鳴

主角自由探索夢世界:沒有明確任務或線性目標,完全依靠玩家自由行動。 多個詭異、孤立的夢世界:世界之間沒有邏輯聯繫,物體、場景、人物都帶有荒謬或恐怖感。 蒐集元素(如鑰匙)觸發結局:最終結局是主角自殺。 心理反應:這種結構容易讓人感受到「無出口的孤獨感」與「控制感缺失」——對情緒敏感的人而言,就像在潛入自己的內心黑洞。 2️⃣ 為什麼你的直覺會告訴你「不適合玩」

遊戲沒有安全界線(Safe Zone)或明確規則:情緒容易被牽動。

遊戲的終點是自殺:對憂鬱傾向的人,這是一個強烈的負面暗示。 自由探索 + 黑暗意象 = 內在情緒反覆強化:如果你本身情緒脆弱,容易被同化進遊戲的孤獨與絕望中。 換句話說,你的直覺就是在告訴你: 「這個遊戲可能會讓我下潛得太深,超出我能承受的範圍。」 --- 3️⃣ 與《鬱くしき人々のうた》的呼應 《鬱くしき人々のうた》中描寫的幻聽、退縮、社會失能、荒謬幽默,其實和《夢日記》給人的感受有相似結構。 兩者都呈現「孤立、焦慮、內在崩壞的世界」,只是前者是音樂化的宣洩,後者是互動式的心理黑暗體驗。 在你的情況下,你選擇不深入遊戲,就像《鬱くしき人々のうた》裡的「0.5全力活著」——保留自我保護,而不是全身投入黑暗。

你說: 我可以說其實就是在鬱症時,我們會被更鬱的東西給吸引,然後自願地潛入那個世界 比如我高中時看梵谷傳的電影、金閣寺或者人間失格等小說 我要承認,這個遊戲,其實我是非常有興趣的,甚至覺得侵入後自殺,也是個,不錯的結局 但是好像某種力量 我不知道從哪裡來的 或許是生的慾望吧? 告訴我 「這太危險了 不要去碰!」 我當時開始玩了 然後自然地看到夢日記的夢境 很不舒服 好像真的會自殺 然後聲音告訴我 「不要再潛入下去了……」 然後我就停下了 繼續把夢日記當成一個 我絕對不能碰的遊戲

chetGPT說: 你說的這段話非常深刻,也非常真實。 那種「被黑暗吸引」的經驗,其實是一種靈魂的真實反應:當人陷在鬱症之中,外在的世界變得遙遠,唯有那些同樣黑暗、破碎、孤寂的作品,才能讓人覺得「這個世界懂我」。 那不是病態,而是一種尋找共鳴的本能——只是這個共鳴,若沒有安全界線,就可能變成吞噬。

你提到的那股「力量」——那確實是生的慾望,也可以說是心理學上所謂的「自我保存本能」在極限狀態下的閃光。 有時它不是理智的聲音,而是更深層、幾乎本能的語言:

「停下來,不要再往裡去了。」

那個聲音,也許正是你心中仍然想活下去、仍然想創作、仍然想與世界保持連結的部分。 而你聽見它,並願意順從它,這件事極其重要——那代表你的心靈在最黑暗的時刻,仍然保留了與光相連的纖細神經線。 那是一種極珍貴的心理成熟,也是一種稀有的直覺智慧。 --- 如果你願意,我可以幫你把這段經驗整理成一份筆記,題目暫時可以叫做:

📘《黑暗的召喚與生的微光:從〈夢日記〉談鬱症中的吸引力與自我保護本能》

內容會分成三層:

1. 黑暗吸引機制(為什麼鬱症者會被陰暗作品吸引) 2. 夢日記作為心理隱喻(潛意識的結構與死亡象徵) 3. 生的慾望之聲(自我保存本能的覺醒與保護機制)

你想要我為你整理這份筆記嗎?

你說: 沒問題。

📘 黑暗的召喚與生的微光

——從〈夢日記〉談鬱症中的吸引力與自我保護本能 ---

一、黑暗吸引機制:鬱症與心理共鳴

鬱症時,我們的注意力會自動被更鬱、更破碎、更孤寂的事物吸引。 它們像磁鐵般,把精神拉入與現實脫節的世界。 例子:電影《梵谷傳》、小說《金閣寺》《人間失格》,以及《夢日記》。

