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物-重新建構你所認識的世界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原報導於:2018-02-23
編採:鄭詠心 責任編輯:錢佳玥
如果能與國中時的自己面對面,你會想建議他什麼?
資訊透過網路爆炸性傳播,批判性思考已然成為這個世代所必備的能力之一。意識物 Consciousness,嘗試以多元的設計方法呈現科學知識的跨領域科學寫作平台因應而生。意識物的編輯部門成員跨足計算科學、社會科學及生命科學與心智哲學等領域,設計部門則涵蓋建築、工業設計及商業設計等相關背景的夥伴。
意識物這次參展雜學校的主題——「賽伯格」,主要探討網路與思考的結合。攤位佈置成一個臥室,桌上擺放著筆電、書本和人腦模型,播放著重拍的音樂,感覺可以一窺這個臥室主人的個性。攤位工作人員很有個性地隨著音樂擺動,向你介紹現場掃描QRcode後,就會有活動專屬帳號用messenger與你對話問答,幫你導覽。
「科學研究是嘗試用可以被理解的語言來描述未知且無法形塑的世界。」
編輯成員之一就讀台大心理學系的林啟翔,是意識物團隊的編輯之一,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科學,他認為科學其實是有邏輯、有系統的一門學問,世界上需要用科學來解釋的事物、跡象不勝其數,沒有科學,世界對人類來說是暗的,但他也表示,有了科學,世界也不會因此有光。意識物團隊每個人都有自己相信的一套科學觀,但每個夥伴的信念都圍繞在必須讓人們以不同角度更加認識科學。
「在學校的主修課程也跟科學息息相關,跟不同領域的朋友解釋自己在學甚麼的時候真的很苦惱,因為隔行如隔山,但科學存在於生活與國家發展,像他們透過比較淺顯易懂的呈現方式讓大家一目了然,這樣的溝通會越來越重要吧。」瀏覽雜學校展覽的台北科技大學學生的沈佑宇在意識物的攤位認真地研究臥室,也和在場的工作人員聊得頗有心得。另一名編輯成員,就讀台大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的施學甫也認為科學研究是嘗試用可以被理解的語言來描述未知且無法形塑的世界。
意識物團隊人員。 照片提供 / 意識物
「教育傳遞的是理解生活的觀點,學習建構的是認識世界的知識。」
科學在這個事實漸趨被棄擲的世代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在資訊爆炸的今日,我們需要的是怎麼樣的科學教育?而如果大部分的學生、民眾習於從媒體或網路接受科學知識,那我們又要如何審視這些媒介的可信程度,從而獨立地思考社會上的科學議題和相關決策? 總編輯邢懷安提出這些急需社會及教育業者看待的議題,並表示教育傳遞的是理解生活的觀點,學習建構的是認識世界的知識,意識物所做的就是帶你探討網路與思考該如何結合。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5會員
214內容數
雜學校以全新姿態推出Daily互動交流平台,每個月提出一個主題線上策展,主要以圖文方式呈現,包含「不太乖」的議題設計,還有各種主流媒體不敢講的犀利教育評論、教育產業以及多元國際觀點,打造多元深度的教育垂直交流平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雜學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臺灣地處亞熱帶地區,能見雪的機會寥寥無幾,即使寒流來襲,高山降下白皚皚的瑞雪,也只是曇花一現,無法積雪成適合的雪道。在這樣的環境下,台灣人對於滑雪運動可說是既嚮往又陌生,大多數接觸滑雪的管道只限於旅遊中的體驗,卻未曾把滑雪當成可以融入生活中的運動。
近來教育改革的風氣吹進了臺灣的體制內教育中,其中科學教育更是著重的領域,新的科學教育目標希望學生不單只是學習科學相關知識,更希望學生能透過科學的邏輯與方法去發現問題及訓練解決問題的能力。
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又稱VR)藉由頭戴式的裝置能讓視線有360度無死角的實境畫面,再搭配其他感官裝置,讓使用者進入一個擬真的世界,身歷其境。2016年被稱為VR元年,學界和許多商業公司開始投入VR研究並開發應用領域。仁愛國中更開始引進研發VR並運用在教學上。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我們需要加入更多社會的善意。」Ryan與我聊了一個下午,面對教育議題,他將理想與現實邏輯化,與我討論現況、解方以及他對未來熾熱的狂想。 作為接棒啟蒙計畫的共同創辦人, Ryan還有正職的工作得要忙錄,但他選擇在每天緊繃的時間內,騰出心力為台灣教育多做一點事,就像是雜學校團隊,
