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與不知道的態度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以下沒有對錯。但根據我的人生經驗,在討論事情時有時候會碰到這幾種態度。

1. 「連我都知道了,你怎麼可能不知道」

這樣的態度比較安全;不輕視對方、也能讓討論延續,但碰到對方「還真是不知道」的機率比較高。所以我寫的東西裡常會出現這句話。

2. 「我知道,但你一定不知道」

如果真的有那個自信,話是可以這麼說;有些人寫文章喜歡用「你一定不知道的XX」當標題,不過因此暴露出「其實你比大多數人都晚知道」的機率還蠻高的。

3. 「我都不知道了,你怎麼可能會知道」

這種說法比前一種還危險,耍笨率幾乎是100%。工作上有時候會碰到「這英文連我都看不懂了,老外怎麼看得懂」,但事實證明你的部下都看得懂,只有你看不懂,他們只是憋笑不好意思說而已。
這兩天的「監察院和國圖都有資料」其實也是類似的案例,你就知道有多危險。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84會員
    258內容數
    生涯橫跨科技、出版、行銷顧問業;曾創立過多家數位媒體,並擔任雜誌總編輯與社長。專注商管、網路、科技、語言、軍事等領域;曾任教大學中文系,並擔任電動車系統公司行銷長。目前為企業與新創公司媒體策略、產品行銷、語言應用顧問,提供品牌再造與中英文文案教學等服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傅瑞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看Netflix上的新片「二戰大事記彩色版」,看它的字幕翻譯看得有點痛苦。有時候令人看得痛苦的翻譯,不一定是譯錯,而是譯者「只會一種翻法」。
    接到一份對文案寫作的詢價,需求是:「帶有情感的,幽默的,讀完令人驚豔的故事。……希望看完文案就可讓人產生購買行為」;做了點功課看資料、並且仔細考慮之後,我先婉謝了這個案子。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地方的媽媽需要 ____ 」變成了一句網路流行語;有一說是來自PTT,但當然PTT不會是起源,只是因為那邊鄉民多,而鄉民正是起源處的大宗顧客來源。而這一切的開始,其實是場誤會。
    最近中美貿易戰打得激烈,美國政治圈的「廣編稿」開始多了起來;別以為美國的「智庫」、「研究機構」、「前白宮/國安/軍方官員」都很中立,官員只要一卸任、避過旋轉門條款,很多都會變成公關業者。
    我在某Facebook文案社團開始貼一些寫標語的經驗之後,有年輕朋友私下問我為什麼是現在的風格,而不是現在流行的所謂「爆款寫法」。其實,如果寫文案只想到如何吸睛,但那就太小看這份工作的影響力了。
    最近在流行討論「速讀」,甚至還有神乎其技的「量子波動速讀」什麼的。忝為小時候不小心跟風學過速讀的傢伙,我有一點想法。
    在看Netflix上的新片「二戰大事記彩色版」,看它的字幕翻譯看得有點痛苦。有時候令人看得痛苦的翻譯,不一定是譯錯,而是譯者「只會一種翻法」。
    接到一份對文案寫作的詢價,需求是:「帶有情感的,幽默的,讀完令人驚豔的故事。……希望看完文案就可讓人產生購買行為」;做了點功課看資料、並且仔細考慮之後,我先婉謝了這個案子。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地方的媽媽需要 ____ 」變成了一句網路流行語;有一說是來自PTT,但當然PTT不會是起源,只是因為那邊鄉民多,而鄉民正是起源處的大宗顧客來源。而這一切的開始,其實是場誤會。
    最近中美貿易戰打得激烈,美國政治圈的「廣編稿」開始多了起來;別以為美國的「智庫」、「研究機構」、「前白宮/國安/軍方官員」都很中立,官員只要一卸任、避過旋轉門條款,很多都會變成公關業者。
    我在某Facebook文案社團開始貼一些寫標語的經驗之後,有年輕朋友私下問我為什麼是現在的風格,而不是現在流行的所謂「爆款寫法」。其實,如果寫文案只想到如何吸睛,但那就太小看這份工作的影響力了。
    最近在流行討論「速讀」,甚至還有神乎其技的「量子波動速讀」什麼的。忝為小時候不小心跟風學過速讀的傢伙,我有一點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這次的論語目標又輪到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我發現我在大部分都的時候都可以做到這點,除了在與同學講話時,如果講到我聽不懂的話題,我可能會習慣性的表現出聽懂的反應。 這次的執行方法跟上次的很類似,就是在跟同學聊天時,聽到任何不懂的東西時,就要勇敢的問他們,或是去網路上查。 以下是我執行之
    你認為你說的話別人不會知道,其實都會知道。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時期的感悟,一直以來因自卑和擔憂而不敢問問題,在學習和追求知識的過程中也容易預設他人的立場,在人際關係和追尋知識的過程中建議:不要預設他人的立場、假設他人的言論沒有惡意,和善地表達自己的不適或需求。希望人生路上可以先成為自私的人,相信只有自己羽毛豐足且狀態穩定後才有能量可以愛身邊的人。
