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中國文學史」有許多版本,只是作者的
史觀、文學觀、美學觀,以及知識必然多元嗎?
國、高中國文課,老師教的那一套中國文學史,其實已經「過時」了!那是一套排除民間文學、非漢族民族的文學、民國時期左翼文學(魯迅、蕭軍、丁玲等人)等等成份的知識體系,而且也不包含1949年以後的中國文學發展。
為這套知識體系「增添磚瓦」的人,似乎只著眼於作者生平、藝術成就、重要作品內容、各時段的文藝思潮,卻不在意政府、黨派、戰爭等外力對「文學傳統」、「作家個人」及「創作自由」的戕害。「文革」在他們眼中、筆下,難道只是「一頁空白」?只是「中華民國」作家「一枝獨秀」的黃金年代?
2008~2015年這段期間,我讀了一些中國學者的文學研究,發現:他們對鴉片戰爭到1949年後的中國文學,投入很多時間、精力及資源做研究,而且提出不少讓我感到耳目一新的觀點,但願台灣的中國文學系所也有相應的成就,如果沒有的話,就別把責任推給「民進黨」、「台文系所」、「去中國化」政策了!
總之,國、高中國文課,老師教的那一套中國文學史,已經「過時」,需要update了!可是現今的情況是……個人必須要自行update,完全無法指望各級學校、國文教師,及中華民國治下的中文系所。
大家「自力救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