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王丹:群眾的「集體性格」與今日中國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眾所周知,「群眾運動」是很多極權國家維持統治的一個重要的工具。這裡,「群眾」是一個不同於「人民」,更不同於「公民」的概念。從歷史發展的論述總結,「群眾」這個詞與其說是中性的,不如說多少帶有一些貶義。這樣的貶義既然是經驗的總結,就必須成為值得注意的教訓。
最近我翻看中國著名雜文家、詩人邵燕祥的回憶錄《別了,毛澤東》,對於「群眾」的作用就有深刻的體會與反思。他指出,群眾一旦被政治力量發動,往往會「情緒代替理性,可以不講理、強詞奪理,甚至無法無天、胡作非為」,這樣的「群眾」集體性格,對極權統治者來說當然是受用無窮,是極為得心應手的利用對象。所以毛澤東在1949年建政之後,不斷地發起各種群眾運動,以達到他各種不同的政治目的。「群眾」和「群眾運動」對他來說,是一帖包治百病的藥房。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今天的中國。
「群眾運動」的集體精神一直延續到今日的中國。Photo source : maxpixel
群眾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集體性格呢?賴希於1933年出版的著作《法西斯主義群眾心理學》中,有一定的討論。賴希是第一個把佛洛伊德的心理與性格構成理論應用到法西斯主義研究上面的,他的研究,一開始就把法西斯主義看作一個群眾問題。他從心理學的角度認為,「群眾」的集體性格中有反社會的情愫在,他稱之為「小人精神」;群眾有一種「屈從結構」,使得他們從認同自然分化為少數領導者和多數被領導者的觀念,於是,也認同將責任交給一個強者手中的行為。
此外,群眾的集體性格中天生具備民族主義傾向。在群眾看來,民族主義領袖是民族的人格化,只要這個領袖按照群眾的民族情感或愛國感情使民族人格化的,就會在他與群眾之間形成一條個人紐帶。更精彩的是,賴希指出,群眾個體同領袖的「自居作用」
這種自居傾向是民族自我陶醉的心理學基礎,即個人從「民族的偉大」中獲得自信心的心理學基礎。用一句網路上的話說,這就是「吃地溝油的命,操國家的心」;對於這樣的「群眾」來說,他們對切身利益的關注熱情,遠遠低於對於所謂「國家」和「民族」這樣龐大而模糊的結構的關注熱情。
以上的論述,如果我們用來檢視今天網路帶風向的現象,以及針對公共議題的討論,可以看得更為清楚。今天的「群眾」或許已從街頭轉向網路,表面上看,似乎已經不太會被極權主義或法西斯主義利用;但是他們的集體性格,由於網路的一些特性,例如可以披上馬甲、不需要面對面等等,顯得更加肆無忌憚。
當然,在一個民主社會,我們不可能排除「群眾」的存在和影響,不可能限制「群眾」的公共言行。因此我們才說法西斯主義的危險是一直存在的,道理很簡單,因為「群眾」一直存在。
在我看來,為了吸取歷史教訓,根本的辦法還是在於教育。透過教育,讓依賴維權領袖的「群眾」轉化為能夠獨立生存、獨立思考的現代公民。這就像換血手術一樣,只有透過教育進行不懈的民族「精神換血」工程,才可能慢慢地改變「群眾」對歷史的影響,或者,至少把這種影響的負面因素降到最低。
相對於各種制度建設對「群眾」的制衡作用來說,「精神換血」恐怕才是長久之計。不過,這樣的工程曠日持久,不會短期見效。這裡考驗的就是我們的意願和韌性,而這,應當是另一個話題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89會員
247內容數
作為一個寫作者,「王丹隨筆」這個空間,能夠讓我書寫的內容不被媒體的意識形態或流量給綁架,不需為了追求點擊而譁眾取寵,真正深入書寫出更多有價值的內容給每位讀者。除此之外,我希望在這裡不是單純的「我寫你看」,能有更多機會與讀者們互動,接受讀者的要求,批評。(當然,表揚也可以XD)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丹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儲蓄是他們安置自己的家庭財產的唯一渠道。一旦金融危機爆發,如果銀行無法提供充足的資金供應,對很多普通家庭來說是滅頂之災。
在密涅瓦大學,上課沒有課本,學生預先讀過指定的書或論文,從中找出疑問,由老師敦促討論。線上課程基本上每周一至四上午各3小時,下午及周五除了做作業,也會出門上街。學生們四年內會旅居全球7個城市,每到各城市就有專屬當地的課題。