    Thumbnail
    你是一個邏輯清楚的人嗎? 每次與人溝通都可以先把所有事情想清楚嗎 那會不會常常發現大家跟不上你的節奏 反而落得一個不知道你在說什麼的囧境呢   其實當發生大家說不知道你在說什麼的時候 有兩種可能性 第一種是你真的邏輯沒有清楚,所以大家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第二種則是你的邏輯因為先想過
    天殺的這3個字。 很多時候,每每前輩,長輩,或是上司,主管,都會有交代的事項,或告知的重點,這時,你就會聽到有些同事們就會說...我知道。 當你在宣布之餘,或你再布達之餘,這時候的你,心裡有什麼想法? 我知道。 這3個字還不如一個好,或收到,要來的好多了。 千萬,不,最
    Thumbnail
    人在討論不確定的事情時,容易就此打住的原因,通常是覺得跟自己沒有直接關係,但如果這件事對自己很重要時,就會假設各種狀況,設想各種新的對策,想讓事情更順利的進行。 也就是說對方也一樣,當你們對話因為不確定因素而停滯時,善用假設某個前提,就能展開更多討論。 假設是一種允許我們在資訊不足的狀況下,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樣常聽到有人說這類的話? 「要是當初知道就好了。」 生活中難免會有這樣的念頭產生,我也會有,總有懊悔不已的時候。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不想問看似讓自己好像很笨,怕對方說出「你連這個都不懂?」的話,但其實這根本沒什麼,因為這表示你坦然的告訴對方,你就是對這個不懂,但你也沒有不懂裝懂。 真誠的發問以後,對方就算笑一笑但還是會告訴你,不但沒有損失,你反而會獲得更多對方的信任。 承認自己的無知,其實是智慧的展現 承認自
    Thumbnail
    這幾天在跟伙伴討論工作時,看到對方若有所思,詢問一下是否瞭解,得到肯定沒問題的答案。為了慎重起見,跟對方重複確認一下內容,發現果然有些關鍵遺漏,並且與交辦狀況出入甚大。讓我不禁思考,所謂「懂了!」到底是否真的「懂了」?
    這次的論語目標又輪到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我發現我在大部分都的時候都可以做到這點,除了在與同學講話時,如果講到我聽不懂的話題,我可能會習慣性的表現出聽懂的反應。 這次的執行方法跟上次的很類似,就是在跟同學聊天時,聽到任何不懂的東西時,就要勇敢的問他們,或是去網路上查。 以下是我執行之
    你認為你說的話別人不會知道,其實都會知道。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時期的感悟,一直以來因自卑和擔憂而不敢問問題,在學習和追求知識的過程中也容易預設他人的立場,在人際關係和追尋知識的過程中建議:不要預設他人的立場、假設他人的言論沒有惡意,和善地表達自己的不適或需求。希望人生路上可以先成為自私的人,相信只有自己羽毛豐足且狀態穩定後才有能量可以愛身邊的人。
    Thumbnail
    你是一個邏輯清楚的人嗎? 每次與人溝通都可以先把所有事情想清楚嗎 那會不會常常發現大家跟不上你的節奏 反而落得一個不知道你在說什麼的囧境呢   其實當發生大家說不知道你在說什麼的時候 有兩種可能性 第一種是你真的邏輯沒有清楚,所以大家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第二種則是你的邏輯因為先想過
    天殺的這3個字。 很多時候,每每前輩,長輩,或是上司,主管,都會有交代的事項,或告知的重點,這時,你就會聽到有些同事們就會說...我知道。 當你在宣布之餘,或你再布達之餘,這時候的你,心裡有什麼想法? 我知道。 這3個字還不如一個好,或收到,要來的好多了。 千萬,不,最
    Thumbnail
    人在討論不確定的事情時,容易就此打住的原因,通常是覺得跟自己沒有直接關係,但如果這件事對自己很重要時,就會假設各種狀況,設想各種新的對策,想讓事情更順利的進行。 也就是說對方也一樣,當你們對話因為不確定因素而停滯時,善用假設某個前提,就能展開更多討論。 假設是一種允許我們在資訊不足的狀況下,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樣常聽到有人說這類的話? 「要是當初知道就好了。」 生活中難免會有這樣的念頭產生,我也會有,總有懊悔不已的時候。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不想問看似讓自己好像很笨,怕對方說出「你連這個都不懂?」的話,但其實這根本沒什麼,因為這表示你坦然的告訴對方,你就是對這個不懂,但你也沒有不懂裝懂。 真誠的發問以後,對方就算笑一笑但還是會告訴你,不但沒有損失,你反而會獲得更多對方的信任。 承認自己的無知,其實是智慧的展現 承認自
    Thumbnail
    這幾天在跟伙伴討論工作時,看到對方若有所思,詢問一下是否瞭解,得到肯定沒問題的答案。為了慎重起見,跟對方重複確認一下內容,發現果然有些關鍵遺漏,並且與交辦狀況出入甚大。讓我不禁思考,所謂「懂了!」到底是否真的「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