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變快樂? 快樂生活提案三部曲】 一天天很長,一年卻很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最近在逛圖書館時"不小心"讀了 葛瑞琴‧魯賓( Gretchen Rubin)一系列關於體會快樂的書。
(在這裡大推台北市立圖書館的預約服務,分館多,資源豐富、快速效率且意外地勝國立圖書館)

發現作者的生活體驗非常有趣且充滿了內省,透過作者嘗試轉換思考與不斷在日常生活中產生自我哲思,或與他人、自己辯證的過程,進而找出真正關於"如何快樂"的過程。
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的快樂生活提案
書名: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的快樂生活提案,原文名稱:The Happiness…www.books.com.twa

關於"如何快樂",有很多人會誤以為這是一段"只要找到原因、操縱結果變因、進而做出改變,就會得到"快樂"這個果"。然後人生就一切圓滿了。
也因此市面上超多常見的:在2019年ooxx,就會從此變快樂、一帆風順。

一直以來,我總隱約對於他人想要變快樂感到非常感冒,因為那種孜孜矻矻、努力不懈的過程總讓我覺得是想”逃避非快樂”時刻的狀態。

不要去想著如何變快樂,那是另一種執著。
(不肯承認自己非快樂的狀態),
而且也容易因為這層追求的執著,
淪為購買商人販賣快樂商品或課程的奴隸。

如果是覺察自我、轉變習慣的課程的話,
的確是有可能透過教練或是外在者的幫忙來促成轉變。
不過如果自己本身是不需要督促的自律者的話,又怎麼說呢?

或是當自己依賴起外在督促者之後,一旦課程結束之後又要被打回原形嗎?
(很像那種直銷式的強迫輸入信念法,只能依靠團體一時帶動的情緒氛圍,卻沒有找到自己為何要因為什麼信念而出發的點,容易半途而廢)
理想生活的起點:善用四種天生傾向,改變習慣與人際關係,讓日子越過越輕鬆 — 葛瑞琴.魯賓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理想生活的起點》電子書 — 個簡單問題的背後,隱藏著徹底顛覆你在家中、工作以及生活行為的答案。 繼《過得還不錯的一年》、《待在家裡也不錯》、《烏托邦的日常》後,「美好生活大使」葛瑞琴‧魯賓…readmoo.coma

我想我是個很徹頭徹尾的質疑者。(因此”見佛殺佛”的禪宗公案非常對我的胃),但在生活上,我是個自律者,工作上,卻又是個叛逆者。

緊接著分享我在2018年陸續發生的轉變我思維的種種"大霹靂"時刻(一種因為外在轉換或內在思考,突然頓悟的時刻):

★今年竟然讀了300多本書(根據圖書館的預約取書紀錄以及電子書購買紀錄)

隨著300多本書的思維累積與轉化思維,我也慢慢地察覺我的改變,以前會有一種自我堅持的完美執著,一定要把書看懂看完才能讓它離開,搞得我自己壓力很大,回想起可能是求學時代旁人要求或是自己病態地完美主義。

今年慢慢地提升對於書籍的評選水準與敏銳度,一些讀起來很痛苦或不懂的書,我會選擇先放下,表示接受時間還沒到,也因此雖然某些書讀起來未必字字句句都記得,但盡量做到不求甚解,頭腦也因此輕鬆許多 (讀書著重理解義理不過鑽研字句解釋。)

★找到了如何吃不胖的飲食方法(先吃飽才有力氣減肥)
以前的自己會以為:
吃不飽就是在減肥(這種夭壽死觀念)
殊不知,根本就是在錯誤挑戰自己的身體。

生活中八~九成都盡量吃原型食物,剩下一成留給自己割捨不掉或有癮頭的加工或油炸食品。
盡量吃原型食物,而且還要吃到身體覺得飽,自然就不會留空間給加料過多的加工食品,也不會每次都讓會被耗損的自制力接受挑戰。

因此從2017開始至今,我的身型狀態始終維持瘦削,但是各方數值依然維持正常可以捐血的標準。以30歲以上的女性而言,目前的狀態對我來說是人生中身體最理想的一段時光,而且只要靠源頭食物辨別就可以不辛苦地維持身材。(別忘了我從小到大都是在跟減肥戰鬥的小孩)