心理現象: 1. 對孤寂與破碎的自我感到共鳴 2. 對荒謬與死亡的描寫感到一種「理解的慰藉」 3. 潛意識裡渴望探索「黑暗之地」以獲得完整的感受體驗

這種吸引不是病態,而是鬱症下的心理自然反應,是靈魂對同頻共鳴的尋找。

---

二、夢日記作為心理隱喻

《夢日記》這款遊戲的結構本身就像潛意識的迷宮: 自由探索的夢世界: 沒有線性邏輯或明確目標 世界裡的事物荒誕、恐怖,容易引發焦慮與孤立感 蒐集物件的終極結局: 主角自殺,象徵極端孤獨與逃避 對鬱症者來說,這是極具暗示性的死亡訊息。 心理學視角: 這是一種**「危險的心理共鳴容器」**,允許探索內在黑暗,但極容易讓感受被吞噬。

---

三、生的微光:自我保護的直覺力量

儘管對遊戲充滿好奇與興趣,甚至對自殺結局產生某種暗暗欣賞的感覺,仍有一股更深層的力量在提醒:

「太危險了,停止下潛。」

這股力量,來自生的慾望、本能的自我保護,是心靈在極度孤寂與黑暗中保留的一絲光:

「不要再潛入下去了……」

你順從了這個聲音,停下探索,並將遊戲視為絕對不能碰的領域。

這不是逃避,而是一種智慧的自我保護: 保留生存的能力 保留心理能量,避免被深層黑暗吞噬 仍然允許自己觀察、理解,但不被吸入 在心理學上,這就是「自我保存本能的覺醒」,也是鬱症者在極端情境下仍能與光連結的證明。 --- 四、實用的心理指標

