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實例認識現代產業的複雜,及如何牽動經濟(4):台灣後來的路?

各位以為,少掉幾家髒兮兮工廠沒差嗎?光只是原料—生產—運輸,就會衍生出非常多的需求,100人的工廠倒掉,會影響到10,000人的生計絕對不是開玩笑。中小代工廠養活的人口數以百萬計,今天命脈被中國掌握,哪天波動一下就是數十萬人失業,或是無薪假影響百萬家庭。
從這些行業的複雜度,讀者應該要了解到,產業轉型的第一步,應該是要讓教育水準較高的學生,進入傳統產業的領域,用較新的思維跟學習方法,逐漸改善這個產業。而政府要獎勵傳產能夠雇用新人,整頓工業區,提供新的環保公衛安全設備貸款,這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更短期有效的辦法,是找尋大廠的接單替代方案。台灣很多中小企業都會有一些同業組織,在鄉鎮區行政單位中,近鄰的工廠也會有類似聯誼會等的管道。他們不是沒有技術,而是生活經驗跟習慣,無法跨出家鄉,更不要說是去國外找訂單。以往的辦法,大致上有兩種,一種是家族裡出了高學歷又願意回家接班的人,他本身就有國際接軌的能力;另一種是在地的政治人物,剛剛好有國外的管道,可以聯繫雙方創造機會。

別放任產業走向夕陽

這兩者都很難,李登輝卸任後就幫過很多忙,去牽線製造工作機會過好幾次。陳水扁還沒來得及牽線就被關了,沒辦法當參考,馬英九就是說得一口好話,根本就沒辦法幫產業界實際找到機會的案例。
我們可以換一個管道,政府成立一些協力組織,讓政治人物可以參與,順便提供工作機會,找有外語能力的人,協助在地中小廠聯合興辦業務。因為有外語能力夠好,流利到可以談生意的人薪水,起薪絕對超過一般代工廠的業務。中小廠給不出這個薪水,廠內升遷管道又很少,這不如政府扶植未來的貿易商,去國外尋找機會給國內的業者。
說歸說,萬事起頭難,由地方政治人物去做是絕對不可能,因為這種業務要長期經營,頂多是協助辦法。若台灣想要當永遠的淺碟國家,那是可以儘量說廢話,覺得砸錢去外國跟在地人社交是浪費錢,沒有培養下去,台灣後來的路會很艱辛。
理由?逐漸喪失傳承的技術,就這麼回事。
不管傳產還是科技業,要能夠傳承就得要說故事,把故事寫成書,經驗能夠傳下去。沒有傳承就只能師徒制一輩子,新血極難加入,失去活力的產業必定走向夕陽,這才是夕陽產業真正的問題。
不是沒有人,是沒有能夠內部帶動的人,光是電子化作業,年紀稍大的就完全不行。那找年輕人懂電腦的總可以吧?理論上可以,實際上很難。因為台灣的傳產文化,師徒制的比例很高,換個方式說就是,一個剛畢業的新鮮人找去當個資訊組長,要把廠內作業全部電子化,他絕對第一個死。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