★自出生以來第一次,從2017~2018的持續進行的斷捨離行動
目前我所留下的都是令我心然砰動的物品,衣服件數連同配件(襪子、內衣褲等也壓縮到總數100件內),這方面的覺醒也帶動了下列關於購買的判別以及上述因為體型的轉換,因此換上了更符合未來理想中的自己的服裝。

★對於金錢、購買慾的明辨
我從以前就被父母灌輸了一種思維,那就是用自己不喜歡卻安穩的工作8小時,去換取睡覺8小時,以及醒著的八小時的穩定生活。

本來我也覺得這種換取思維聽起來很有道理,一直到我從我的信用卡帳單發現,我的花費怎麼隨著收入提高依然居高不下且節節高升,並且會有一種隱性的心態:"恨"這種工作賺來的收入,一直有想要把這種錢花掉,拿來補償、犒賞自己的心態。

我想,我可能是把自己對於不能從事心目中的理想工作,反而去做自己不是很有熱情卻穩定收入的一種割捨交換感,變相地反映到我的心態上,讓我不喜歡這種因為被迫交換賺來的錢,因此會有想要趕快把它花掉的不珍惜

從二三四這三點的覺察,我發覺到一件事,那就是以前的自己從來沒有問過

關於金錢、食物、物品之類的情緒覺察與辨別問題,
只是照著旁人或是社會標準所灌輸的觀念來餵養自己。

也因此活在別人的標準裡總是有一種不舒心的"不快樂感",怎麼做都不對。

不過也因為經歷過這段"不快樂的時光",雖然以前的我也會有想逃離不快樂、想要硬性轉變、找尋撇步來強迫自己變快樂的時期,不過現在的我反而是以一種舒緩的態度來看待自己經歷的時光過程。

