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4|閱讀時間 ‧ 約 15 分鐘

6. 人生怎麼過?──《無神世界的人生意義》讀後記 2019A10

快樂縱然有盡,仍然是真實的快樂;思想和愛也不因為不能恆久而失去價值。許多人在刑台上抬頭挺胸,我們顯然也應該以同樣的尊嚴來如實地思考人在世上的地位。傳統的教化神話關上了門,裡頭温暖安樂;科學卻打開了窗,當下叫人顫抖,到頭來,新鮮空氣卻帶來活力,而海闊天空也有另一番的壯麗。
Happiness is none the less true happiness because it must come to an end, nor do thought and love lose their value because they are not everlasting. Many a man has borne himself proudly on the scaffold; surely the same pride should teach us to think truly about man's place in the world. Even if the open windows of science at first make us shiver after the cosy indoor warmth of traditional humanizing myths, in the end the fresh air brings vigour, and the great spaces have a splendour of their own. ──Russell(1925)
人生值得過嗎?這個,我只能代表自己回答。我喜歡活着,呼吸,看着山,看着雲,看着星星,讀些舊詩,欣賞繪畫、雕塑,聽音樂,聽我愛的人的聲音。我愛吃,愛抽烟。愛喝清新的冷水。愛跟妻子、女兒、孫兒聊天。愛睡覺,愛做夢。對,你可以說,我覺得人生值得過。 ──Ingersoll(1993: ch. 1, Life)
我非常喜歡羅素那段話,所以把原文引出來,給大家欣賞。

邦無愛,富且貴焉,耻也

人生意義是個既簡單又複雜的問題。幾年前有一部名為「瑞典愛的理論」(The Swedish Theory of Love)的記錄片,探討瑞典的個人主義怎樣影響人與人的關係。片名「愛」的「理論」,很有點諷刺的意味。片子裡有人說:「你有困難時,不可以靠着誰的肩膀哭泣,但是可以填政府的申請表。」有人說:「社會給了你安全、保障,卻不能給你快樂。」
這裡要澄清一點:獨居不等於孤獨。瑞典獨居的人的確多,但是研究也發現,他們參與教會以外的社會活動的,越來越多,一般都沒有社會孤立的問題1
獨立自主沒有錯,安全保障也是對的,問題是這些不是幸福快樂的充分條件。正如盧亦思所強調的,人會愛、會關懷,也需要愛、需要關懷,而愛與關懷在於人與人的關係。片子裡介紹了一個到了衣索比亞的瑞典醫生,他覺得當地人雖然困乏,人與人的關係反而比瑞典人密切。我們卻不能倒過來想,以為困乏是美善的源頭。困乏不是,人與人的關係才是。姑且假設瑞典的人大都像記錄片說的那麼孤獨,問題也不在獨立自主、安全保障,而在對待他人的態度。社會心理學有所謂「責任分散」(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例如:幾十年前有一件有名的凶案,有個婦人在紐約街頭被人刺死,事發時有許多人目擊,卻沒有人報警。難道三個和尚就必然沒水喝了嗎?不一定,看我們怎麼想而已。多知道一些,也許就可以多做一些(參Singer(2009))。
獨立自主不必然漠不關心,正如豐衣足食不必然心靈空虛。我們面對失衡的社會、失衡的人生,必須謹記人類從演化而來的種種有時矛盾的特性和需要。《論語‧泰伯》:「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8.13)我們把孔子說的「道」換成「愛」,道理是一樣的。