臺灣尤努斯基金會於2015年成立,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博士授權在台成立,旨在協助在地貧窮線以下的人民,以及偏鄉居民、原住民、殘疾人士、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學童、外籍配偶家庭等新住民群眾團結起來,推廣並發展社會型企業,並提供弱勢對象更多工作模式及機會,進而脫離貧窮,不再是社會被忽視的一群。
人類的大腦分成左腦與右腦,左腦主管文字與理解;右腦則主管圖像與想像力。右腦較於左腦具有大量的記憶功能,但是大多數人普遍習慣使用左腦,因此忽略了右腦可以為我們帶來更有效率資訊處理的可能。而cupos享畫提倡,「開發右腦」可以運用「視覺圖像紀錄」的方式訓練我們的記憶方式。
臺灣地處亞熱帶地區,能見雪的機會寥寥無幾,即使寒流來襲,高山降下白皚皚的瑞雪,也只是曇花一現,無法積雪成適合的雪道。在這樣的環境下,台灣人對於滑雪運動可說是既嚮往又陌生,大多數接觸滑雪的管道只限於旅遊中的體驗,卻未曾把滑雪當成可以融入生活中的運動。
近來教育改革的風氣吹進了臺灣的體制內教育中,其中科學教育更是著重的領域,新的科學教育目標希望學生不單只是學習科學相關知識,更希望學生能透過科學的邏輯與方法去發現問題及訓練解決問題的能力。
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又稱VR)藉由頭戴式的裝置能讓視線有360度無死角的實境畫面,再搭配其他感官裝置,讓使用者進入一個擬真的世界,身歷其境。2016年被稱為VR元年,學界和許多商業公司開始投入VR研究並開發應用領域。仁愛國中更開始引進研發VR並運用在教學上。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我們需要加入更多社會的善意。」Ryan與我聊了一個下午,面對教育議題,他將理想與現實邏輯化,與我討論現況、解方以及他對未來熾熱的狂想。 作為接棒啟蒙計畫的共同創辦人, Ryan還有正職的工作得要忙錄,但他選擇在每天緊繃的時間內,騰出心力為台灣教育多做一點事,就像是雜學校團隊,
臺灣尤努斯基金會於2015年成立,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博士授權在台成立,旨在協助在地貧窮線以下的人民,以及偏鄉居民、原住民、殘疾人士、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學童、外籍配偶家庭等新住民群眾團結起來,推廣並發展社會型企業,並提供弱勢對象更多工作模式及機會,進而脫離貧窮,不再是社會被忽視的一群。
人類的大腦分成左腦與右腦,左腦主管文字與理解;右腦則主管圖像與想像力。右腦較於左腦具有大量的記憶功能,但是大多數人普遍習慣使用左腦,因此忽略了右腦可以為我們帶來更有效率資訊處理的可能。而cupos享畫提倡,「開發右腦」可以運用「視覺圖像紀錄」的方式訓練我們的記憶方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一個是嚴格的科學,另一個則涉及主觀體驗——然而,近年來,科學家和哲學家們開始探索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交集。通過對這些問題的進一步思考,我們可以邁向更為全面的宇宙觀,重新定義我們在這個多維宇宙中的位置。
Thumbnail
一個大我分成不同的小我在整個宇宙中進行著人生體驗?!如今在現代科學與哲學的交匯點,意識與宇宙的關係成為了一個令人著迷的研究領域。傳統上,科學和哲學將意識與宇宙分開討論,但近年來,跨學科研究開始探討這兩者之間的潛在聯繫。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討宇宙意識的假說和量子力學與意識的關係,為讀者提供一種新的視角。
心創造了實相,能量回應了你的專注信念 我們也是有能力能夠「塌陷」進無限多個可能的實相。這意味著,量子場中包含著這麼一個實相,是完全符合你想要有的未來。身為觀測者的你,一旦思想和感受一致,將可以用心靈來塌陷量子粒子,以構成你想要體驗的那個物理事件成真。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對意識和物質之間的關係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物質是一切的基礎,意識只是物質世界中的一種現象。這種觀點被稱為物質主義或實證主義。根據這一觀點,我們的思維、感受和意志都是由大腦中的物理和化學過程決定的。 另一方面,也有些人相信意識是超越物質的存在。他們認為,物質世界可能只是一
