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公司愈大,弊病愈多:11個你不該進大公司的原因/Oleg Vishnepolsky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當你決定接受大公司的錄取通知時,這裡有幾個值得你三思而行的理由。

Oleg Vishnepolsky
現任英國每日郵報網路版與英國都市地鐵報 metro.co.uk 全球技術長,曾任WPP旗下Xaxis與24/7媒體技術長、AOL搜尋與出版技術副總裁、Google/DoubleClick工程副總裁等職。本站獲作者書面授權翻譯其所有作品。tuna.toa

公司愈大,弊病愈多

  1. 大公司的決策者在做決定時,通常會傾向照顧自己或部門的利益,而非公司整體的利益。
  2. 由於大公司的科層架構過於複雜,也有太多利益相關者,所以決策速度緩慢,決策過程也比較不透明。
  3. 在大公司中,通常難以得知實際上是哪些部門、哪些人能夠影響決策內容。在決策訊息傳遞的過程中,會發生明顯的「傳輸失真」現象:高層的決策得層層轉傳翻譯,才能下達執行單位;反之,最前線的意見也得經過層層轉達,才能上達天聽。
  4. 不少文章都指出:大公司的決策者和客戶、真正掌握實際狀況的前線作戰單位的距離太過遙遠;這點我再同意不過。
  5. 大公司不易達成共識。舉例來說,中午要跟同事去哪裡吃飯?如果只有三個人去吃,馬上就能達成共識。要是一起吃飯的是十個人,可能就不易達成共識;要嘛就是各吃各的,要嘛就是討論半天卻沒有結果。

    大公司幾乎不允許失敗,然而失敗卻是成功之母,汲取失敗的經驗才能創新成長。
  6. 簡單的事情會搞得很複雜、廚房裡有太多廚師、很少面對面討論、過於依賴線上通訊等等。不論是Email還是別的線上通訊方式,通常比面對面討論更容易造成誤會。
  7. 美國甘迺迪總統很喜歡引用一句俗諺:「成功有一千個父母,失敗就是一個孤兒。」這句話套在大公司上非常貼切。大公司幾乎不允許失敗,然而失敗卻是成功之母,汲取失敗的經驗才能創新成長。
  8. 大公司升遷和調薪的做法通常很糟。調薪幅度會被鎖在一定範圍之內,所以表現優異的員工,可能只被加薪2%,但其貢獻可能超過十倍以上。在升遷方面,長袖善舞的人會比捲起袖子做事的人爬得更高更快。在某些公司,甚至是用某種常態分布曲線來決定員工能否加薪。恕筆者直言:想要激勵員工、幫助員工成長,卻砍他的薪水,這是什麼道理?
  9. 工作團隊應該儘可能坐在一起,不要分散在不同樓層,甚至是不同棟大樓。
  10. 大公司總有開不完的會,不管是面對面的會議,還是電話、影像會議,嚴重傷害生產力。
  11. 沒在大公司工作過的人,多半沒有體驗過其中推諉卸責、狗屁倒灶的文化。大公司就像個大染缸,我很確定任何進了大公司的人,很快都能學會各種明哲保身的本事。

組織愈複雜,溝通愈困難

在一些快速成長的公司中,也會看到上面的問題跟著一起快速成長。當公司很小時,要僱用誰、做些什麼、賣些什麼,通常很快就能做出正確決定,而且動作迅速,充滿創意。
當公司愈長愈大,組織就會愈來愈多層,每件事情的相關人等也會愈來愈多,各種因為中間經手人變多的問題,也就隨之而來。在這的組織中,訊息傳遞就像電腦網路一樣,得通過許多路由器才能傳達。然而多數成長公司的負責人都慣於原有的工作方式,沒有辦法隨著組織層級日漸複雜化而調整其領導技巧。
公司內部層級不要超過三層,愈少愈好。層級愈多,各種問題也會隨之產生。
此外,公司對風險承受的態度,也會因為公司的大小而有所不同。事實上,當公司從願意承擔風險的新創公司,轉變成極力避免風險的大公司時,有些人的心態就會跟著轉變成一起吃大鍋飯。
所以,到底怎樣的公司大小才適切?怎樣算是太大?筆者的答案是,公司內部層級不要超過三層,愈少愈好。層級愈多,各種問題也會隨之產生。