這幾年,在日劇和韓劇的熱潮退去之後,中共宮廷劇逐漸崛起。從早期的《還珠格格》開始,到後來的《後宮甄嬛傳》、《琅琊榜》,以至今天的《延禧攻略》,在兩岸三地都得到了高度肯定;這從高收視率可以看出,是無法否認的事實。那麼,為什麼中國的宮廷劇會崛起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據統計,僅僅在1950年代,維吾爾族人反抗北京的統治以及所謂的「破除迷信」運動中,有多達六萬人死亡。顯然,國家暴力在新疆漢化的過程中自始至終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時也成了歷史的一道傷口,深深地刻在維族人的心中。
以美國為首,新的西方國家針對中國發起的遏制性戰略聯盟中,除了前述的美國、澳洲、德國和英國之外,還有四個國家的動向值得觀察,分別是印度、日本、紐西蘭和俄羅斯。
上文說到「新八國聯軍」的形成,以美國為首,澳大利亞積極配合。那麼,其他的六個國家是誰呢?在新八國聯軍的結盟過程中,歐洲的動向舉足輕重。
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儲蓄是他們安置自己的家庭財產的唯一渠道。一旦金融危機爆發,如果銀行無法提供充足的資金供應,對很多普通家庭來說是滅頂之災。
在密涅瓦大學,上課沒有課本,學生預先讀過指定的書或論文,從中找出疑問,由老師敦促討論。線上課程基本上每周一至四上午各3小時,下午及周五除了做作業,也會出門上街。學生們四年內會旅居全球7個城市,每到各城市就有專屬當地的課題。
這幾年,在日劇和韓劇的熱潮退去之後,中共宮廷劇逐漸崛起。從早期的《還珠格格》開始,到後來的《後宮甄嬛傳》、《琅琊榜》,以至今天的《延禧攻略》,在兩岸三地都得到了高度肯定;這從高收視率可以看出,是無法否認的事實。那麼,為什麼中國的宮廷劇會崛起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據統計,僅僅在1950年代,維吾爾族人反抗北京的統治以及所謂的「破除迷信」運動中,有多達六萬人死亡。顯然,國家暴力在新疆漢化的過程中自始至終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時也成了歷史的一道傷口,深深地刻在維族人的心中。
以美國為首,新的西方國家針對中國發起的遏制性戰略聯盟中,除了前述的美國、澳洲、德國和英國之外,還有四個國家的動向值得觀察,分別是印度、日本、紐西蘭和俄羅斯。
上文說到「新八國聯軍」的形成,以美國為首,澳大利亞積極配合。那麼,其他的六個國家是誰呢?在新八國聯軍的結盟過程中,歐洲的動向舉足輕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諸眾》是關於東亞藝術佔領行動的研究,紀錄了東京、沖繩、香港、首爾、濟州島、武漢及台灣等地創作案例。作者目擊東亞當代藝術正朝向兩條背反的路線:商業主義與社會主義。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中國人的心態,試圖解釋中國人的奴性如何讓中共統治紥根於中國人之中。同時,它也觀察中國大陸對臺灣的看法和態度,以及現行教育如何影響中國人對現況的認識。
Thumbnail
大多數理性、善良、美麗和道德的東西都被集體盲(忙 茫 氓 )人抹殺了。 集體主義 認為個人沒有權利,他的生活和工作屬於群體(社會,部落,國家,民族),並且群體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隨心所欲地犧牲他。實施這種學說的唯一方法是使用蠻力——而國家主義一直是集體主義的政治必然結果。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寡頭統治的鐵律,是德國社會學學者羅伯特·米契爾斯針對政黨等政治組織進行研究後,所歸納出之現象。該現象是政黨和其他大型政治集團總是形成官僚化組織,其領導人發展成為寡頭權力精英。 核心論點 政治組織的形成和發展是民主的自我毀滅因素,並使其成為寡頭政治:「組織機制顛倒了領導者與群眾的關係。
Thumbnail
這次閱讀所得總結如下: 1. 書籍中若有能顛覆固有想法的”驚奇元素”,較易爭相傳誦,成為暢銷書。 2. 當一個個的人因為某些緣故心理形成某種一致性,就被稱為「群眾」,會表現出低智商、高自信、情緒化的特徵。 3. 陪審團由怎樣的人組成對最終判決影響不大,「群眾」容易被情緒煽動。
Thumbnail
《烏合之眾》是群眾心理學的經典之作。在影視作品或新聞中,你是否曾對群眾的行為感到疑惑?《周處除三害》裡,宗教為何讓信眾為之瘋狂?股票ETF 00940的申購潮,為何有人會抵押房產跟風參與?Netflix影集《三體》,展示文革中紅衛兵批鬥的情景。深深讓我體會到群眾行為的力量和影響。你也有類似的感受嗎?
