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數位轉型 ↠ 企業版的中年轉型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自覺是轉變的開始…
身為一位大叔年紀的工作者,非常害怕聽到「中年失業」、「中年轉型」這類充滿不確定性的話,偏偏市場上又流行一堆 up or out 的恐嚇言論,嚇得大叔我花容失色但又不得不認真的面對;通常在面對這件事的時侯,也是在覆盤自己人生的時候。
  • 重新的找找自己還有什麼價值,並修正一下自己的人生目的。
  • 想想自己還可以如何營生,以及如何去創造或維護這個營生的條件。
  • 如果營生的手法之一是產生新的斜槓,也要認真研究一下這些新的客戶會在那兒出現。
以上的三件事,其實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就是《重新定位企業的目的》、《平衡穩定與創新之間的兩難》還有《重新尋找顧客甜蜜點》,每件事講起來都很好理解,但困難的都是如何讓這些事可以形成正向的循環並持續的改善體質。

以筆者粗淺的醫療知識來看,發現其實企業跟人是一樣的,都會有血液循環的狀況,一但循環的不好,沒有給出對的、適當的養份,器官先會受損,嚴重的可能會壞死並影響其他的器官;另外,很多的器官功能不正常了,並不會非常明顯的反映出來,總是要等到明顯的徵狀才會被注意到;最後,每個器官所需的、職責並不相同,有些負責持續的創造,有些則負責讓某些東西消失和汰換,而對於所有老闆的困難是,人體透過了千萬年的演化,建立起了完善、可以自我療癒的系統;而我們只能用有限的生命和時間,去形塑這千萬年所累積的內涵,重點是外在條件的演化速度又遠遠的超越大自然演化的速度;更別提有一堆豬隊友在做很多逆演化的事情了。

為何要重新定位企業的目的? 願景使命不過是貼在牆上的標語罷了?

有時在一些分享的場合或課程中,筆者會很故意的挑戰和詢問來參與的夥伴:「請用一句話說明公司的核心價值」、「請用一段話說明你手上的這支產品的TA及價值主張」,而且我只給對方 3-5 秒猶豫的時間,因為沒有辦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反應,表示這件事在工作上不具任何價值或意義,但這件事不是員工的錯,是主管和老闆需要負起責任的事,這個是我會用的起手式之一,可以讓我轉場和強調我想講的重點,但換個角度講,這也是另外一種悲哀,因為它的鐵效果證實了其實很多人根本不重視這件事。

為何這件事沒有效果,有很大一部份的原因是,寫的都是屁話,例如:「成為顧客心中首選的公司」、「傳播樂觀的力量」,第一句話過於空泛,難以連結公司實際的作為;第二句也解釋不了要提供給顧客的價值或存在的理由;另外,有一個觀察是有趣的,在公司很小或是新創的時侯,創辦人的價值觀及目的會等於公司的價值觀及目的;因此,人們會衝著創辦人而來;但隨著公司長大,公司的人格開始參雜了其他主管們的價值和目的時,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 ?

還記得筆者之前創業時,其實當時的公司很小而且還待在共創空間中,但很豪氣的發出了百萬年薪的員工募集;當時來面談的,有一位讓我印象很深刻,一開口就表明他不是來應徵的,只是很好奇這麼小的公司到底是那個腦袋有洞的人竟然會這樣找人,順便來交個朋友,就在我們聊了一個小時左右,他隔天就向原公司提辭呈並成為我後來創業的共同創辦人之一;但隨著公司慢慢的長大,我體會到過去這些人因為我而來;但如果我不在了或者公司大到我已經沒有辦法讓每個人能認識我理解我時,我要如何凝聚人群呢? 就在那一個瞬間,我突然理解,把【公司存在的目的】融入重要的宣言中、加到執行的判斷中、結合到日常的工作中,這些都是對齊團隊的方向的開始。
空泛不明確的宣言確實是個屁;反過來說,一份〈做得到〉的目的宣言,會使得員工認同、激發熱情並可以此校準策略和發展組織的核心。

兼容創新及平穩不難;但要同時並蓄就需要智慧

筆者常常拿《復仇者聯盟-英雄內戰》中,美國隊長和鋼鐵人的衝突來談立場、思維模式或性格的不同,而應對這些衝突的第一步是要試著去理解對方,才比較好對症下藥;回到組織中,追求平穩及追求創新,基本上的邏輯和這件事是非常相似的,追求平穩的,會對於量化、可預測、控制、效率等等的觀點有高度的接受,對於風險的態度或容忍度也容易傾向趨向厭惡或保守;相較追求創新,就對於質化、可能性、變化、效益等等的觀點比較認同,對於風險也是持相反的態度。

