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很多人天天吃魚油,卻因為選錯種類或比例,白白浪費錢。
什麼是 Omega-3?
Omega-3 是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須從食物或保健品攝取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主要有三種成分:
- ALA(α-次亞麻油酸):植物來源,存在於亞麻籽油、核桃、奇亞籽中。
- EPA(二十碳五烯酸):魚油中的活性成分之一,對心血管健康與發炎反應很有幫助。
- 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對大腦、視力與神經系統發展至關重要。
Omega-3 的來源
- 海洋魚類:鮭魚、鯖魚、沙丁魚、秋刀魚
- 植物來源(ALA):亞麻籽油、奇亞籽、核桃
- 保健品:魚油、藻油(適合素食者)
💪 EPA 的功效
EPA 是「抗發炎」小幫手,是「血管清道夫」。它幫助調節身體發炎反應,穩定心血管健康。
- 降低血脂與三酸甘油酯
- 穩定血壓、保護心血管
- 改善關節與皮膚發炎反應
- 調節情緒(對抗焦慮、憂鬱有潛在幫助)
👉 想提升「心血管與抗發炎」功能,EPA 比例高的魚油會是首選。
研究指出,EPA對於心血管疾病、憂鬱症、過動症等都有幫助!
🧠 DHA 的功效
DHA 是大腦與神經的關鍵營養。對學生、上班族、孕媽咪來說尤其重要。
- 幫助記憶力、專注力提升
- 支持嬰幼兒與孕婦的腦部與視網膜發展
- 預防退化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
👉 想維持「大腦運作與視力保健」,可選擇 DHA 含量較高 的魚油。
⚖️ EPA vs DHA 怎麼選?
- 想改善心血管、發炎、三高 → 選 EPA > DHA
- 想補腦、護眼、提升專注 → 選 DHA > EPA
- 想全面保養 → 選 EPA ≈ DHA 的綜合型魚油
EPA顧心血管,DHA養腦護眼,Omega-3 是現代人抗發炎、抗焦慮的營養關鍵。
每日建議補充量(成人)
- 美國心臟學會(AHA)建議
→ 建議成人每日攝取 EPA + DHA 合計 500~1000 mg - 每週吃魚兩次(富含脂肪魚:鯖魚、鮭魚等),相當於 每日EPA+DHA 約500 mg。
- 考量現在人生活繁忙,外食比例高、飲食較不均衡,因此在保養情況下推薦 500–1000 mg 作為參考起點。若有特定健康狀況,請諮詢專業醫師。
- 台灣衛福部建議每日Omega-3(EPA+DHA)上限為 2000毫克
補充魚油的注意事項
- 飯後補充吸收更好:魚油屬於脂溶性營養素,建議與含油脂餐一起服用。
- 避免與抗凝血藥併用:若服用阿斯匹林、華法林等抗凝血藥物,需先諮詢醫師,以免增加出血風險。
- 孕婦與慢性病患需諮詢醫師:特別是有血糖、血壓、或肝腎疾病者;由於EPA具有抗凝血作用,懷孕晚期(如懷孕30週以上或預產期婦女)不建議食用魚油,應改為藻油替代,以避免影響身體的特定狀況及手術考量。
- 保存方式要正確:魚油易氧化變質,開封後應放陰涼處或冷藏保存,避免陽光直射。
- 注意品牌純度與來源:優先選擇通過 IFOS、GOED、USP 認證的品牌,確保重金屬、戴奧辛檢驗合格。
- 別與高劑量維生素E重複補充:部分魚油已含抗氧化維生素E,重複攝取反而容易造成維生素E過量。
魚油三大型態比較
TG 型(Triglyceride 天然甘油三酯型)
- 取自魚體天然油脂,保留原始結構,可吃魚直接補充
- 吸收率⭐⭐⭐⭐(高)
- 天然、安全、穩定,吸收效率佳
EE 型(Ethyl Ester 乙基酯型)
- 經化學萃取再酯化,純化容易,便宜、低純度大顆魚油屬於此類
- 吸收率⭐⭐(中等)
- 成本低、易氧化,吸收率較低
rTG 型(Re-Esterified Triglyceride 再酯化甘油三酯型)
- 將 EE 型再轉回 TG 結構;先萃取出高濃度魚油,再還原成天然結構,吸收率佳
- 吸收率⭐⭐⭐⭐(接近天然)
- 吸收率接近 TG、純度高、吸收好、價格較高
你適合哪一型?
- 若你只是日常保養,選 TG 型已足夠,意思是每天多吃魚啦~~~
- 若你希望針對心血管、腦部健康長期補充,rTG 型是最理想的選擇。
- 若預算有限、剛開始嘗試,EE 型也可以,但要注意品牌純化技術與重金屬檢驗。
💡 選購魚油的3個重點
- EPA + DHA 含量要高 → 每日總攝取量建議 1000 mg 以上
- 來源安全→選擇魚油來源非深海魚、有重金屬檢驗合格的品牌。
- 吸收率佳的型態→選擇rTG型魚油,純度高、穩定、吸收更快。
挑對魚油,不要花錢吃一個寂寞,一起事前做功課,享受健康自在人生。
📍我的親身故事+回購N次的品牌:
雙11優惠情報~我曾討厭魚油,但現在天天吃!從「魚油黑歷史」到回購N次的真實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