行屍走肉也可以重生

黑澤明「生之慾」裡,那個市政廳小科長渡邊先生得知患了絕症,才驚覺自己因循苟且、行屍走肉了幾十年。不知所措,跟着另一個行屍走肉的庸俗小說家花天酒地,到頭來依舊空虛。正徬徨疑惑,卻從一個坦率活潑、親切善良的少女身上體會到人情的温暖,也從她的工作得到啟發;臨死拼命奔走,終於把臭水池改建為公園,釋懷地死在那裡的鞦韆上。這樣的結局是否足以彌補虛度的一生,見仁見智。無論如何,渡邊先生為自己開創出新的價值,賦予了人生新的意義。所以他頓悟時,恰好餐廳的客人唱起了生日快樂,彷彿祝賀他的重生;臨終時,在雪夜的公園裡歡唱着人生匆匆──他覺得值得了。 正如Cox and Levine(2012: ch. 10)所說,他死前苦苦思索的,既不是「生命有沒有意義?」也不是「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而是「怎樣活得有意義?」肉身將要死亡,生命卻找回了活力。孩子受惠,居民感激,知情的景仰,看電影的感動;說不定有人受了感召,從行屍走肉活了過來──這些就是「漣漪效應」。誰計較宇宙有沒有目的?誰在乎他信什麼教?誰又能說他的人生沒有意義呢?
請問各位基督徒(或穆斯林):你會邊看戲,邊想:「他信耶穌(真主)就好了……」不會嘛!你明明就知道:沒有神,人生也有意義。
一座山沒有目的,只有我們有。我們有就夠了,山沒有又有什麼關係呢?同樣,宇宙沒有愛,只有我們有。我們彼此有愛就夠了,宇宙沒有又有什麼關係呢?那些擔心沒有信仰,人世就沒有意義的人,不如把心思放在今生今世、此時此地,好好的從身邊的人愛起吧。

介紹一些書、電影、網站

你不一定要讀什麼書才會過你的人生,但是如果你想看別人怎麼說、怎麼過,下面推薦一些書籍、電影、網站,相信看了多少有些啟發,說不定你的人生就不一樣了。

推薦書目:
Lewis, Ralph. 2018. Finding Purpose in a Godless World: Why We Care Even If The Universe Doesn’t. Amherst: Prometheus.
──. 2018a. Answering the Hard Question. Skeptic Magazine 23: 1, 2018.   文章是針對信徒寫的,十分扼要。
* * *
Barker, Dan. 2015. Life Driven Purpose: How An Atheist Finds Meaning / Foreword by Daniel C. Dennett. Pitchstone.   巴克是著名的離教牧者。
Cox, D. and Levine, M. P. 2012. Thinking Through Film: Doing Philosophy, Watching Movies. Wiley-Blackwell.   本書講的是看電影、思考哲學。有一章專門討論黑澤明的《生之慾》,分析深入淺出,有很多精闢的見解。請讀者先看電影,再看書。
Ridley, Matt. 1996. The Origins of Virtue: Human Instincts and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Viking.   里德利是道金斯的學生,後來是同事。他從動物的行為來追溯道德在演化上的來源,很有趣,也很有啟發。博弈論的介紹也比盧亦思詳細、清楚。基督徒大都認為人是萬物之靈,跟動物不能相提並論。當然,我們不會稱頌黑猩猩、倭黑猩猩、海豚、大象等等有什麼高風亮節,但是道德既不是人的專利,也不是出於形而上的神聖源頭。
Russell, Bertrand. 1925. What I Believe. IN Russell(2009). ──. 1930. 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 NY: Liveright, 2013. 幸福之路(《傅雷譯文集》卷14) / 傅雷譯. 安徽人民,1984.   一般人大概關心生活幸不幸福、快不快樂,過於有沒有意義(兩件事是有關的,雖然有意義的生活不一定是快樂的生活)。這是大哲學家近百年前的著作,歷久彌新,有許多很實際的建議。傅譯也有單行本,但是一樣不好買。其實羅素的英文清晰漂亮,人又機智,有許多羅式幽默,十分好看。
──. 2009. The Basic Writings of Bertrand Russell. Routledge.
Singer, Peter. 1993. How are we to live?: Ethics in an age of self-interes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道德的人生也是美好的人生,不單是古代哲人的智慧,也是現代科學的啟示。道德生活不在於守一堆規條,而在於怎樣思考生活方式,然後把結論實踐出來;過道德的生活不是自我犠牲,而是自我實現。
──. 2019. The Life You Can Save: Acting Now To End World Poverty. NY: Random House.   本書初版於2009年,十年多來,影響了許多人。書有兩個重點:一、為什麼要幫助遠方那些陌生的挨餓人?二、慈善機構的效益天差地別,必須慎選。   同名網站評比出績優的慈善機構,可以信用卡線上捐款;你可以像購物一樣,把一個或多個慈善機構放進籃子,分別設定單次或定期定額;可以紀念親友的名義;可以試算成效,例如:捐US$10給Helen Keller International,就可以救7雙眼睛:

推薦網站:

Humanists UK https://humanism.org.uk/ http://understandinghumanism.org.uk/   英國人文主義協會成立超過百年,有兩個很棒的教育網站,主要為普羅大眾介紹人文主義及相關的議題。有許多專家執筆的簡介、小冊子,文字淺白,內容扼要,而且免費下載。例如:Humanist guides to life有兩本言簡意賅的小冊子:
Docwra, Richard. 2017. Living Well. Humanists UK.
Norman, Richard. 2018. Being Good. Humanists UK.

推薦影片:

The Swedish Theory of Love(201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fyKYeaZcIM   Erik Gandini導演。大愛台譯為「瑞典愛的萬物論」,在「地球證詞」節目多次播出。詳見〈6. 人生怎麼過?(上)──《無神世界的人生意義》讀後記2019A10〉。
生之慾(1952)   黑澤明導演的傑作。詳見上文。
HUMAN(Extended version)Vol. 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db4XGVTHkE HUMAN(Extended version)Vol. 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httAt5xtto HUMAN(Extended version)Vol. 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0653vsLSqE
  法國攝影師亞祖貝彤(Yann Arthus-Bertrand)走訪全球65個國家的記錄片。第一集主要談到愛、性別、婚姻、工作、貧窮。第二集主要談戰爭、同性戀、家庭、死亡。第三集主要談快樂、教育、殘疾、耕作、難民、公義、人生意義等。大愛台曾在「地球證詞」(世界紀錄片、 百樣人生)播出三集精簡版,也經常重播。   影片除了穿插着許多壯麗的空拍畫面以外,從頭到尾就是一個個不同膚色、種族、文化背景的人面對着鏡頭,分享各自的人生經驗。你有多久沒有看着別人的眼睛,聽他說話呢?   片子最後幾分鐘,由不同的人跟已故或不在身邊的親友說話,很有意思。我最難忘的,大概是個越南姑娘,她說:
我是個妓女,有些話跟爸爸媽媽說:你們不用擔心了,現在好了。我會完成任務,我可以照顧弟弟妹妹。他們可以留在家裡,可以讀書。他們會讀到畢業,我答應過的。我不想他們吃苦。他們一定要讀書讀很多年。我很高興,他們不用像我那樣。他們會讀到畢業。我希望他們讀得越多越好。我沒有知識做別的事了,但我希望他們讀到畢業。
她說話時的淡定、從容,叫每一句話都像天打雷劈一樣。難道這樣的人生就沒有意義了嗎?她的人生何嘗不是光輝燦爛呢!只不過,她的光輝卻反映了人類良心的黑暗。還有一個頭髮斑白的婦人,好像在感謝攝影師:
你今天給我好多啟發。你讓我覺得自己重要,覺得自己可以貢獻,覺得自己有地方好去,覺得有人愛聽我的故事,覺得快樂。我想人需要覺得活着的時候做過些什麼,需要覺得他們有貢獻。而今天,你讓我覺得自己有貢獻。我感激不盡,謝謝你。

引用文獻

Ingersoll, Robert G. 1993. The Best of Robert Ingersoll: Selections from His Writings and Speeches / edited by Roger Greeley. Amherst, NY: Prometheus Books.
Russell, Bertrand. 1925. What I Believe. IN Russell(2009).
──. 2009. The Basic Writings of Bertrand Russell. Routledge.
Zuckerman, Phil; Galen, Luke W.; Pasquale, Frank L. 2016. The Nonreligious: Understanding Secular People and Societ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 Zuckerman, Galen, Pasquale (2016: 109).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局外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