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傍晚,我陪著母親在客廳閒聊。
窗外的光線慢慢變淡,茶香在空氣裡繞了一圈,
忽然,我想起很久以前的一段往事。
那時剛退伍,滿腔熱血、對未來充滿想像。
有天在經過彰化市區時,看到巨匠電腦的廣告。
那行字像是對我說話:「設計你的未來。」
我心想,也許那就是我想走的路。
現場進去諮詢了課程,費用不便宜。
打電話分享這個想法給母親時,
母親提醒我:「先想清楚,別衝動。」
但我當下滿腔熱情,只覺得這是命運給的指引。
當下,我就決定報名。
起初我充滿幹勁。
可隨著課程深入,我才發現自己根本跟不上。
CAD 的指令像是外星語,
而且,我明確的感受到,我沒有繪畫天份。
最後,我選擇放棄。
母親知道後,只是嘆了口氣。
「早就說過別急嘛。」
她語氣平淡,沒有責怪,
卻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心裡的懊悔。
那次失敗,讓我害怕。
害怕再犯錯,害怕再讓人失望。
從那以後,每當我做任何決定時,
總要反覆分析、權衡、預測。
表面上看起來謹慎,其實是被恐懼推著走。
我不知道那股不自由從何而來,
只覺得有什麼在心裡抓住了我。
直到最近,我終於明白
困住我的不是「失敗」,而是那顆害怕失敗的心。
一旦心被框住,世界就跟著變窄。
而當心打開,世界也會跟著鬆動。
近期,我開始關心身邊的孩子們,
羨慕他們還沒被框架定型。
也提醒自己,別再用恐懼教他們「謹慎」,
而是要教他們「嘗試」。
我常想起那段學設計的日子。
如果當時有人對我說:「很好啊,你找到不適合自己的路了,代表你更靠近真正的自己。」
也許我就不會把那次失敗看成一場錯誤,
而是一個轉折。
那天收店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小事。
兩組客人幾乎同時來到門口,我們已經準備打烊。
我笑著說:「不好意思,我們收店囉。」
第一組客人說:「哇,生意真好啊,這麼早就收!」
第二組卻皺著眉:「現在生意不好做吧?怎麼那麼早關。」
同樣一句話,兩種心境。
我忽然想起蘇東坡與佛印的故事
心中是佛,見萬物皆佛;
心中若是糞,萬物皆糞。
原來,「擁抱失敗」並不是要讓自己變得堅強,
而是允許心柔軟。
柔軟到能看見失敗背後的善意,
看見自己在跌倒裡學會站起。
柔軟到能在別人的失誤裡,
給出一個不批評的笑容。
因為那一刻,我們都還在學
如何用一顆開放的心,
重新看這個世界。
有時我們不是被失敗打敗, 而是被「怕失敗」的自己困住了。 看完這個故事,你會怎麼定義「失敗」呢? 在留言區聊聊你的想法吧😁 你的留言不只溫暖, 也有機會抽中大寶炸貨店的每月活動驚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