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世界的要素,選擇交往的人:時常提醒著自己,別成了憤世嫉俗而疏遠的人。
前言
前陣子跟朋友聊天,聊到自己最難跟哪種人相處,有人說了「怨天尤人」,也有人說了「憤世嫉俗」,不過當下大家似乎沒有很好的定義了兩種類型的差異,因此我回到家思考了一陣子,寫下了這篇草稿,一直拖到現在才發佈。
怨天尤人是通病,憤世嫉俗是病入膏肓。
關鍵的差別在於「怨的對象」
怨天尤人的抱怨,是由「自己」出發。因為這社會充滿著不公平,而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更好,所以基本上「怨天尤人是每個人都有的通病」。
相信你我們都曾抱怨過:
「為什麼我爸不是郭台銘?」(出生背景)
「為什麼自己的顏值不能再好一點?」(基因組成)
「為什麼自己不夠聰明?」(認知能力)
而這些很難改變的事實,是一種沉沒成本。
即使我們一直去問(怨)也不會消失,但有些人會在抱怨之後,開始往自己能做的部分努力,但當然也有些人因此開始消極、沒信心。
也就是說,這通病並不是件壞事,甚至有大概率能變成一種動力。畢竟知道了問題,面對了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的開始。
憤世嫉俗則是看不慣他人。
相信你我的臉書好友圈都有一種人,這種人通常「看不慣他人的行為」。覺得自己較為睿智,經常透過某種形式(鍵盤、私下談論⋯⋯等)去傳遞自己道德、智商或者閱歷都能夠碾壓對方。
然而,這種人通常套路也很深。
只要有人稍微稱讚了他,就馬上對外說自己很廢也沒什麼長處的謙虛貌,但只要稍微認識後,就能發現他的臉書好友圈與動態上幾乎都是激動著談論著某種時代尖端議題:批判著商人的可恥、低俗的消費娛樂文化,或者身邊的某人或哪位知名人物的作為,他非常看不慣。
若把他的臉書名稱遮住,還可能會誤以為自己啥時追蹤了哪個政治名嘴的粉絲專頁呢。
然而,憤世嫉俗的人都不是省油的燈,除了套路深,也會常常用我們難以回應的道德、價值觀的綁架技巧,輕易地把比較不會表達的人說得一愣一愣的。
消極沒信心;野心重復仇
如果要簡單來區分兩種人,除了「抱怨的對象之外」,
前者通常看起來是「消極、沒信心」,後者則是「野心、重復仇」。
成熟世界的要素之一:主動選擇交往的人。
然而,這篇不是用來跟大家說,應該要去與哪種人交往,要多迴避哪種人。畢竟你要跟哪種人交往結交,是自己的選擇外,也是要自己負責。
我能做的只是把自己的經驗與區分定義跟大家分享。
對於我來說,現在會更偏好前者。雖然我知道我是個很沒耐心的人,過去對於很消極沒信心的人常常會很不耐煩,但也慢慢發現他們可愛的地方。
像我之前的室友就是整天抱怨東抱怨西(對象都是自己以及無法改變的沈沒成本上),但當抱怨的量達到一定水準時,他就會一邊抱怨,一邊把事情給完成了。(打掃公寓也是哈哈,一邊掃一邊罵為什麼空污這麼嚴重)
當怨天尤人的人,開始把消極轉為動力時,我是感到喜悅與感動的。
然而,自從看見一些憤世嫉俗的朋友,用野心真正地實踐了「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的這句話後,覺得要去「時時堤防身旁朋友」這件事,比起「沒耐心」,更讓人心累。
所以,用此文警惕著自己,不要成為了後者。即便常常可以在他們的表達之中,聽到一些獨特的觀點與見解。然而,思想可以獨立,但別一有機會就想去掰正別人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另外,相信你身邊也有一種思想獨立,行為親切的朋友
有一種朋友,看上去普普通通,帶點親切。實際深交時,你會發現他原來是個寶藏,當我們越與他相處、越是互動,越能感受到他的深與廣。在他身上,你得到的是「參考建議」與「獨特觀點」,而不是「指責」與「否決」。
有試著去傾聽狀況並給出想法的,叫做朋友的建議;
憑著表面現象覺得應該不應該的,叫做陌生的指責。
如果你身旁有這樣的朋友與故事,歡迎「分享本文」給他,或者留言回覆給我們,把你眼中的他分享給大家,期望我們都漸漸地能成為這樣的一位朋友。
嗨嗨!按個按愛心告訴我你喜歡這類的文章吧!
(初次到 SOSreader,還在測試這邊的社群喜歡什麼類型的文章)
時事觀點會分享在臉書,歡迎追蹤
我說…如果…你能順手打賞我一杯咖啡?
街口支付打賞雷蒙,免手續費又快速! - 電腦閱讀:打開街口支付 → 介面上方轉帳 → 掃個 QRcode 來打賞!
- 手機閱讀:打開街口支付 → 介面上方轉帳 → 輸入帳號 → 901005033
- 街口支付的好處?(台灣的支付品牌,必須支持個)
原文發佈在 Raymond's Medium: 如何分辨「怨天尤人」與「憤世嫉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