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遙控器〉:放下遙控器的可能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還蠻喜歡問小孩一個問題:「你想要快點長大嗎?」
在從事教育工作的頭幾年裡,回答「想要快點長大」的小孩比較多。在〈媽媽的遙控器〉裡,主角培偉應該是「想要快點長大」的那一邊吧。從影片44:30開始,培偉跟小嵐在小嵐家的陽台上,有一段這樣的對話:
培偉:「好羨慕妳喔。」

小嵐:「為什麼?」

培偉:「妳看,妳都可以自己做妳喜歡的事情,妳爸媽都不會逼妳。」

小嵐:「不然……你想做什麼?」

培偉:「我想要做的事情很多啊。想跟同學一起去畢業旅行,也想去環島,我也想跟妳一樣,知道很多畫畫的知識,有空都可以去打球,而且不要補習,補習真的很煩。」

小嵐:「我們可以一起去畢業旅行啊。一起去環島,一起學很多畫畫的事。打球……你可以教我啊。」

培偉:「什麼時候?」

小嵐:「未來啊,還有很多機會啊。」

培偉:「未來?可是未來要等很久欸。」
究竟是怎樣的想法,讓孩子像影片裡那沉入水底的人偶,感到窒息而迫不及待要長大?

 

權力與抵抗

傅柯說,有權力就有抵抗。
在〈媽媽的遙控器〉這個親子故事裡,我們看到孩子第一個的抵抗,是為了要參加畢業旅行,而做好藏在床底下的全套印章。這其實不是一個很高明的技巧,有太多被揭穿的可能,果然也被媽媽人贓俱獲。媽媽開始說教,但已經國三的孩子長出了許多抵抗的方式,包況裝傻、說謊、冷漠、沉默、鎖門,以及說出那句傷人的話:「如果是爹地的話,他一定會讓我去。」
在我的教育現場裡,有許多小一小二的孩子就已經具備以上的所有技能,〈孩子反抗軍:不理你解放陣線〉就是在說這種親子關係,而國三的培偉大致上在「尉級軍官」階段。在我的經驗裡,到了國三才發展到這個階段的培偉,大致上已經算是「過得好的孩子」了。如果不是父母離異(對媽媽)所造成的影響,說不定培偉能夠維持在這個階段裡直到長大,而能有更多的資源與力量,離開父母獨立生活,那麼也許結局就會大不相同吧。
 
然而,在故事裡面臨人生難關的母親,面對關上溝通管道的孩子,沒有遇到反思「權力的危險」的契機,反而在無助時刻裡和「來路不明的教養專家」做了「魔鬼的交易」,全面加強了施展權力的強度與範圍。
隨著媽媽「統治」強度的升高,培偉的反抗也更加富有技巧。去圖書館是為了更有效率地讀書,要手機和上網功能也是為了讀書,他學會了「擺出迎合的姿態來抵抗」。透過揣摩媽媽的統治方針,培偉得到了喘息與反抗的空間,成為更高明的反抗者。

自主學習的想像

像是每一個喜歡畫畫卻不得不坐在課桌椅前荒廢人生的孩子,培偉透過在課本上畫圖來保有自己的興趣。在這部戲的前半段,除了朋友之外,畫畫是他唯一的認同。然而,這兩個認同都在媽媽擴大的統治裡被切斷、否認及貶抑。
在〈我的小孩會自主學習嗎?〉(上篇)(下篇)裡,我試著指出,大多數對小孩「不自主學習」的擔憂,可能只是因為小孩的「自主學習」被大人排除在視野之外。
幸好,在磨練抵抗技巧而得到的喘息空間裡,培偉在圖書館裡遇見了同樣喜歡畫畫的小嵐,幸運地得到了小嵐對他的興趣與才能的認同,也幸運地得到了愛情。但培偉的擴展還不止於此,因為小嵐提到想要去紐約的夢想,培偉甚至因為這段意外的「緣分」,而開始更有動機去學習英文了。
可是被(教養專家傳授的)「教養技巧」所支配的母親,再度擴大了統治的強度與範圍,徹底摧毀了培偉的抵抗空間,也一併抹煞了小嵐對培偉的肯定與記憶。在影片裡,培偉本來在幻象的海洋裡和朋友與小嵐一起玩水,但從水裡抬起頭來的時候,卻只剩下他自己。那些是培偉與世界的少數連結。
培偉的母親全然看不見那些事物的重要性與可能性,而只看見小嵐那幾撮頭髮的髮色。
 
