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2|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吃晚飯時間,外子不在家,女兒和我兩位妹子進餐。餐椅比較高,每次她都要稍稍爬上去方可坐穩。這晚椅子剛落在不平的地點,有些微搖晃。
妹子着她別搖腿。首次她停着,之後又有晃起來。耐心再着她別晃椅,她又停了一會兒。吃飯到尾聲,地面不平,她的椅子仍發出些微聲響。到我出聲說別搖椅了,她搶白解釋是地面不平。另一妹子說她沒禮貌駁嘴,被警告多次還在弄聲響。「我沒有搖腿啦!」她不服氣。「你方才有搖,且媽媽說你還辯駁!」妹子說的倒是實話。女兒不作聲,吃完飯把氣吞下去。
洗澡時間跟她進浴室,重提此事,她的眼淚終於忍不住哇啦哇啦地灑下來哭訴:「是阿姨太兇!她沒有理我解釋便破口大罵,人家的椅子真的落在不平的地方呀。再說她罵我時我已止住了沒搖腿,是她太兇了,不聽人解釋。」告訴她我明白啊,明白她有點委屈之感,不過妹子說的也對:「先前已三次告訴你別搖腿椅子仍有聲響,阿姨也是聽到你回媽媽嘴才作聲,也不是故意找你喳子。」「是的,她是討厭我的!我也討厭她,我方才恨不得一拳往她臉上揮去!」女兒少有光火。我倒覺得她把憤怒說出也是上策。「啊,我明白你被罵,不過請你細想一下:阿姨說的是否事實?撇除她比較大的聲線,你認為她有道理嗎?」女兒仍是哭:「媽媽我告訴過你,罵人是沒有用的,孩子不會聽得進耳。為甚麼她不好好勸導我而要用罵呢?我不喜歡她!她也必不喜歡我!」「你肯定嗎?」「肯定!我們互相討厭。」她哭着坐上廁板。
「那你記得媽媽告訴你外婆在我小時候老是罵失嗎?你觀察得來外婆疼我嗎?」「疼。」「那就奇怪了,根據你方才的說法,外婆應該很討厭我,我也很恨她。」「但姨姨不同,她沒有聽我解釋。」我道:「每一個人都聽到你解釋,也接受你解釋,否則不會唸你三趟。你憤怒的不應是姨姨說你的內容而是她罵你的語氣對嗎?」女兒點點頭,說姨姨太兇,不應該這樣對人。
「姨姨在小狗吃屎時罵牠罵得兇不兇?」「兇,還會罰。」「為甚麼?」「她想教牠改。」「為甚麼不罰街上其他狗就只罰這一隻。」「因為這是她疼的狗。」「就是啊,你也一樣。」「可以小聲勸告呀,她實在太不理人感受了!我很討厭她呀!」女兒仍然執着於妹子的語氣。
「媽媽明白,但我想請你學懂:別以為語氣友善彬彬有禮的人說的必是實話;放狠話的就必是惡人。學習一下把語氣從話中除掉,分析一下說話內容,把好的吸收壞的去掉,人才能好好成長。有時軟語是毒藥,逆耳的反是忠言。媽媽也有過這樣的經歷,有朋友擱狠話,媽媽覺得不被尊重,人家不當自己是朋友,很傷心也很憤怒。可冷靜下來細嚼一下人家的話,最重要是撇除別人的語氣,方發覺當中也有可取之處。要受教方會成長,而且別被動聽的話左右自己分析,這點你要慢慢學懂,才會變成一個更強大的人。」
女兒沒作聲,淚也乾了。洗完澡她跟我說:「媽媽對不起,我方才說的話都不好,我知道的,我錯了,說了不該說的話。我知道姨姨是疼我的,就像她疼小狗一樣。」
感謝妹子們,為女兒好好上了一課,也欣賞小女心存善念,迅速把不安情緒處理好、放下、前行。這點智慧,她與生俱來,我活了數十載還沒她半點皮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