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育連結生活 培養解決問題能力

2020/06/0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原報導於:2018-02-12
編採:黃家茹 責任編輯:陳祖傑
近來教育改革的風氣吹進了臺灣的體制內教育中,其中科學教育更是著重的領域,新的科學教育目標希望學生不單只是學習科學相關知識,更希望學生能透過科學的邏輯與方法去發現問題及訓練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樣的目標下,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推廣「發現科學亮點課程行動方案」,該計畫由三興國小領軍,設計能夠連結生活情境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可以透過觀察和實作培養更多能力。

不懂火山活動?沒關係,跟巧克力的原理一樣!

在三興國小的展覽攤位上,老師正帶領著學童製作他們最喜歡的巧克力,學生們眼睛發亮地盯著融化又凝固的巧克力,但是活動不僅是將巧克力重新塑形那麼簡單,在過程中也讓孩子認知到在不同溫度中巧克力的狀態,並延伸到火山活動的原理,讓孩子們不僅帶走好吃的巧克力、也帶走實用的知識。在如此貼近生活的題材中能夠讓學童發現到科學原理是科學亮點課程設計的主要方式,藉由這樣的方式不只能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還能讓學生發展延伸知識的能力。三興國小課程設計團隊不止著墨在科學探究,他們也希望在培育科學素養的過程中能夠融入人文內涵,「因為學生要關心的是我們的生活與環境。」三興國小教師表示。
這樣子的課程規劃是以學生為本位,老師作為一個引導的角色,藉由情境化及生活化的課程方式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和思考如何解決。但是課程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創新的課程設計是一種很大的負擔!」三興國小教師表示,家長們會擔心課都上不完了還要花時間去慢慢探索和引導,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既有的課程中融入新的方式,而不是只有傳統單純的「上課」,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們必須絞盡腦汁、不斷地創新教學方式。
在雜學校展場中,三興國小帶來許多科學亮點課程的教案展示,例如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竹筷子吸紅墨水延伸出植物維管束的原理等生活化課程方式和內容,進一步引導學生的科學及生活素養。(攝影/黃家茹)

漸進式影響 帶動改變

「發現科學亮點課程行動方案」還有結合新生國小、芝山國小、國語實小、忠義國小等臺北市其他學校的教師一同做課程共備和開發,希望能藉由一點一滴的改變讓一些比較傳統的老師意識到其他老師已經在伺機而動並加入改變的行列,甚至期待能提供舊經驗一同激發出好想法。三興國小老師:「如果一下子就要求要改革,那也只是呼口號而已,所以藉由慢慢地扎根和影響會是最有效果的!」
三興國小老師表示,即使還在開創的階段,在雜學校的展覽中也是一個能呈現教育創新與成果的機會,在這個場合中他們面對了很多不同的客群,除了能展現成果之外,也是一種對他們激勵的機會,從中可以發現到家長的反應,「改變是累積而成的。」把正在做的努力讓更多人看見,共同思考教育更多的可能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雜學校
雜學校
Learn To Be:打造交流與串連的舞台,讓各種學習想法能夠被看見,互相碰撞、激盪,讓學習者可以在這邊想像、學習,勇敢選擇自己想學。 官方網站:https://zashare.org/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