解決之道:組織扁平化

大公司該如何避免上面提到的問題?有很多種方法可用。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公司拆開來,讓拆出去的單位層級儘可能扁平化。即使不能真的把公司拆掉,但也可以試著讓組織扁平化,你馬上會發現公司的運作開始大幅加速。
有些大公司因為內部組織架構切成多個相對獨立、大小適中的單位,得以避免上述的問題;著名的案例包括Google、Amazon和WPP。
大家都會希望自己公司的老闆像賈伯斯一樣英明睿智;但實際上大公司的老闆多半都只會發號施令,作威作福。各位準備到大公司報到的朋友,請多三思。
(原載於2016年12月3日)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並經本站重新編輯,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本站文章提供付費授權轉載或出版,請參閱授權說明、或來信 ask@tuna.to 洽詢。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喜愛」圖像、也歡迎分享到社群網站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現有客戶」是企業最寶貴的無形資產;許多新產品構想、新技術的研發、新的市場需求與痛點,都來自忠誠的現有客戶。但客戶的建議是否能成為企業發展的方向、是否能帶來新的商機,則必須靠企業自己的分析與判斷。
當筆者1985年來到Apple總部時,帶著一些自認為能幫助業務成長的中短期計畫,希望能夠有所貢獻;而有趣的是,這些想法最後獲得的支持,都來自工程單位。
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口碑都是最好的行銷媒介。來自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的推薦,都比其他形式的廣告更具可信度、成本效益也更高;尤其這年頭的「數位原生」年輕世代,對於廣告已經越來越無感,更凸顯出了口碑行銷的力量。
「怎麼訂定明年的業績目標」不僅是業務部門的事,包括市場部門、供應鍊、生產製造、文武週邊,甚至企業經營者都應該關注。上一篇中談到用「市場佔有率」來評估市場行銷部門的績效,可以排除外部大環境與產業經濟因素的影響,因此比較客觀;但這適用於新創公司嗎?
「現有客戶」是企業最寶貴的無形資產;許多新產品構想、新技術的研發、新的市場需求與痛點,都來自忠誠的現有客戶。但客戶的建議是否能成為企業發展的方向、是否能帶來新的商機,則必須靠企業自己的分析與判斷。
當筆者1985年來到Apple總部時,帶著一些自認為能幫助業務成長的中短期計畫,希望能夠有所貢獻;而有趣的是,這些想法最後獲得的支持,都來自工程單位。
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口碑都是最好的行銷媒介。來自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的推薦,都比其他形式的廣告更具可信度、成本效益也更高;尤其這年頭的「數位原生」年輕世代,對於廣告已經越來越無感,更凸顯出了口碑行銷的力量。
「怎麼訂定明年的業績目標」不僅是業務部門的事,包括市場部門、供應鍊、生產製造、文武週邊,甚至企業經營者都應該關注。上一篇中談到用「市場佔有率」來評估市場行銷部門的績效,可以排除外部大環境與產業經濟因素的影響,因此比較客觀;但這適用於新創公司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擔任產品經理哪一種比較好?有哪些因素需要考慮?都需要對應到當下想要累積的履歷或經驗,這篇會透過五個關鍵方面來分析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差異:產品主導、產品風險、產品溝通、開發團隊、薪資級距。
Thumbnail
企業面對大專案時,將其分解成可執行的小任務,有助於實現目標。以提升銷售額為例,拆解為四個要素,並提供增加流量、轉換率、客單價和回購率的策略。另外,還必須設計可量化的指標及追蹤回饋。這些建議對於創作型工作和知識型工作者來說,同樣可以利用該策略來提高工作效率。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這種狀況可以用公司架構來解釋,一般職員怕主管,而主管怕老闆,那老闆反而是怕一般職員,這成了一種食物鏈的關係。為何職員反而不怕老闆呢?因為老闆通常沒辦法親自管理到每一位小職員,所以才需要主管的存在。另外,小職員因為負責的業務少,不爽做隨時走人就行,只要沒犯什麼大錯,老闆才
Thumbnail
進入大公司的宏圖之夢 大公司,如同廣袤的天空,無邊無際,容得下無數雄鷹展翅飛翔。走進一家世界五百強企業,立刻感受到那種濃厚的專業氛圍。每一個角落都散發著規模與秩序的氣息,那是大公司獨有的魅力。高聳入雲的辦公大樓裡,每一層都有自己的故事,從行銷部的精打細算,到研發部的潛心鑽研,一切都井井有條。
Thumbnail
在台北市的一家知名科技公司,李經理是一位資深主管,帶領著一支充滿活力的研發團隊。然而,這支團隊的成員經常因為決策過程中的矛盾而感到壓力山大。李經理習慣於單打獨鬥,總是自己做決定,然後通知團隊執行。這種做法雖然有效率,但卻讓團隊成員感到疏離,甚至開始質疑自己的價值和意見是否被重視。
Thumbnail
小王是一家大型科技公司的產品經理,每天的日程表上總是被密密麻麻的會議填滿。他的同事常常取笑他:“你不是在開會,就是在去開會的路上。”這種情況讓他感到困惑:難道經常開會真的是沒效率的表現嗎?
