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人生怎麼過?──《無神世界的人生意義》讀後記 2019A10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快樂縱然有盡,仍然是真實的快樂;思想和愛也不因為不能恆久而失去價值。許多人在刑台上抬頭挺胸,我們顯然也應該以同樣的尊嚴來如實地思考人在世上的地位。傳統的教化神話關上了門,裡頭温暖安樂;科學卻打開了窗,當下叫人顫抖,到頭來,新鮮空氣卻帶來活力,而海闊天空也有另一番的壯麗。
Happiness is none the less true happiness because it must come to an end, nor do thought and love lose their value because they are not everlasting. Many a man has borne himself proudly on the scaffold; surely the same pride should teach us to think truly about man's place in the world. Even if the open windows of science at first make us shiver after the cosy indoor warmth of traditional humanizing myths, in the end the fresh air brings vigour, and the great spaces have a splendour of their own. ──Russell(1925)
人生值得過嗎?這個,我只能代表自己回答。我喜歡活着,呼吸,看着山,看着雲,看着星星,讀些舊詩,欣賞繪畫、雕塑,聽音樂,聽我愛的人的聲音。我愛吃,愛抽烟。愛喝清新的冷水。愛跟妻子、女兒、孫兒聊天。愛睡覺,愛做夢。對,你可以說,我覺得人生值得過。
──Ingersoll(1993: ch. 1, Life)
我非常喜歡羅素那段話,所以把原文引出來,給大家欣賞。

邦無愛,富且貴焉,耻也

人生意義是個既簡單又複雜的問題。幾年前有一部名為「瑞典愛的理論」(The Swedish Theory of Love)的記錄片,探討瑞典的個人主義怎樣影響人與人的關係。片名「愛」的「理論」,很有點諷刺的意味。片子裡有人說:「你有困難時,不可以靠着誰的肩膀哭泣,但是可以填政府的申請表。」有人說:「社會給了你安全、保障,卻不能給你快樂。」
這裡要澄清一點:獨居不等於孤獨。瑞典獨居的人的確多,但是研究也發現,他們參與教會以外的社會活動的,越來越多,一般都沒有社會孤立的問題1
獨立自主沒有錯,安全保障也是對的,問題是這些不是幸福快樂的充分條件。正如盧亦思所強調的,人會愛、會關懷,也需要愛、需要關懷,而愛與關懷在於人與人的關係。片子裡介紹了一個到了衣索比亞的瑞典醫生,他覺得當地人雖然困乏,人與人的關係反而比瑞典人密切。我們卻不能倒過來想,以為困乏是美善的源頭。困乏不是,人與人的關係才是。姑且假設瑞典的人大都像記錄片說的那麼孤獨,問題也不在獨立自主、安全保障,而在對待他人的態度。社會心理學有所謂「責任分散」(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例如:幾十年前有一件有名的凶案,有個婦人在紐約街頭被人刺死,事發時有許多人目擊,卻沒有人報警。難道三個和尚就必然沒水喝了嗎?不一定,看我們怎麼想而已。多知道一些,也許就可以多做一些(參Singer(2009))。
獨立自主不必然漠不關心,正如豐衣足食不必然心靈空虛。我們面對失衡的社會、失衡的人生,必須謹記人類從演化而來的種種有時矛盾的特性和需要。《論語‧泰伯》:「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8.13)我們把孔子說的「道」換成「愛」,道理是一樣的。