Thumbnail
本書探討群眾的智慧如何影響日常生活、領導選擇、商業和世界觀。以心理學實驗、賽局理論和歷史事件作為支撐,作者證明群眾在問題解決、革新和決策方面相對於少數菁英更為聰明。書中舉例的天蠍號例子和其他實例都在闡述如何群眾智慧可超越專家意見。作者對民主體制的看法以及對於集體智慧的信仰也是文章的關鍵內容。
Thumbnail
不論你是傳統藍綠支持者,是柯粉或柯黑,應該都可以感受到,台灣的民主政治確實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未來這幾年,白色會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該怎麼瞭解白色力量的崛起?為何年輕人拒絕藍綠?厭惡建制不是台灣特產,或許是民主國家的普遍現象!我們可以從水島治郎的《民粹時代》一書的考察裡,進行深入的思考。
Thumbnail
與自己共處有多困難?小我試圖逃離個人自我的空虛不足感時,使用的方法之一,就是藉由認同一個團體而擴大和加強它的自我感。那個團體可能是:國家、政黨、公司、組織、教派、俱樂部、幫派、足球隊等。 在有些例子中,有人奉獻他的生命去無私地為一個更大更好的團體目標而工作,完全不求任何個人的回報、讚賞,或是為自己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哲學與政治之間的火花,以及作者觀點對政治的價值觀與對社會的影響。文章深入探討政治學、社會組成等議題,並強調政治對每個人的生命都有關聯,指出人們選擇領袖是因為恐懼,並提出了一些關於政治與公民的觀點。透過這篇文章,可以對政治有更深入的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諸眾》是關於東亞藝術佔領行動的研究,紀錄了東京、沖繩、香港、首爾、濟州島、武漢及台灣等地創作案例。作者目擊東亞當代藝術正朝向兩條背反的路線:商業主義與社會主義。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中國人的心態,試圖解釋中國人的奴性如何讓中共統治紥根於中國人之中。同時,它也觀察中國大陸對臺灣的看法和態度,以及現行教育如何影響中國人對現況的認識。
Thumbnail
大多數理性、善良、美麗和道德的東西都被集體盲(忙 茫 氓 )人抹殺了。 集體主義 認為個人沒有權利,他的生活和工作屬於群體(社會,部落,國家,民族),並且群體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隨心所欲地犧牲他。實施這種學說的唯一方法是使用蠻力——而國家主義一直是集體主義的政治必然結果。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寡頭統治的鐵律,是德國社會學學者羅伯特·米契爾斯針對政黨等政治組織進行研究後,所歸納出之現象。該現象是政黨和其他大型政治集團總是形成官僚化組織,其領導人發展成為寡頭權力精英。 核心論點 政治組織的形成和發展是民主的自我毀滅因素,並使其成為寡頭政治:「組織機制顛倒了領導者與群眾的關係。
Thumbnail
這次閱讀所得總結如下: 1. 書籍中若有能顛覆固有想法的”驚奇元素”,較易爭相傳誦,成為暢銷書。 2. 當一個個的人因為某些緣故心理形成某種一致性,就被稱為「群眾」,會表現出低智商、高自信、情緒化的特徵。 3. 陪審團由怎樣的人組成對最終判決影響不大,「群眾」容易被情緒煽動。
Thumbnail
《烏合之眾》是群眾心理學的經典之作。在影視作品或新聞中,你是否曾對群眾的行為感到疑惑?《周處除三害》裡,宗教為何讓信眾為之瘋狂?股票ETF 00940的申購潮,為何有人會抵押房產跟風參與?Netflix影集《三體》,展示文革中紅衛兵批鬥的情景。深深讓我體會到群眾行為的力量和影響。你也有類似的感受嗎?
Thumbnail
本書探討群眾的智慧如何影響日常生活、領導選擇、商業和世界觀。以心理學實驗、賽局理論和歷史事件作為支撐,作者證明群眾在問題解決、革新和決策方面相對於少數菁英更為聰明。書中舉例的天蠍號例子和其他實例都在闡述如何群眾智慧可超越專家意見。作者對民主體制的看法以及對於集體智慧的信仰也是文章的關鍵內容。
Thumbnail
不論你是傳統藍綠支持者,是柯粉或柯黑,應該都可以感受到,台灣的民主政治確實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未來這幾年,白色會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該怎麼瞭解白色力量的崛起?為何年輕人拒絕藍綠?厭惡建制不是台灣特產,或許是民主國家的普遍現象!我們可以從水島治郎的《民粹時代》一書的考察裡,進行深入的思考。
Thumbnail
與自己共處有多困難?小我試圖逃離個人自我的空虛不足感時,使用的方法之一,就是藉由認同一個團體而擴大和加強它的自我感。那個團體可能是:國家、政黨、公司、組織、教派、俱樂部、幫派、足球隊等。 在有些例子中,有人奉獻他的生命去無私地為一個更大更好的團體目標而工作,完全不求任何個人的回報、讚賞,或是為自己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哲學與政治之間的火花,以及作者觀點對政治的價值觀與對社會的影響。文章深入探討政治學、社會組成等議題,並強調政治對每個人的生命都有關聯,指出人們選擇領袖是因為恐懼,並提出了一些關於政治與公民的觀點。透過這篇文章,可以對政治有更深入的思考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