這兩種思維放在一起當然沒有問題,但總會有個強弱、傾向、取捨而導致另外一方的衰弱,通常倒的一方會是創新這裡,因為踏出舒適圈總是難一點;另外一個痛苦的狀況會在於《套用了錯誤的評價模式》;例如:筆者曾經協助處理一個新產品的開發,由於過去也沒有累積相應市場的資訊可供參考,因此傾向於用 Lean 的概念去進行這項產品的研發,選了這個做法之後,還是躲不過整體 ROI 的追殺,請別誤會以為我不重視數字,事實上,就因為不確性高,所以推出多個小型的 MVP 去驗証和確認,並從中觀察數字的累積,才會有底氣逐步的放手和投入,而這個觀念的刷新就是花了不少的時間。

另外一件需要智慧處理的,會在於績效的認定,跟評價的模式遇到的問題相同;只是一個評的是「事」;這裡評的是「人」;因為事情的特性不盡相同,所以統一的績效評核也容易產生不良的後果,例如:刻意營造不見得有助益目標的虛榮指標。無法達成公司的目標是一個層次;但更棘手的是傷害了員工的心理資本而不自知,於是,故事就會很像是這樣「xxx公司大肆宣告yyy產品/專案;yyy告急,團隊頻換;xxx公司宣告失敗」,甚至依據天下雜誌這篇文章〔麥肯錫報告:只有3%公司能成功,數位轉型難在哪裡?〕,其中感覺到數位轉型有成效的主管是 14%,但成功完成數位轉型的企業比例只有 3%,所以也不難理解上述的故事為何一直在我們身邊出現。
不同的策略工具都有不同的適用場合,
不要拿到槌子,就習慣把所有的東西都當成釘子

新創要學的第一課是跟你的客戶混在一起;但你有多久沒有直面你的客戶了?