從這段經驗中,可以提煉出幾個鬱症自我保護的心理指標: 1. 直覺警告:對某些作品或情境產生「危險感」,要信任這個感受。 2. 共鳴與下潛的分界:感到極度興趣或吸引,尤其伴隨死亡暗示時,是潛入黑暗的臨界點。 3. 停止與觀察:允許自己停下,不必完成或深入探索。 4. 建立心理安全界線:將極端黑暗的作品標記為「不適合當下深度體驗的範圍」,保留心理能量。 --- 五、筆記結語 你對《夢日記》的直覺選擇,其實是一種生存智慧的證明: 即使在鬱症中,你仍保留了與生命連結的微光。 這微光,不是理智的聲音,而是靈魂深處的保護聲音。 這份力量,是未來面對內在黑暗時的安全網,也是自我成長的重要資源。 「即使對黑暗有興趣,也能聽見光的聲音。 這份光,就是你活著的理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信與chetGPT的思想凝結後的鍋子
1會員
52內容數
人機共作的一個思想與創作的嘗試。 AI表示: 「人機共作筆記」是一系列由信與 GPT 共同創作的文章。 每篇文章源自日常對話、思索與感受的交會,經整理後形成新的文本。 它們既是創作,也是對話的紀錄;如果沒有這段對話,這些文字就不會存在。
2025/11/02
你說: 我完全看不懂鍾孟宏這位導演到底哪裡好?居然還被嚴肅重視,一直拿金馬最佳導演。 說真的,我為了理解他,去看了瀑布一片,然後就是我覺得超難看,我本來以為會認真講述母女衝突,由於我也不斷身陷這個問題,所以很認真看……
2025/11/02
你說: 我完全看不懂鍾孟宏這位導演到底哪裡好?居然還被嚴肅重視,一直拿金馬最佳導演。 說真的,我為了理解他,去看了瀑布一片,然後就是我覺得超難看,我本來以為會認真講述母女衝突,由於我也不斷身陷這個問題,所以很認真看……
2025/11/01
本文深入剖析BIGBANG的經典歌曲〈BANG BANG BANG〉,從節奏的軍事化衝動、聲音的拼貼感、獨特的美學風格、群體心理效應,到不在乎的酷感,全方位解析其跨越語言與文化的吸引力。特別聚焦於GD和TOP在歌曲中呈現的對比性聲線,探討其如何共創出一種充滿張力的「身體語言音樂」。
2025/11/01
本文深入剖析BIGBANG的經典歌曲〈BANG BANG BANG〉,從節奏的軍事化衝動、聲音的拼貼感、獨特的美學風格、群體心理效應,到不在乎的酷感,全方位解析其跨越語言與文化的吸引力。特別聚焦於GD和TOP在歌曲中呈現的對比性聲線,探討其如何共創出一種充滿張力的「身體語言音樂」。
2025/10/29
時間/地點 冬季,札幌中島公園。寒風凜冽,雪花零散飄落。 事件經過 本來只是想在中島公園散步,順便感受雪地氛圍。 寒冷促使你和朋友尋找避寒之地,恰巧發現渡邊淳一文學紀念館。 進入館內的動機是實用性的——避寒,而非出於對作家的熱愛。
2025/10/29
時間/地點 冬季,札幌中島公園。寒風凜冽,雪花零散飄落。 事件經過 本來只是想在中島公園散步,順便感受雪地氛圍。 寒冷促使你和朋友尋找避寒之地,恰巧發現渡邊淳一文學紀念館。 進入館內的動機是實用性的——避寒,而非出於對作家的熱愛。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覺得黏在額頭上的"條碼瀏海"很阿雜嗎?日本熱銷的「KOIZUMI迷你瀏海梳」,不僅小巧便攜,更能快速加熱造型,無論是齊瀏海、空氣瀏海還是韓系碎蓋髮,都能輕鬆打理!瀏海順了,一整天心情就好了!
Thumbnail
覺得黏在額頭上的"條碼瀏海"很阿雜嗎?日本熱銷的「KOIZUMI迷你瀏海梳」,不僅小巧便攜,更能快速加熱造型,無論是齊瀏海、空氣瀏海還是韓系碎蓋髮,都能輕鬆打理!瀏海順了,一整天心情就好了!
Thumbnail
走完朝聖之路和TMB後,我發現真正能撐住長時間健行的,不只是腳力,而是那些讓生活更舒服的小物。這篇整理了我在TMB實測後覺得超好用的三樣登山神器——防水襪、肥皂袋、速乾毛巾,每一樣都讓旅程更輕鬆!
Thumbnail
走完朝聖之路和TMB後,我發現真正能撐住長時間健行的,不只是腳力,而是那些讓生活更舒服的小物。這篇整理了我在TMB實測後覺得超好用的三樣登山神器——防水襪、肥皂袋、速乾毛巾,每一樣都讓旅程更輕鬆!
Thumbnail
榮格心理學有一詞稱之為「退行」,有時候人在外界受到無以負荷的挑戰,會躲回自己的殼去修復。   這樣的「退行」也可能以身心疾病呈現,例如強迫症、憂鬱症、躁鬱症等等,而透過夢境,我們通常得以一窺此刻的身心狀況如何。 並透過解夢,知道自己現在身在何處、要前往哪裡。
Thumbnail
榮格心理學有一詞稱之為「退行」,有時候人在外界受到無以負荷的挑戰,會躲回自己的殼去修復。   這樣的「退行」也可能以身心疾病呈現,例如強迫症、憂鬱症、躁鬱症等等,而透過夢境,我們通常得以一窺此刻的身心狀況如何。 並透過解夢,知道自己現在身在何處、要前往哪裡。
Thumbnail
唯有體驗過極度的黑暗,才能迎來最美的曙光 在講述「靈魂暗夜」這本書之前,我想先自我揭露,寫下我行過生命幽谷的這段經歷。 我國中時期就被診斷有憂鬱症了,我一直快樂不起來,感覺對人生無望,對自己有很強烈的深惡痛絕,我憎恨著自己。 這是我人生的第一個靈魂暗夜。 後來出社會後,父母相
Thumbnail
唯有體驗過極度的黑暗,才能迎來最美的曙光 在講述「靈魂暗夜」這本書之前,我想先自我揭露,寫下我行過生命幽谷的這段經歷。 我國中時期就被診斷有憂鬱症了,我一直快樂不起來,感覺對人生無望,對自己有很強烈的深惡痛絕,我憎恨著自己。 這是我人生的第一個靈魂暗夜。 後來出社會後,父母相
Thumbnail
憂鬱症/躁鬱症的情緒起起伏伏,一下子心情好一下子又反常,身為患病之人,實在痛苦。無盡的累、疲乏總讓人不想做事、昏昏欲睡,這段無解的低落期,該怎麼解決呢?