一天天很長,一年卻很短。

寫於2018的年末時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017年初,因為感情受傷的關係,我透過研讀心理學、自我書寫等療癒與探索,進行了"情緒覺察"的修煉與覺醒課程。 學習以同理心的視野了解他人,並策略性的挑選與採取適合應用的情緒策略來對應情境。 提供優質的文章與音頻內容,轉換思惟的情緒教育,協助大家提升情緒健康,提升情緒作業系統。 幫你整理出伴隨情緒,活出真實生命的方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市面上的許多"正向心理學"導師,教導所謂的"如何培養正向心理學"。 甚至有許多人因此開課賺錢。彷彿學習到之後,人生可以從此快樂,永不陷入低潮。 在刻意以笑臉示意的背後,是否是不願承認低潮的自我呢?
曾經的自己,對於來自台灣的男性特別感冒。 (我心裡雖然知道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不能以偏概全、太過武斷等等,但仍然無法掩蓋這種感覺的存在) 一想到要跟他們踏上談戀愛的這條路,心裡就莫名的產生負
我們常常誤以為把感受、感覺講出來的人相較而言是較不理性的人,但是我的經驗發現不然。 有一次,我前往家附近早已經預約好的牙醫診所進行三個月一次的牙齒檢查。 這是一家特別難約的診所,但是因為我跟我的主治
  今天讀到洪仲清心理師在臉書上的文章:  說實話,這些恐懼性地話語常見於我的日常觀察裡。 那些「你完蛋了」、「你死定了」,是不是大人在表達自己的焦慮與恐懼?
人生中難免會遇到遭人捅刀的時候,無論是工作、愛情、朋友、家庭。 因為不原諒,也是表達立場的一種方式。 而且這是你的自由。 選擇原諒,應該是自己的自由選擇, 而不是不懂你體驗的人,自以為大器的叫你接受。
 人生中難免會遇到遭人捅刀的時候,無論是工作、愛情、朋友、家庭。 近在網路上讀到個人意見的文章,有段生命記憶浮上心頭: 這段時間裡。我發現且承認了一件事: 原來自己忽略了自己的內心感受,卻沒有去體察自己為什麼憤怒的原因。 自己不允許自己有生氣的舉動,但自己也沒有給時間讓自己好好的復原。
市面上的許多"正向心理學"導師,教導所謂的"如何培養正向心理學"。 甚至有許多人因此開課賺錢。彷彿學習到之後,人生可以從此快樂,永不陷入低潮。 在刻意以笑臉示意的背後,是否是不願承認低潮的自我呢?
曾經的自己,對於來自台灣的男性特別感冒。 (我心裡雖然知道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不能以偏概全、太過武斷等等,但仍然無法掩蓋這種感覺的存在) 一想到要跟他們踏上談戀愛的這條路,心裡就莫名的產生負
我們常常誤以為把感受、感覺講出來的人相較而言是較不理性的人,但是我的經驗發現不然。 有一次,我前往家附近早已經預約好的牙醫診所進行三個月一次的牙齒檢查。 這是一家特別難約的診所,但是因為我跟我的主治
  今天讀到洪仲清心理師在臉書上的文章:  說實話,這些恐懼性地話語常見於我的日常觀察裡。 那些「你完蛋了」、「你死定了」,是不是大人在表達自己的焦慮與恐懼?
人生中難免會遇到遭人捅刀的時候,無論是工作、愛情、朋友、家庭。 因為不原諒,也是表達立場的一種方式。 而且這是你的自由。 選擇原諒,應該是自己的自由選擇, 而不是不懂你體驗的人,自以為大器的叫你接受。
 人生中難免會遇到遭人捅刀的時候,無論是工作、愛情、朋友、家庭。 近在網路上讀到個人意見的文章,有段生命記憶浮上心頭: 這段時間裡。我發現且承認了一件事: 原來自己忽略了自己的內心感受,卻沒有去體察自己為什麼憤怒的原因。 自己不允許自己有生氣的舉動,但自己也沒有給時間讓自己好好的復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現今快速變動的股票市場中,「快者得先機」的理念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快魚理論(Fast Fish Law)正是對這一現象的生動描述。該理論強調,現代市場中,「快魚吃慢魚」的競爭法則取代了「大魚吃小魚」的傳統觀念。這種理念已經成為許多企業管理者和投資者的行動準則,尤其在科技飛速發展的背景下,速度
Thumbnail
當我覺得沮喪、被卡住時,我就會拿起這本書,翻起其中章節,充電、提醒自己。 看著那些問題問自己:接下來,我該怎麼做? 這些答案都與外界無關,而是誠實的面對自己。
Thumbnail
這是一本能讓你用全新眼光看待人生的一本書。 此書由兩位知名教授合著, 我Google他們的英文名, 兩位都上過TED演說。 最近發現萬維鋼在第六季的《精英日課》也提到這本書, 凱斯.桑思坦(Cass Sunstein)曾在哈佛創辦行為經濟學與公共政策所, 據說他在美國是論文被引用
Thumbnail
魯賓循序記錄了這十二個月的生活歷險,親身嘗試種種年老的智慧、現今科學的研究,以及大眾文化中有關如何更快樂的各種課程。從希臘哲人伊比鳩魯到自然散文家梭羅,到電視主持人歐普拉到心理學家塞利格曼,還有達賴喇嘛;看哪些建議是真正管用的。 她的結論往往出人意表──她發現金錢的確能買到快樂,只要
Thumbnail
《發現快樂》是我年度花最久時間讀完的一本書。通過書中的四條快樂真理,作者帶領我們思考成長、與他人的關係以及自我認知。這些真理啟發了我在生活中的改變,並且提醒了我們要珍惜當下,讓自己和他人都能快樂。
