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0|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患得患失的你,越來越累的他

既然是深夜,那一定要發抱怨文XD。
演講場合充滿各式父母,其中一種是很認真教養孩子、家庭正常和樂但偏偏孩子才小學階段就越來越沒動力的類型;家長們感到疲憊、沮喪卻又奮力不懈想捲土重來的心,一開始的確讓我蠻感動的,現場花時間好好聽他們的問題,想知道自己能幫什麼忙。
不過聽完幾輪下來,有些事情不太對勁,我發現他們有些「共通點」。
首先,他們想聽你意見,但每當我說的時候會強調「喔,這我之前有想過。」
對,你有想過,但你沒做過。那你為什麼沒做呢?這時他們就會提出新的疑問或提案來逃避問題;不好意思,你就算什麼都有想過也不重要,反正最後還不是回到原點,按照原本模式教養小孩,那我跟你清談什麼?說完希望我拍拍你的肩,安慰你真是個好爸媽,然後就療癒釋放、自我感覺良好了嗎?
你應該問我的是:「為什麼我沒辦法做呢?」、「我想這麼做但因為….,該怎麼解決這阻礙呢?」、「為什麼我做了卻沒有預期效果呢?這中間有出什麼問題嗎?」
另一個通病就是他們什麼都想要。既要當個「開明溝通」的父母,又希望孩子能「順從引導」;既要孩子有體制外的獨立思考、靈活博學,又捨不得放棄體制內的耐力訓練與名校光環,於是很多孩子唸的是體制外三點半下課,然後直衝補習班補習,或者一下子看到人家運用3C教孩子就要跟著學,後來看了另一種放養說法覺得沒有必要這樣就不了了之。說穿了是看你高興信啥做啥,加上一頭熱的毛病。這樣出爾反爾、患得患失,你到底相信什麼?還是只要能救你的神通通都相信?
這不就是典型的「朝令夕改」,說好的信任呢?孩子難道是你的隨興實驗?
孩子真的很累。為了應付你搖擺不定的決心,他們必須重新適應某個決策之後的所有「結果」,可能包括新的環境、學習方式、老師同學、還有你頓時換了一套的價值觀。
孩子真的迷惑。你今天說成績不重要,發展興趣探索人生最要緊,但是對於考試成績卻難以釋懷,覺得孩子不夠積極向上;孩子一天就24小時,他的心情可能沒辦法立刻切換,畢竟能動能靜、動如脫兔靜如處子的人少之又少,你到底要他先做什麼?
孩子乾脆放空。反正不知道你哪天又有甚麼新的論述、說又說不過你,反正每次都被說服,那何必掙扎?一切等你安排就好,能做就做,做不到就這樣囉。
曾經有位家長私訊給我,詢問到底是要唸蒙特梭利還是雙語幼兒園比較好?我只回答一句,誠實面對自己或家庭的價值觀,如果你沒有把握自己的信念、沒有辦法抵抗家族旁人的影響,那就不要欺騙自己,如果只為了想要給孩子快樂童年但又希望小一學習表現能符合或超乎傳統標準,那我能預見孩子的辛苦。這位聰明的家長一點就通,馬上就心領神會告訴我,這樣他已經知道答案了。
不論你是任何價值觀,都有能力讓孩子覺得幸福快樂;孩子的無力感與學習動機,除了學習方式之外,部分來自於對自我的掌控感與實現程度。
這並不意味著要讓孩子決定一切,而是他們能處在一種清楚、具有邏輯的生活脈絡,像是黑夜裡扶著牆一樣,有個安穩的依靠但仍然能探索前進,直到有天放手獨立。沒有了這面牆,想在黑夜裡保持安全,要不就站著別動、要不就聽命於人,不是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