Thumbnail
憂鬱症/躁鬱症的情緒起起伏伏,一下子心情好一下子又反常,身為患病之人,實在痛苦。無盡的累、疲乏總讓人不想做事、昏昏欲睡,這段無解的低落期,該怎麼解決呢?
Thumbnail
是否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經驗 將想要完成的意念導演夢境 會有不可思議的吸引力 現代人失眠的現象眾多 是將擔心、害怕、恐懼帶著入眠 因此在夢境也會繼續完成白天的意識 那麼吸引來的能量容易會是同頻狀態 試想將不想要的意識 在入眠前先做反向編輯為想達成的狀態 那麼睡時能先試想一曙光
Thumbnail
是否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經驗 將想要完成的意念導演夢境 會有不可思議的吸引力 現代人失眠的現象眾多 是將擔心、害怕、恐懼帶著入眠 因此在夢境也會繼續完成白天的意識 那麼吸引來的能量容易會是同頻狀態 試想將不想要的意識 在入眠前先做反向編輯為想達成的狀態 那麼睡時能先試想一曙光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如何面對憂鬱症,並從中找到成長和改變。雖然一開始作者討厭憂鬱症,但漸漸地學會接受並與它共處。最終,憂鬱症成為作者生命中的一部分,使她變得更堅強。文章強調逆境中的成長和勇氣。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如何面對憂鬱症,並從中找到成長和改變。雖然一開始作者討厭憂鬱症,但漸漸地學會接受並與它共處。最終,憂鬱症成為作者生命中的一部分,使她變得更堅強。文章強調逆境中的成長和勇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從國中開始感受到情緒上的不對勁,經歷了躁狂與憂鬱交替的折磨,最終認識並接受自己患有躁鬱症。作者描述了躁期和鬱期的特點,以及對藥物的依賴和自我調整的過程。這篇文章對於瞭解躁鬱症患者的心路歷程有著獨特的價值,同時也展示了作者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調適能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從國中開始感受到情緒上的不對勁,經歷了躁狂與憂鬱交替的折磨,最終認識並接受自己患有躁鬱症。作者描述了躁期和鬱期的特點,以及對藥物的依賴和自我調整的過程。這篇文章對於瞭解躁鬱症患者的心路歷程有著獨特的價值,同時也展示了作者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調適能力。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在夢境中的情緒宣洩狀況,從看網路小短片到進入夢境,以及在夢境中釋放情緒的過程。作者透過這個夢境的經歷,感受到自我暗示的力量,並相信夢境都是有意義的。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在夢境中的情緒宣洩狀況,從看網路小短片到進入夢境,以及在夢境中釋放情緒的過程。作者透過這個夢境的經歷,感受到自我暗示的力量,並相信夢境都是有意義的。
Thumbnail
面對憂鬱症患者,這一次,我們就靜靜的當個聽眾就好。 剛開始真的很難接受,覺得世界天崩地裂,如同夜晚降臨,慘淡的月光照映著大地,荒寂的雜草在冷清的照耀下,生出無數神秘暗影,遠遠望去,像是寂幽森林的亡靈火焰,生生不息。而我認為,憂鬱症就像飄忽不定的罪孽之影,是雙重枷鎖,在交錯的時光和黑暗中浮現,於生死
Thumbnail
面對憂鬱症患者,這一次,我們就靜靜的當個聽眾就好。 剛開始真的很難接受,覺得世界天崩地裂,如同夜晚降臨,慘淡的月光照映著大地,荒寂的雜草在冷清的照耀下,生出無數神秘暗影,遠遠望去,像是寂幽森林的亡靈火焰,生生不息。而我認為,憂鬱症就像飄忽不定的罪孽之影,是雙重枷鎖,在交錯的時光和黑暗中浮現,於生死
Thumbnail
五十三、找回人生手把、掌控自己的生命 德國做了一項研究,關於玩「超級瑪利歐奧德賽」治療憂鬱症所帶來的效果,後來有一位日本網友也提到他因憂鬱症而留職停薪一年時精神科醫師建議他玩這款遊戲慢慢找回人生方向。不過要注意的是,這款遊戲的調性本身是具備溫暖舒適又有點挑戰性,可以從中釋放無力感找回成就感。
Thumbnail
五十三、找回人生手把、掌控自己的生命 德國做了一項研究,關於玩「超級瑪利歐奧德賽」治療憂鬱症所帶來的效果,後來有一位日本網友也提到他因憂鬱症而留職停薪一年時精神科醫師建議他玩這款遊戲慢慢找回人生方向。不過要注意的是,這款遊戲的調性本身是具備溫暖舒適又有點挑戰性,可以從中釋放無力感找回成就感。
Thumbnail
從憂鬱的低谷,我找到了一本改變固有看法的書!曾經深陷憂鬱的漩渦,試過各式抗憂鬱藥物,卻發現始終難以擺脫陰霾?或許我們需要深入探討憂鬱症的真正成因,以及藥物以外的解決方案。這本書讓我徹底改變了對憂鬱的看法,重新找回光明與平衡的關鍵或許就在這裡!
Thumbnail
從憂鬱的低谷,我找到了一本改變固有看法的書!曾經深陷憂鬱的漩渦,試過各式抗憂鬱藥物,卻發現始終難以擺脫陰霾?或許我們需要深入探討憂鬱症的真正成因,以及藥物以外的解決方案。這本書讓我徹底改變了對憂鬱的看法,重新找回光明與平衡的關鍵或許就在這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