Thumbnail
剛踏入職場的你,是否也曾聽過這句話:“職涯初期,還是進大公司比較好!”這似乎成了一種職場真理,讓許多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夢想著進入那些知名的大企業。但真的是這樣嗎?大公司真的是職涯初期的唯一選擇嗎?
Thumbnail
公司組織結構突然扁平化,通常是為了提升靈活性和效率,但對員工而言,這種變革可能帶來不小的衝擊。從職位縮減到工作壓力增加,甚至可能導致士氣低落。本文將通過具體案例分析組織扁平化對員工的影響,並提供一些應對建議,以幫助員工在變革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Thumbnail
大小公司要的選擇 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千古難題 然而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 我覺得更重要的事情 是需要清楚自己的個性 大小公司都有各自的優缺點,沒有誰好誰差得比較 然而個性才是能夠決定可以在哪一間公司待比較長久的關鍵因素 這裡我先列出大小公司的優缺點,以及適合的個性,方便各位可以比較
Thumbnail
一個中型規模的公司;採用集體領導制本身就存在一些問題,譬如,容易形成不同派系,公司資源分配可能不當,領導幹部可能推諉,決策品質可能不佳,也可能無法消弭潛在問題於萌發階段等等。簡單說,針對“必須”處理的所有作為;可能會有反應效能不足的狀況,更別說前瞻性的考量了。 眾所周知,世界上並不存在一個決定就能
Thumbnail
在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擔任產品經理哪一種比較好?有哪些因素需要考慮?都需要對應到當下想要累積的履歷或經驗,這篇會透過五個關鍵方面來分析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差異:產品主導、產品風險、產品溝通、開發團隊、薪資級距。
Thumbnail
企業面對大專案時,將其分解成可執行的小任務,有助於實現目標。以提升銷售額為例,拆解為四個要素,並提供增加流量、轉換率、客單價和回購率的策略。另外,還必須設計可量化的指標及追蹤回饋。這些建議對於創作型工作和知識型工作者來說,同樣可以利用該策略來提高工作效率。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這種狀況可以用公司架構來解釋,一般職員怕主管,而主管怕老闆,那老闆反而是怕一般職員,這成了一種食物鏈的關係。為何職員反而不怕老闆呢?因為老闆通常沒辦法親自管理到每一位小職員,所以才需要主管的存在。另外,小職員因為負責的業務少,不爽做隨時走人就行,只要沒犯什麼大錯,老闆才
Thumbnail
進入大公司的宏圖之夢 大公司,如同廣袤的天空,無邊無際,容得下無數雄鷹展翅飛翔。走進一家世界五百強企業,立刻感受到那種濃厚的專業氛圍。每一個角落都散發著規模與秩序的氣息,那是大公司獨有的魅力。高聳入雲的辦公大樓裡,每一層都有自己的故事,從行銷部的精打細算,到研發部的潛心鑽研,一切都井井有條。
Thumbnail
在台北市的一家知名科技公司,李經理是一位資深主管,帶領著一支充滿活力的研發團隊。然而,這支團隊的成員經常因為決策過程中的矛盾而感到壓力山大。李經理習慣於單打獨鬥,總是自己做決定,然後通知團隊執行。這種做法雖然有效率,但卻讓團隊成員感到疏離,甚至開始質疑自己的價值和意見是否被重視。
Thumbnail
小王是一家大型科技公司的產品經理,每天的日程表上總是被密密麻麻的會議填滿。他的同事常常取笑他:“你不是在開會,就是在去開會的路上。”這種情況讓他感到困惑:難道經常開會真的是沒效率的表現嗎?
Thumbnail
剛踏入職場的你,是否也曾聽過這句話:“職涯初期,還是進大公司比較好!”這似乎成了一種職場真理,讓許多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夢想著進入那些知名的大企業。但真的是這樣嗎?大公司真的是職涯初期的唯一選擇嗎?
Thumbnail
公司組織結構突然扁平化,通常是為了提升靈活性和效率,但對員工而言,這種變革可能帶來不小的衝擊。從職位縮減到工作壓力增加,甚至可能導致士氣低落。本文將通過具體案例分析組織扁平化對員工的影響,並提供一些應對建議,以幫助員工在變革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Thumbnail
大小公司要的選擇 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千古難題 然而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 我覺得更重要的事情 是需要清楚自己的個性 大小公司都有各自的優缺點,沒有誰好誰差得比較 然而個性才是能夠決定可以在哪一間公司待比較長久的關鍵因素 這裡我先列出大小公司的優缺點,以及適合的個性,方便各位可以比較
Thumbnail
一個中型規模的公司;採用集體領導制本身就存在一些問題,譬如,容易形成不同派系,公司資源分配可能不當,領導幹部可能推諉,決策品質可能不佳,也可能無法消弭潛在問題於萌發階段等等。簡單說,針對“必須”處理的所有作為;可能會有反應效能不足的狀況,更別說前瞻性的考量了。 眾所周知,世界上並不存在一個決定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