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7|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其實教兒童主日學不用備課

  我們總是羨慕「他有我沒有」的東西,基督教圈子裡亦然。
  第一代基督徒可能會羨慕「信二代」有一個可以分享信仰的家庭;二代可能會羨慕第一代自己遇見了神、找到信仰的經歷。
  但是這種「看碗外」的想像,往往是因為無知才被編織的過於美麗。香氣固然誘人,鍋蓋一掀開,未必真如預期般的美味。
  對老亞而言,羨慕兒童主日學即是一例。
  對一些成人之後才成為基督徒的弟兄姊妹而言,從小就在神的真理以及恩典中成長、學習當走的道路,到老都不偏離,簡直像是一尊閃亮的黃金雕像,令人目眩神迷而心嚮往之。
  真是如此嗎?對老亞來說,未必。
  主日學的經驗當然不是負債,但是也不像一些人所想像的,全然是資產,供成人基督徒盡情取用。
  首先,人的記憶力沒有那麼好。「余憶童稚時」在腦海中亮起來的情節固然耀眼,但也顯示了大部分的過去其實是處於不可見的幽暗之中。
  在老亞的這一大片幽暗之中,充滿了主日學老師上課的片段。如果看官已然淡忘小學上過的課,又為何期待成年的基督徒會記得主日學時教過什麼,甚至還從中汲取靈命的養分?
  我們可能還記得玩了什麼遊戲、吃了什麼點心、誰褲子拉鍊沒拉,但到底是巴比倫還是亞述滅了以色列或是猶大,早就隨風而去。
  那麼,老亞的主日學老師究竟是費盡心思備課還是當天臨場發揮,真的有差嗎?
  當然,看官可以辯駁:這不構成怠忽職守的理由。有些服事只要在當下有意義就好了,何況這些經歷日後會如何被神所用,又豈是我們能知道的?
  其實忘了主日學教過什麼,有時候還是最好的結果,因為有時候造成麻煩的是記住了什麼。
  誤以為東方「三」博士之存在,還可以一笑置之;如果對整個世界和信仰的定位有了誤解,如何是好?
  對一個還在認識世界的稚嫩生命來說,要怎麼認知到這個世界是惡?是敵對神?甚至自己就是敵對神的?耶穌的死要怎麼不顯得廉價、不只是另外一個故事?
  反之,如果從小就深陷在「自己是罪人」的執念中,只知道神的憤怒而沒有體會到神的愛,對於自己過度的病態苛責,這樣受到恐懼挾制的生命恐怕也不是神所樂見的。
  在老亞忝任主日學老師的時候,就陷於這樣的困境中。第一印象很重要,而神和人之間應該只有一位中保,我是誰,憑什麼硬要卡在孩子和基督中間呢?
  如果因為我這不稱職的介紹人之無能、錯誤或怠惰,使得遇見神、認識神這原本該是美好無比的之體驗受了玷汙,而且一輩子難以抹滅(孩子的另一項頭痛特質),該當何罪?
  所以老亞覺得,主日學老師備不備課,其實也沒差。或許在兒童時代,信仰相關的知識、純正神學之傳授並非靈命栽培的首要任務。
  當孩子跑到自己面前,耶穌也沒有先質問「你們覺得我是誰」,就只是給予祝福。
  與其急著讓小孩成為「聖經知識王」,不如發展關係,讓小朋友多玩玩,彼此之間形成羈絆,長大之後成為信仰中彼此扶持的夥伴。
  一代基督徒看見的,那些從小在主日學長大,成人之後繼續在教會裡活蹦亂跳的基督徒,其實多少是「倖存者偏誤」的結果。因為在外面也有不少主日學長大的孩子,只是如今教會與他們再也無關。
  如同老亞上一篇文所述,教會能否留住人,還是得看人際關係。
  如果主日學老師滿有恩賜,每次上課講的小孩痛哭流涕,刻骨銘心,當然也很好。如果力有未逮的,也不用太難過。讓小孩有個快樂的時光,禮拜天願意來教會,而不是被父母硬抓來的,這樣也庶幾無愧了。
  讓父母得以安心在禮拜中昏昏欲睡,不用擔心自己的小孩發生意外,功勞還小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