行屍走肉也可以重生

黑澤明「生之慾」裡,那個市政廳小科長渡邊先生得知患了絕症,才驚覺自己因循苟且、行屍走肉了幾十年。不知所措,跟着另一個行屍走肉的庸俗小說家花天酒地,到頭來依舊空虛。正徬徨疑惑,卻從一個坦率活潑、親切善良的少女身上體會到人情的温暖,也從她的工作得到啟發;臨死拼命奔走,終於把臭水池改建為公園,釋懷地死在那裡的鞦韆上。這樣的結局是否足以彌補虛度的一生,見仁見智。無論如何,渡邊先生為自己開創出新的價值,賦予了人生新的意義。所以他頓悟時,恰好餐廳的客人唱起了生日快樂,彷彿祝賀他的重生;臨終時,在雪夜的公園裡歡唱着人生匆匆──他覺得值得了。 正如Cox and Levine(2012: ch. 10)所說,他死前苦苦思索的,既不是「生命有沒有意義?」也不是「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而是「怎樣活得有意義?」肉身將要死亡,生命卻找回了活力。孩子受惠,居民感激,知情的景仰,看電影的感動;說不定有人受了感召,從行屍走肉活了過來──這些就是「漣漪效應」。誰計較宇宙有沒有目的?誰在乎他信什麼教?誰又能說他的人生沒有意義呢?
請問各位基督徒(或穆斯林):你會邊看戲,邊想:「他信耶穌(真主)就好了……」不會嘛!你明明就知道:沒有神,人生也有意義。
一座山沒有目的,只有我們有。我們有就夠了,山沒有又有什麼關係呢?同樣,宇宙沒有愛,只有我們有。我們彼此有愛就夠了,宇宙沒有又有什麼關係呢?那些擔心沒有信仰,人世就沒有意義的人,不如把心思放在今生今世、此時此地,好好的從身邊的人愛起吧。

介紹一些書、電影、網站

你不一定要讀什麼書才會過你的人生,但是如果你想看別人怎麼說、怎麼過,下面推薦一些書籍、電影、網站,相信看了多少有些啟發,說不定你的人生就不一樣了。

推薦書目:

Lewis, Ralph. 2018. Finding Purpose in a Godless World: Why We Care Even If The Universe Doesn’t. Amherst: Prometheus.
──. 2018a. Answering the Hard Question. Skeptic Magazine 23: 1, 2018.
  文章是針對信徒寫的,十分扼要。
* * *
Barker, Dan. 2015. Life Driven Purpose: How An Atheist Finds Meaning / Foreword by Daniel C. Dennett. Pitchstone.
  巴克是著名的離教牧者。
Cox, D. and Levine, M. P. 2012. Thinking Through Film: Doing Philosophy, Watching Movies. Wiley-Blackwell.
  本書講的是看電影、思考哲學。有一章專門討論黑澤明的《生之慾》,分析深入淺出,有很多精闢的見解。請讀者先看電影,再看書。
Ridley, Matt. 1996. The Origins of Virtue: Human Instincts and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Viking.
  里德利是道金斯的學生,後來是同事。他從動物的行為來追溯道德在演化上的來源,很有趣,也很有啟發。博弈論的介紹也比盧亦思詳細、清楚。基督徒大都認為人是萬物之靈,跟動物不能相提並論。當然,我們不會稱頌黑猩猩、倭黑猩猩、海豚、大象等等有什麼高風亮節,但是道德既不是人的專利,也不是出於形而上的神聖源頭。
Russell, Bertrand. 1925. What I Believe. IN Russell(2009).
──. 1930. 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 NY: Liveright, 2013. 幸福之路(《傅雷譯文集》卷14) / 傅雷譯. 安徽人民,1984.
  一般人大概關心生活幸不幸福、快不快樂,過於有沒有意義(兩件事是有關的,雖然有意義的生活不一定是快樂的生活)。這是大哲學家近百年前的著作,歷久彌新,有許多很實際的建議。傅譯也有單行本,但是一樣不好買。其實羅素的英文清晰漂亮,人又機智,有許多羅式幽默,十分好看。
──. 2009. The Basic Writings of Bertrand Russell. Routledge.
Singer, Peter. 1993. How are we to live?: Ethics in an age of self-interes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道德的人生也是美好的人生,不單是古代哲人的智慧,也是現代科學的啟示。道德生活不在於守一堆規條,而在於怎樣思考生活方式,然後把結論實踐出來;過道德的生活不是自我犠牲,而是自我實現。
──. 2019. The Life You Can Save: Acting Now To End World Poverty. NY: Random House.
  本書初版於2009年,十年多來,影響了許多人。書有兩個重點:一、為什麼要幫助遠方那些陌生的挨餓人?二、慈善機構的效益天差地別,必須慎選。
  同名網站評比出績優的慈善機構,可以信用卡線上捐款;你可以像購物一樣,把一個或多個慈善機構放進籃子,分別設定單次或定期定額;可以紀念親友的名義;可以試算成效,例如:捐US$10給Helen Keller International,就可以救7雙眼睛:

推薦網站:

Humanists UK <https://humanism.org.uk/> <http://understandinghumanism.org.uk/>
  英國人文主義協會成立超過百年,有兩個很棒的教育網站,主要為普羅大眾介紹人文主義及相關的議題。有許多專家執筆的簡介、小冊子,文字淺白,內容扼要,而且免費下載。例如:Humanist guides to life有兩本言簡意賅的小冊子:
Docwra, Richard. 2017. Living Well. Humanists UK.
Norman, Richard. 2018. Being Good. Humanists UK.

推薦影片:

The Swedish Theory of Love(201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fyKYeaZcIM>
  Erik Gandini導演。大愛台譯為「瑞典愛的萬物論」,在「地球證詞」節目多次播出。詳見〈6. 人生怎麼過?(上)──《無神世界的人生意義》讀後記2019A10〉。
生之慾(1952)
  黑澤明導演的傑作。詳見上文。
HUMAN(Extended version)Vol. 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db4XGVTHkE>
HUMAN(Extended version)Vol. 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httAt5xtto>
HUMAN(Extended version)Vol. 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0653vsLSqE>
  法國攝影師亞祖貝彤(Yann Arthus-Bertrand)走訪全球65個國家的記錄片。第一集主要談到愛、性別、婚姻、工作、貧窮。第二集主要談戰爭、同性戀、家庭、死亡。第三集主要談快樂、教育、殘疾、耕作、難民、公義、人生意義等。大愛台曾在「地球證詞」(世界紀錄片、 百樣人生)播出三集精簡版,也經常重播。
  影片除了穿插着許多壯麗的空拍畫面以外,從頭到尾就是一個個不同膚色、種族、文化背景的人面對着鏡頭,分享各自的人生經驗。你有多久沒有看着別人的眼睛,聽他說話呢?
  片子最後幾分鐘,由不同的人跟已故或不在身邊的親友說話,很有意思。我最難忘的,大概是個越南姑娘,她說:
我是個妓女,有些話跟爸爸媽媽說:你們不用擔心了,現在好了。我會完成任務,我可以照顧弟弟妹妹。他們可以留在家裡,可以讀書。他們會讀到畢業,我答應過的。我不想他們吃苦。他們一定要讀書讀很多年。我很高興,他們不用像我那樣。他們會讀到畢業。我希望他們讀得越多越好。我沒有知識做別的事了,但我希望他們讀到畢業。
她說話時的淡定、從容,叫每一句話都像天打雷劈一樣。難道這樣的人生就沒有意義了嗎?她的人生何嘗不是光輝燦爛呢!只不過,她的光輝卻反映了人類良心的黑暗。還有一個頭髮斑白的婦人,好像在感謝攝影師:
你今天給我好多啟發。你讓我覺得自己重要,覺得自己可以貢獻,覺得自己有地方好去,覺得有人愛聽我的故事,覺得快樂。我想人需要覺得活着的時候做過些什麼,需要覺得他們有貢獻。而今天,你讓我覺得自己有貢獻。我感激不盡,謝謝你。