看不見是正常的。就像三十年前的大人還普遍覺得漫畫是「不入流的閒書」,而現在還這樣想的大人就少很多了。人因為自身經驗與價值觀的限制,總是難以理解對自己來說相對陌生的經驗與價值觀。在這些時候,如果父母有克制自己施展權力的方法,就比較不會扼殺了那些自己無能辨識的可能性。

不控制的親子關係

我在本文開頭時提到「你想不想要快點長大?」這個問題,大多數孩子都跟我說他們想要趕快長大;但這幾年來,我大量接觸到親子共學的社群,來自這些家庭的孩子,有很大的比例都說他們「不特別想要長大」。
這兩種孩子的差別在哪裡?他們家庭的社經地位沒有太大的差異,父母對於教育的投資與在意也沒有程度上的差別。我認為關鍵的差異,還是在於對控制的反思。
比方說,共學社群的家長,他們都在嘗試完全不用打罵或威脅來控制小孩。另外一個重要的差異,在於這些共學社群的家庭都試圖加入或建立一個嘗試不控制小孩的同溫層裡,讓自己能夠得到更多資源來維持這個方向。
這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我在〈傾向於不體罰的進路〉裡提及了我的建議。

你的孩子還是你的孩子

故事從培偉的父母離異開始,有一個玩偶沉入水杯的底部。那玩偶象徵的是孩子,還是母親?還是兩者都是:窒息的母親,窒息了孩子。
 
在這系列影集要正式播放之前,我看了預告片,生起了一個擔心:我擔心媽媽們會因此而否認自己的愛,而生出更多的母職壓力。於是我寫了〈你的孩子還是你的孩子〉來回應這份擔心。
只要小心覺察,我們仍能區分愛與控制。當培偉生病的時候,母親對培偉說「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媽媽,才會一輩子陪在你身邊。」仔細分析這句話,我們可以區分裡面有「界線不分」的愛,也有「你是我的」的控制。
「無論如何,我會一輩子陪在你身邊。」假如我們把上面那句話修正成這樣,並且想像是小嵐對培偉所說(或反過來),那會有多麼動人。我們能夠想像一段沒有(或很少)控制的親子關係,換成了媽媽對孩子這樣說,也可能是非常美好的告白。拿掉了控制,純粹無條件的愛,我認為沒有什麼壞處。
於是,我仍然想要再次提醒有緣的讀者:
會讓人窒息的是控制,質疑控制就好了,不必否認你的愛。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60會員
121內容數
我和朋友共同分享、推動「合作式教育」的概念,試著建立由父母、小孩與教育者共同合作、建構的教育場域。在這個寫作計畫中,我想要寫下我在教育現場的記錄及相關問題的思考,希望能讓讀者和我一樣,在繁雜的教育/教養現場得到些微的救贖,且保有討論和省思的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盧駿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小孩笑著踩死昆蟲,小孩拿著樹枝打樹葉。常常跟小孩相處的人,也許時不時就會遇到上述的情形,而忍不住做出「正義之舉」,制止小孩「不正義的舉動」。
在前兩天的「小孩好難教?──給百種小孩的百種養殖攻略」講座裡,有開放一個線上提問的網址,這篇是對現場來不及提問的兩個問題來回應。
「不管你幾歲了,在媽媽眼中你永遠是個孩子。」一直到將近四十歲這個年紀,在我嫌棄母親過度擔心而回嘴時,還是會聽到母親說這句話。許多的媽媽那麼想要介入小孩的人生,應該有許多原因,但我最近在書上讀到一個我完全沒想過的原因,對我來說非常有趣。