Thumbnail
「意識」,生命最基本的核心。如果祂有話跟我們說,祂會說什麼? “意識”自己現身說法,讓我們來聽聽祂是怎麼說的。
最近, 我偶然發現了量子糾纏的概念,粗糙地翻了翻資料科普一下,結果卻不小心掉進坑裡。 於是,我開始想到了以下一大堆奇怪的問題,儘管以我目前的智慧無法解答 ,只是純粹做個記錄罷了。 在宇宙的廣闊中,存在著多個維度,若其中包括由意識所掌控的精神世界,或許潛藏在黑洞深處,以及由我們的意識所投射出的現
Thumbnail
人類的意識很大的機率是在四維空間運行,然後生活在三維空間的(人類)腦神經元不斷運作,download接受意識的訊號
Thumbnail
神經科學大師剖析感受、心智與意識之間關係的科學證據
Thumbnail
毀三觀,指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受到顛覆的看法所改變或影響。《世界觀》一書正是一本人類世界觀更迭的演化史。從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談起,到後來的牛頓力學的世界觀、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世界觀、以及當代量子力學的世界觀。說明過去被堅信是鐵一般事實的世界觀,是如何慢慢的受到新的證據、新的儀器、新的理論等的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一個是嚴格的科學,另一個則涉及主觀體驗——然而,近年來,科學家和哲學家們開始探索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交集。通過對這些問題的進一步思考,我們可以邁向更為全面的宇宙觀,重新定義我們在這個多維宇宙中的位置。
Thumbnail
一個大我分成不同的小我在整個宇宙中進行著人生體驗?!如今在現代科學與哲學的交匯點,意識與宇宙的關係成為了一個令人著迷的研究領域。傳統上,科學和哲學將意識與宇宙分開討論,但近年來,跨學科研究開始探討這兩者之間的潛在聯繫。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討宇宙意識的假說和量子力學與意識的關係,為讀者提供一種新的視角。
心創造了實相,能量回應了你的專注信念 我們也是有能力能夠「塌陷」進無限多個可能的實相。這意味著,量子場中包含著這麼一個實相,是完全符合你想要有的未來。身為觀測者的你,一旦思想和感受一致,將可以用心靈來塌陷量子粒子,以構成你想要體驗的那個物理事件成真。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對意識和物質之間的關係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物質是一切的基礎,意識只是物質世界中的一種現象。這種觀點被稱為物質主義或實證主義。根據這一觀點,我們的思維、感受和意志都是由大腦中的物理和化學過程決定的。 另一方面,也有些人相信意識是超越物質的存在。他們認為,物質世界可能只是一
Thumbnail
「意識」,生命最基本的核心。如果祂有話跟我們說,祂會說什麼? “意識”自己現身說法,讓我們來聽聽祂是怎麼說的。
最近, 我偶然發現了量子糾纏的概念,粗糙地翻了翻資料科普一下,結果卻不小心掉進坑裡。 於是,我開始想到了以下一大堆奇怪的問題,儘管以我目前的智慧無法解答 ,只是純粹做個記錄罷了。 在宇宙的廣闊中,存在著多個維度,若其中包括由意識所掌控的精神世界,或許潛藏在黑洞深處,以及由我們的意識所投射出的現
Thumbnail
人類的意識很大的機率是在四維空間運行,然後生活在三維空間的(人類)腦神經元不斷運作,download接受意識的訊號
Thumbnail
神經科學大師剖析感受、心智與意識之間關係的科學證據
Thumbnail
毀三觀,指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受到顛覆的看法所改變或影響。《世界觀》一書正是一本人類世界觀更迭的演化史。從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談起,到後來的牛頓力學的世界觀、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世界觀、以及當代量子力學的世界觀。說明過去被堅信是鐵一般事實的世界觀,是如何慢慢的受到新的證據、新的儀器、新的理論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