引用文獻

Ingersoll, Robert G. 1993. The Best of Robert Ingersoll: Selections from His Writings and Speeches / edited by Roger Greeley. Amherst, NY: Prometheus Books.
Russell, Bertrand. 1925. What I Believe. IN Russell(2009).
──. 2009. The Basic Writings of Bertrand Russell. Routledge.
Zuckerman, Phil; Galen, Luke W.; Pasquale, Frank L. 2016. The Nonreligious: Understanding Secular People and Societ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 Zuckerman, Galen, Pasquale (2016: 109).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會員
55內容數
讀書記精選國外探討宗教的優秀著作,尤其雅俗共賞而還沒有中譯的,加以評介。作者大都學有專精,包括哲學家、生物學家、社會學家、精神科醫生等等,各從自己的專業來看宗教信仰。讀者不論信不信,都能得到啟發。讀書記先分篇撮述大要,然後是讀後記,包括局外人的評論、補充、相關著作、電影、網站的介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局外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萬物沒有目的,沒有意義,意義是人賦予的。宇宙不關懷人,但是人可以互關懷。我們真正着緊的是人,我們只有彼此。
死亡是生命繁富在演化上的代價,人如果不死,只能是細菌般的簡單生物。「生命的權利」不是「生存的責任」。我們應該坦然面對死亡,甚至協助自殺。親友蒙難,你最少可以同感,還有人擴小愛為大愛。每一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漣漪效應。
演化上,樂觀、悲觀各有優點。一個人多樂觀,是先天和後天的交互結果,不完全是自主的。現代社會不但宣揚樂觀,甚至把苦難當成祝福,這樣的正向熱是錯誤的。個人成長是受難人從經驗裡獲得的,而不是苦難本身預設的目的,何況不是每一個受難人都成長。盲目無稽的樂觀還會延誤病情,延誤臨終的角色。
壞事發生,就像任何事一樣。苦難有目的、有意義的想法好壞參半:可以叫人得安慰,也可以叫人更痛苦。苦難是基督教教義上的死結。
道德是湧現的現象──道德基於本能、情感,受理性的形塑,是演化的產物,而演化由歷時而變的環境所塑造。時空變了,生物所重視的東西也變了。文化上的演化往往走在前頭,跟生物上的演化矛盾。
心智活動基於生理上的神經系統,並不妨礙我們有意識地斟酌,理性地思考。自由意志是個程度問題。生物的演化讓人類有追求目的、意義的行為,也有道德;文化的演化讓目的、意義更遠大,讓道德更崇高。複雜的生物有複雜的本能,情感驅動種種動機,賦予不同事物、行為不同的價值、重要性,引導生物做「該」做的事。
萬物沒有目的,沒有意義,意義是人賦予的。宇宙不關懷人,但是人可以互關懷。我們真正着緊的是人,我們只有彼此。
死亡是生命繁富在演化上的代價,人如果不死,只能是細菌般的簡單生物。「生命的權利」不是「生存的責任」。我們應該坦然面對死亡,甚至協助自殺。親友蒙難,你最少可以同感,還有人擴小愛為大愛。每一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漣漪效應。
演化上,樂觀、悲觀各有優點。一個人多樂觀,是先天和後天的交互結果,不完全是自主的。現代社會不但宣揚樂觀,甚至把苦難當成祝福,這樣的正向熱是錯誤的。個人成長是受難人從經驗裡獲得的,而不是苦難本身預設的目的,何況不是每一個受難人都成長。盲目無稽的樂觀還會延誤病情,延誤臨終的角色。
壞事發生,就像任何事一樣。苦難有目的、有意義的想法好壞參半:可以叫人得安慰,也可以叫人更痛苦。苦難是基督教教義上的死結。
道德是湧現的現象──道德基於本能、情感,受理性的形塑,是演化的產物,而演化由歷時而變的環境所塑造。時空變了,生物所重視的東西也變了。文化上的演化往往走在前頭,跟生物上的演化矛盾。
心智活動基於生理上的神經系統,並不妨礙我們有意識地斟酌,理性地思考。自由意志是個程度問題。生物的演化讓人類有追求目的、意義的行為,也有道德;文化的演化讓目的、意義更遠大,讓道德更崇高。複雜的生物有複雜的本能,情感驅動種種動機,賦予不同事物、行為不同的價值、重要性,引導生物做「該」做的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生是持續停下來思考再重新開始。當然說的是我自己的人生,不是普世的準則。雖然活得不夠離經叛道,但也活得不夠循規蹈矩,這部分我有自知之明,必須工作賺錢養活自己的人,一言不合就放暑假,看起來有多不理性。