「你要『看懂』孩子的特質,不然會誤了小孩一生啊啊啊!」類似這樣的問題,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市面上也有不少人利用(甚至刻意製造)父母的擔憂,來販賣自己的「教養術」。所以,我想在這篇文章裡,提出一種跳出這些擔憂的建議。
在關於教育的各種議論裡,「教小孩尊重」大概令我覺得最煩躁的問題之一,追根究底來說,是因為在我們的文化裡,尊重至少有兩種不同的意思。
無論是在有許多小孩的教育現場,或者家裡僅有一兩個小孩的教養現場,打人的孩子大概總是讓大人們特別擔憂操煩。在這篇文章裡,我要先試著說說常見的幾種看法與解決方式,最後再我的觀察與想法,並且提出在教育上我認為恰當的作法。
小孩笑著踩死昆蟲,小孩拿著樹枝打樹葉。常常跟小孩相處的人,也許時不時就會遇到上述的情形,而忍不住做出「正義之舉」,制止小孩「不正義的舉動」。
在前兩天的「小孩好難教?──給百種小孩的百種養殖攻略」講座裡,有開放一個線上提問的網址,這篇是對現場來不及提問的兩個問題來回應。
「不管你幾歲了,在媽媽眼中你永遠是個孩子。」一直到將近四十歲這個年紀,在我嫌棄母親過度擔心而回嘴時,還是會聽到母親說這句話。許多的媽媽那麼想要介入小孩的人生,應該有許多原因,但我最近在書上讀到一個我完全沒想過的原因,對我來說非常有趣。
「你要『看懂』孩子的特質,不然會誤了小孩一生啊啊啊!」類似這樣的問題,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市面上也有不少人利用(甚至刻意製造)父母的擔憂,來販賣自己的「教養術」。所以,我想在這篇文章裡,提出一種跳出這些擔憂的建議。
在關於教育的各種議論裡,「教小孩尊重」大概令我覺得最煩躁的問題之一,追根究底來說,是因為在我們的文化裡,尊重至少有兩種不同的意思。
無論是在有許多小孩的教育現場,或者家裡僅有一兩個小孩的教養現場,打人的孩子大概總是讓大人們特別擔憂操煩。在這篇文章裡,我要先試著說說常見的幾種看法與解決方式,最後再我的觀察與想法,並且提出在教育上我認為恰當的作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小時候,小孩總是希望自己快快長大 對於禁錮自己的諸多思想,諸多排斥 總是大言不慚的以為世界就該蝦米款 成長後,自己大了,卻忘了父母老了 總以為父母仍該是記憶中的堅強模樣 生老病死苦,是人都得面對的生死觀 未對死亡做好建設的人,難輕易放手 對什麼有執念,對什麼就越緊抓不放 宛若翻舟即將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長大是不是就意味著變成那種我們討厭的人?我很喜歡書腰上的這一句話: 「當時,做了什麼決定,讓你變成現在的你?未來,又能做些什麼,讓以後的你不再後悔」 年輕的時候一定做過一些蠢事,如果有機會能夠再來一次,你願意把握這個機會嗎?
Thumbnail
「我要成為神奇寶貝(寶可夢)大師」國小的我是個電視兒童,那時候還是無印的時代,那時小智已經蒐集好徽章,準備去打聯盟,「哼!愚蠢兒子,想當這種飄渺沒路用職位,連我們家的狗都我照顧,還想收服什麼鼻慷邱」「是皮卡丘,爸!」「說的你們超厲害,你們的志願是什麼?」「哈,說出來嚇你們一跳」 老爸的年代 在我
Thumbnail
小E,高一,才剛滿十五歲,未成年。 卻在輔導諮商時跟老師說, 「我不敢想像自己的未來,只求能有能力照顧好爸爸、媽媽就行了。」 #導師的修煉 之 家庭與經濟弱勢的孩子們 小E覺得,他自己沒有覺得有本事去建構自己的未來,包括另一半及子女,他不敢奢望自己能組織一個家庭,他只想有一點餘力照
佩兒與小麥可一起參加學校的郊遊活動。在這次旅行中,他們一起燒烤,分享了許多快樂的時光,並讓佩兒回憶起自己的童年。