二月讀到一本超棒的書《#過得還不錯的一年📖 》,英文名是 The happiness project ,作者用一年的時間做快樂專案,讓人生更快樂,她用實驗方式來觀察自己的人際、關係、心情,最後發現:「快樂的秘訣在於讓別人快樂;而讓別人快樂的方法在於自己要快樂。」
前言 小時候許的願望,總有一個會是能夠一直快快樂樂。等到獨立生活後,才漸漸地發現,比起一直快快樂樂,我其實更希望能時時感到平靜。 而這本書正是由內而外的帶領你找到自己的平靜! 裡面有很多實際可以運用的方法、可以練習的技巧。令我覺得驚訝的是書中其實涵蓋了很廣的生活的面向,像是生活、職場、人生意義,
Thumbnail
臺灣人很懂得計劃工作,但往往忽略了計劃生活,然而透過一些簡單的步驟,我們可以開始讓自己變得更快樂。從寫下快樂清單、分類、評分到實際規劃,一步步讓自己「練習變快樂」!
Thumbnail
你有想過讓家務成為孩子的快樂源泉嗎?家務不只是日常的必須,也是孩子學習責任、合作與家庭價值觀的絕佳機會。 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從「命令」轉變為「邀請」,透過具體的指示與正面鼓勵,激發孩子的參與感與成就感,讓家庭生活充滿歡樂與學習。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培養孩子成為家中的小幫手,共創溫馨的家庭氛圍吧
Thumbnail
我在2024年的目標,是希望我我在2024年3月底前,可以達到穩定每個月有6萬元的收入進帳,為甚麼是6萬元呢? 這筆前的計畫以階寫在我的目標上,現在我要為我做的好事感到開心、豐盛,就像我達成目標一樣 ! 為自己投下7-11公益桶感到開心 很開心7-11公益桶有四面八方而來的錢,這些錢可照顧到正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現今快速變動的股票市場中,「快者得先機」的理念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快魚理論(Fast Fish Law)正是對這一現象的生動描述。該理論強調,現代市場中,「快魚吃慢魚」的競爭法則取代了「大魚吃小魚」的傳統觀念。這種理念已經成為許多企業管理者和投資者的行動準則,尤其在科技飛速發展的背景下,速度
Thumbnail
當我覺得沮喪、被卡住時,我就會拿起這本書,翻起其中章節,充電、提醒自己。 看著那些問題問自己:接下來,我該怎麼做? 這些答案都與外界無關,而是誠實的面對自己。
Thumbnail
這是一本能讓你用全新眼光看待人生的一本書。 此書由兩位知名教授合著, 我Google他們的英文名, 兩位都上過TED演說。 最近發現萬維鋼在第六季的《精英日課》也提到這本書, 凱斯.桑思坦(Cass Sunstein)曾在哈佛創辦行為經濟學與公共政策所, 據說他在美國是論文被引用
Thumbnail
魯賓循序記錄了這十二個月的生活歷險,親身嘗試種種年老的智慧、現今科學的研究,以及大眾文化中有關如何更快樂的各種課程。從希臘哲人伊比鳩魯到自然散文家梭羅,到電視主持人歐普拉到心理學家塞利格曼,還有達賴喇嘛;看哪些建議是真正管用的。 她的結論往往出人意表──她發現金錢的確能買到快樂,只要
Thumbnail
《發現快樂》是我年度花最久時間讀完的一本書。通過書中的四條快樂真理,作者帶領我們思考成長、與他人的關係以及自我認知。這些真理啟發了我在生活中的改變,並且提醒了我們要珍惜當下,讓自己和他人都能快樂。
二月讀到一本超棒的書《#過得還不錯的一年📖 》,英文名是 The happiness project ,作者用一年的時間做快樂專案,讓人生更快樂,她用實驗方式來觀察自己的人際、關係、心情,最後發現:「快樂的秘訣在於讓別人快樂;而讓別人快樂的方法在於自己要快樂。」
前言 小時候許的願望,總有一個會是能夠一直快快樂樂。等到獨立生活後,才漸漸地發現,比起一直快快樂樂,我其實更希望能時時感到平靜。 而這本書正是由內而外的帶領你找到自己的平靜! 裡面有很多實際可以運用的方法、可以練習的技巧。令我覺得驚訝的是書中其實涵蓋了很廣的生活的面向,像是生活、職場、人生意義,
Thumbnail
臺灣人很懂得計劃工作,但往往忽略了計劃生活,然而透過一些簡單的步驟,我們可以開始讓自己變得更快樂。從寫下快樂清單、分類、評分到實際規劃,一步步讓自己「練習變快樂」!
Thumbnail
你有想過讓家務成為孩子的快樂源泉嗎?家務不只是日常的必須,也是孩子學習責任、合作與家庭價值觀的絕佳機會。 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從「命令」轉變為「邀請」,透過具體的指示與正面鼓勵,激發孩子的參與感與成就感,讓家庭生活充滿歡樂與學習。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培養孩子成為家中的小幫手,共創溫馨的家庭氛圍吧
Thumbnail
我在2024年的目標,是希望我我在2024年3月底前,可以達到穩定每個月有6萬元的收入進帳,為甚麼是6萬元呢? 這筆前的計畫以階寫在我的目標上,現在我要為我做的好事感到開心、豐盛,就像我達成目標一樣 ! 為自己投下7-11公益桶感到開心 很開心7-11公益桶有四面八方而來的錢,這些錢可照顧到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