Thumbnail
活著是持續地死亡與重生,因熟稔死去,知道該如何前行,每一天都湧出泉源般的勇氣。
Thumbnail
「未必有所成才算活著,只喜歡看天空、散步、吃披薩的人生也很好。我來這世界,只是為了看花怎麼開,水怎麼流,太陽怎麼升起,夕陽何時落下,經歷有趣的事,遇見難忘的人。」它提醒我們,即使不追求成就與成功,享受生活中的平凡與美好,同樣是值得珍惜的。 深度解讀自己在生活中過得好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未曾身處地獄,如何識得天堂。 未竟人事的掙扎: 追尋人生意義 人生是否有意義這個哲學難題,總似詛咒般纏繞著那些企圖打破常規、追求進步的人。有時看似有意義,有時又似乎毫無意義。 漸漸地,我意識到答案本身並不重要,更應該關注的是想追求答案的自己。 什麼時候、什麼原因導致我開始思考人生有沒有意義?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生命路必經失去,但依然有許多美好的事物等著我們去探索,這些令人興奮的事物就足以成為我們活下去的理由。與其花時間在尋找無形的「意義」與「價值」,不如好好地活在當下吧。
Thumbnail
生活有時候就像是一場沒有主線任務的開放世界遊戲。時間足夠長的話,人類甚至可能留不下一絲蹤跡。儘管這樣的想法聽起來悲觀,但我們可以活在當下並盡情享受生活。這篇文章討論了生命的本質並提出了作者的觀點。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生命的意義——第一章 林民堂在攀向人生巔峰的路途中,因為遭到合夥人的背叛而摔落深谷。雖然並未因此絕望,他卻發現自己已經不知道要為了什麼而活,幸好有個人及時向他伸出手,將他拉出了這個黑白的枯燥輪迴之中。
Thumbnail
年輕時或許沒有時間去思考生命的意義,但隨著年齡增長,人們開始更加關注這個問題。在文章中,一位長者分享了他對生命意義的看法,認為平靜就是人生的意義。透過思考人生中所發生的事情以及對待他人的態度,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和獲得內心的平靜。這種境界能夠成為人生的意義。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生是持續停下來思考再重新開始。當然說的是我自己的人生,不是普世的準則。雖然活得不夠離經叛道,但也活得不夠循規蹈矩,這部分我有自知之明,必須工作賺錢養活自己的人,一言不合就放暑假,看起來有多不理性。
Thumbnail
活著是持續地死亡與重生,因熟稔死去,知道該如何前行,每一天都湧出泉源般的勇氣。
Thumbnail
「未必有所成才算活著,只喜歡看天空、散步、吃披薩的人生也很好。我來這世界,只是為了看花怎麼開,水怎麼流,太陽怎麼升起,夕陽何時落下,經歷有趣的事,遇見難忘的人。」它提醒我們,即使不追求成就與成功,享受生活中的平凡與美好,同樣是值得珍惜的。 深度解讀自己在生活中過得好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未曾身處地獄,如何識得天堂。 未竟人事的掙扎: 追尋人生意義 人生是否有意義這個哲學難題,總似詛咒般纏繞著那些企圖打破常規、追求進步的人。有時看似有意義,有時又似乎毫無意義。 漸漸地,我意識到答案本身並不重要,更應該關注的是想追求答案的自己。 什麼時候、什麼原因導致我開始思考人生有沒有意義?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生命路必經失去,但依然有許多美好的事物等著我們去探索,這些令人興奮的事物就足以成為我們活下去的理由。與其花時間在尋找無形的「意義」與「價值」,不如好好地活在當下吧。
Thumbnail
生活有時候就像是一場沒有主線任務的開放世界遊戲。時間足夠長的話,人類甚至可能留不下一絲蹤跡。儘管這樣的想法聽起來悲觀,但我們可以活在當下並盡情享受生活。這篇文章討論了生命的本質並提出了作者的觀點。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生命的意義——第一章 林民堂在攀向人生巔峰的路途中,因為遭到合夥人的背叛而摔落深谷。雖然並未因此絕望,他卻發現自己已經不知道要為了什麼而活,幸好有個人及時向他伸出手,將他拉出了這個黑白的枯燥輪迴之中。
Thumbnail
年輕時或許沒有時間去思考生命的意義,但隨著年齡增長,人們開始更加關注這個問題。在文章中,一位長者分享了他對生命意義的看法,認為平靜就是人生的意義。透過思考人生中所發生的事情以及對待他人的態度,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和獲得內心的平靜。這種境界能夠成為人生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