Thumbnail
當你在童年時期,會不會也曾經希望媽媽能聽懂自己說話的心願。
Thumbnail
《小孩沒問題 大人有問題》 其中五味太郎寫到 「父母已經活得精疲力盡,因此對孩子的事情總是採取一種“幫他決定”的態度」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小開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媽媽面對孩子特殊需求時的考量與擔憂。媽媽猶豫是否讓孩子接受醫院檢查與鑑定,擔心會給孩子貼標籤,造成家庭與孩子的困擾,也會影響至未來的一系列問題。作者提供了一些潛在的解決方案以及應對這種情況的方法,即使不鑑定依然可以從其他方式去了解與幫助孩子。
Thumbnail
「比起不去學習的小朋友,我更擔心不去玩的大人」我想,大人就是失去玩樂的能力,才變成無聊的大人。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小時候,小孩總是希望自己快快長大 對於禁錮自己的諸多思想,諸多排斥 總是大言不慚的以為世界就該蝦米款 成長後,自己大了,卻忘了父母老了 總以為父母仍該是記憶中的堅強模樣 生老病死苦,是人都得面對的生死觀 未對死亡做好建設的人,難輕易放手 對什麼有執念,對什麼就越緊抓不放 宛若翻舟即將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長大是不是就意味著變成那種我們討厭的人?我很喜歡書腰上的這一句話: 「當時,做了什麼決定,讓你變成現在的你?未來,又能做些什麼,讓以後的你不再後悔」 年輕的時候一定做過一些蠢事,如果有機會能夠再來一次,你願意把握這個機會嗎?
Thumbnail
「我要成為神奇寶貝(寶可夢)大師」國小的我是個電視兒童,那時候還是無印的時代,那時小智已經蒐集好徽章,準備去打聯盟,「哼!愚蠢兒子,想當這種飄渺沒路用職位,連我們家的狗都我照顧,還想收服什麼鼻慷邱」「是皮卡丘,爸!」「說的你們超厲害,你們的志願是什麼?」「哈,說出來嚇你們一跳」 老爸的年代 在我
Thumbnail
小E,高一,才剛滿十五歲,未成年。 卻在輔導諮商時跟老師說, 「我不敢想像自己的未來,只求能有能力照顧好爸爸、媽媽就行了。」 #導師的修煉 之 家庭與經濟弱勢的孩子們 小E覺得,他自己沒有覺得有本事去建構自己的未來,包括另一半及子女,他不敢奢望自己能組織一個家庭,他只想有一點餘力照
佩兒與小麥可一起參加學校的郊遊活動。在這次旅行中,他們一起燒烤,分享了許多快樂的時光,並讓佩兒回憶起自己的童年。
Thumbnail
當你在童年時期,會不會也曾經希望媽媽能聽懂自己說話的心願。
Thumbnail
《小孩沒問題 大人有問題》 其中五味太郎寫到 「父母已經活得精疲力盡,因此對孩子的事情總是採取一種“幫他決定”的態度」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小開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媽媽面對孩子特殊需求時的考量與擔憂。媽媽猶豫是否讓孩子接受醫院檢查與鑑定,擔心會給孩子貼標籤,造成家庭與孩子的困擾,也會影響至未來的一系列問題。作者提供了一些潛在的解決方案以及應對這種情況的方法,即使不鑑定依然可以從其他方式去了解與幫助孩子。
Thumbnail
「比起不去學習的小朋友,我更擔心不去玩的大人」我想,大人就是失去玩樂的能力,才變成無聊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