拜科技之賜,現在的客戶形象和邊界同時間既模糊又清楚。模糊是在於過去用傳統的人口指標(如地區、年齡、收入等等)去定位客戶,會發現其實過去的準確度以現在的標準來說,真得不太準;但清楚的是也因為科技、社群等等的資訊收集能力上升,使得描繪客戶的行為變得清晰而容易,而這件事也加速了、促成了行銷的變化;可是在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過程中,和客戶混在一起其實是非常花錢的一件事。
新創要學會的第一件事是,
在產品還沒生產前就要確保它能賣得出去。
新創為了能確保東西賣得出去,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去挖掘使用者行為、隱含的價值並建立起產品的壁壘和可以擴大的模式;對於已經進入市場的企業,用這樣的手法似乎有點不太聰明,但直面客戶,是粗暴而直接的先行指標,在遇到危機時,可以提前反應避免危機的擴大;更何況現在因數位化而影響了客戶的遷徙和聚落,可能都和當初我們所認識的客戶不同了。
持續的認識客戶絕對是保持企業競爭力的手段之一,
但要聰明一點的運用工具產生更多的槓桿或新關係。
avatar-img
17會員
16內容數
經營博奕在台灣當然是違法的,但為何還是有那麼多博奕相關的公司在台灣? 這裡不談國內的公司;只談國外進來的公司(因為我也不想被查水表、也不想被做成消波塊),但是會聊聊我聽到、知道的博奕圈裡的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衛。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轉型可能伴隨創新;但不代表一定要創新 既然是摻雜的數位而進行的轉型,勢必會對所謂的 “舊思維” 形成一種挑戰;或許你也曾經聽過類似的話:現在沒有人在用紙本了、新的公司都用app來做吶、這樣做的效率太差…等等,針對過去所形成的做法,進行一系
世上有種困難叫:老闆不覺得這個很難、 主管不想背負這個困難,還有計劃主持人認為廠商或顧問要處理你的困難。 身為一個創新創業的顧問,實在不太願意承認數位轉型比創業難;但身為同時又在做數位轉型的教練和執行者,我很想告訴大家,數位轉型還真他X的難啊。
你要的是 「數位化」 還是 要 「轉型」  ?? 公司在不同的情境下,對於數位轉型的 「感受和期待」 可能會不同,也因此會導致了各式各樣的執行狀況和挑戰… 如果你去網路上找數位轉型,大概都會先出現的是 ERP 相關 或 管顧公司的銷售性質文章,多半從組織、策略面切入,再掛鉤自己能提供的服務。但是另人
轉型可能伴隨創新;但不代表一定要創新 既然是摻雜的數位而進行的轉型,勢必會對所謂的 “舊思維” 形成一種挑戰;或許你也曾經聽過類似的話:現在沒有人在用紙本了、新的公司都用app來做吶、這樣做的效率太差…等等,針對過去所形成的做法,進行一系
世上有種困難叫:老闆不覺得這個很難、 主管不想背負這個困難,還有計劃主持人認為廠商或顧問要處理你的困難。 身為一個創新創業的顧問,實在不太願意承認數位轉型比創業難;但身為同時又在做數位轉型的教練和執行者,我很想告訴大家,數位轉型還真他X的難啊。
你要的是 「數位化」 還是 要 「轉型」  ?? 公司在不同的情境下,對於數位轉型的 「感受和期待」 可能會不同,也因此會導致了各式各樣的執行狀況和挑戰… 如果你去網路上找數位轉型,大概都會先出現的是 ERP 相關 或 管顧公司的銷售性質文章,多半從組織、策略面切入,再掛鉤自己能提供的服務。但是另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人會考慮在中年階段轉型創業。這一階段的創業者通常擁有豐富的職場經驗和資金儲備,但同時也面臨著不同於年輕創業者的挑戰。了解中年創業的準備工作和潛在風險,能夠提高成功的機率並降低失敗的風險。
Thumbnail
中年轉型危機 — 你敢按下自己人生的暫停鍵嗎 中年,是特別容易身心靈壓抑到一定程度,突然宣告不治…喔不是,是宣告抗議的微妙年紀。 你會在某一天醒來,忽然厭倦日復一日的奔忙、突然懷疑起自己究竟為誰辛苦為誰忙? 忽然討厭起自己,為何不是活成本來想要的人生? 將自己的人生按下暫停鍵,拋
Thumbnail
某日和心理諮詢師談,聽到對方說:「妳現在所經歷的是人生很重大的事件和轉折:中年失業和中年轉職。何況妳是一次面臨兩個,那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啊,原來我步入中年了啊,一直以為中年失業、中年轉職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在我身上呢!而且我會做廣播做到退休呢!殊不知正遭逢著所謂的中年危機。
Thumbnail
安可職涯這本書針對熟齡世代提供了針對性的職涯規劃、發展策略,並強調重塑職業觀念。此外,書中也提供了實用的工作轉換策略。這本書鼓勵讀者積極面對變化,並且擁抱在職涯中後期可能出現的新機會。
Thumbnail
在決定轉職前,你是否真正思考過轉職的原因?逃避不良環境與豬隊友抑或是為了實現職涯目標?透過經驗分享,文章提醒讀者每份工作都有好壞,重點是尋找自己所追求的目標並願意承擔不喜歡的部分。
Thumbnail
不論是企業長期經營的世代交替或者是短期策略的政黨輪替,都會有一番人事的振盪;不論是良禽擇木而棲或是換血新氣象,建議你檢視自己下面幾項條件,盡早自我評估自己離震央有多近
Thumbnail
轉職過程中 難免會猶豫 徬徨 對與錯? 職涯就像重大決策 有認識一位老前輩約50歲 他總是很準的能跟上科技浪頭的轉換 當然他身價不斐 這個世道 已經不適有一家公司能養你安穩到老的舊思維 你需要不斷前進 充實自我 我自己當然也會想很多 後來我會告訴自己 想3天就去做 但要有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職業生涯規劃對於個人職業發展的重要性,並提供瞭如何找到方向感的方法。內容包括產業發展、職場關係、是否被聘用和找到職場方向感等建議。
Thumbnail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人會考慮在中年階段轉型創業。這一階段的創業者通常擁有豐富的職場經驗和資金儲備,但同時也面臨著不同於年輕創業者的挑戰。了解中年創業的準備工作和潛在風險,能夠提高成功的機率並降低失敗的風險。
Thumbnail
中年轉型危機 — 你敢按下自己人生的暫停鍵嗎 中年,是特別容易身心靈壓抑到一定程度,突然宣告不治…喔不是,是宣告抗議的微妙年紀。 你會在某一天醒來,忽然厭倦日復一日的奔忙、突然懷疑起自己究竟為誰辛苦為誰忙? 忽然討厭起自己,為何不是活成本來想要的人生? 將自己的人生按下暫停鍵,拋
Thumbnail
某日和心理諮詢師談,聽到對方說:「妳現在所經歷的是人生很重大的事件和轉折:中年失業和中年轉職。何況妳是一次面臨兩個,那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啊,原來我步入中年了啊,一直以為中年失業、中年轉職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在我身上呢!而且我會做廣播做到退休呢!殊不知正遭逢著所謂的中年危機。
Thumbnail
安可職涯這本書針對熟齡世代提供了針對性的職涯規劃、發展策略,並強調重塑職業觀念。此外,書中也提供了實用的工作轉換策略。這本書鼓勵讀者積極面對變化,並且擁抱在職涯中後期可能出現的新機會。
Thumbnail
在決定轉職前,你是否真正思考過轉職的原因?逃避不良環境與豬隊友抑或是為了實現職涯目標?透過經驗分享,文章提醒讀者每份工作都有好壞,重點是尋找自己所追求的目標並願意承擔不喜歡的部分。
Thumbnail
不論是企業長期經營的世代交替或者是短期策略的政黨輪替,都會有一番人事的振盪;不論是良禽擇木而棲或是換血新氣象,建議你檢視自己下面幾項條件,盡早自我評估自己離震央有多近
Thumbnail
轉職過程中 難免會猶豫 徬徨 對與錯? 職涯就像重大決策 有認識一位老前輩約50歲 他總是很準的能跟上科技浪頭的轉換 當然他身價不斐 這個世道 已經不適有一家公司能養你安穩到老的舊思維 你需要不斷前進 充實自我 我自己當然也會想很多 後來我會告訴自己 想3天就去做 但要有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職業生涯規劃對於個人職業發展的重要性,並提供瞭如何找到方向感的方法。內容包括產業發展、職場關係、是否被聘用和找到職場方向感等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