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0|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有哪些優秀的溝通思路?

文章轉自知乎@曾少賢
人的語言,是一種十分神奇的東西。
它真真正正是讓人又愛又恨,因為它可以讓人感到如沐春風,神清氣爽,也可以讓人感到凜冬將至,心如死灰。
人際交往過程中,確實有些人,掌握著過人的溝通思路,他們有著思路清晰的方法,在與他人溝通的過程中,既能正確無誤地傳達自己的觀點給別人,別人也不會心生惡意。
但也有這樣一種人,在溝通的過程中,經常得罪於人,還被冠以「聊天終結者」,「沉默收割機」的稱號。
溝通能力優秀的人,究竟有什麼樣的思路,值得我們去學習?
我們接著往下看。

1.不要一味地逼問,試圖驗證他人的感受。
人類有著比其他物種更為穩定牢固的親密關係,建立這種關係,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和精力,但一旦確立這樣的關係,能夠極大得減少人類的決策成本。
試想,在工作和生活之中,你一旦遇到任何難以解決的事情,首先想到的,是你的父母、兄弟姐妹、伴侶,等待他們給予你幫助和鼓勵。
這種決策成本的降低,來源於彼此真誠的信任,你不必花費時間和精力去擔心自己會受到傷害,相反,你還會得到對方的幫助。
但這種親密關係確立後,有一個比較大的弊端,就是對方可能會以關心你的名義,對你進行逼問式的聊天。
這樣的聊天方式,常見於男女朋友,已婚人士。
陷入戀河的男女雙方,如果有一方本著關心對方名義,過分逼問對方的話,往往會適得其反。
舉個例子。
有些男生,在交往的過程中,經常會這樣問他的女朋友:
「你怎麼又生氣了?」
「我都這麼做了,你還滿意?」
「你是不是不相信我?」
事實上,你的女票並沒有生氣,她對你所做的一切,也沒有不滿的意思,她也很信任你。
但被你經常這麼一問,她心裡就有點不舒服了。
於是男生越逼問,女生更加不想解釋,越不解釋,誤會就越深。
於是吵架變成冷戰,冷戰演變成分手,分手後,成了陌路。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人類有很強的自我保護意識,認為自己對事物的感受,就是既成的事實。
有沒有一種聊天方式,可以改善這種問題?從而避免基於愛的關心,變成恨的形同陌路。
這就需要採用驗證式的聊天方式。
驗證式聊天,包含了三個基本的因素。
第一步,描述對方的行為。 第二步,列出出現這種行為的可能解釋。 第三部,請求對方做出澄清。
照樣舉個例子。
依舊是男生問女生:
「你是不是生氣了?」
可以換成這樣子提問:
「我這兩天發給你的信息,你都不回」(描述行為)
「我也搞不清楚,是不是之前我做錯事,惹你生氣了」(第一種解釋)
「也有可能是大家都要畢業了,你忙著寫論文」(第二種解釋)
「但我真的很在乎你,你能告訴我怎麼了嗎?」(發出請求)
驗證式的聊天,可以直接避免直接質問帶來的不適和尷尬。畢竟當你多次被身邊的人,詢問當時的狀態,多多少少會不爽。

2.在未知情的情況下,少用評論的語句,多用觀察的語句。
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經說過: 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事實上,當我們在溝通的過程中,經常帶著評價的語句。
今天你穿紅色的裙子,看起來有點肥胖。
昨天和你去吃的那個餐廳,噁心到我了。
那個男孩子紋了身,一定是個叛逆的傢伙。
看到裙子,我們評價別人肥胖;
說起吃飯,我們覺得很噁心;
看到紋身,我們覺得他人叛逆。
在和別人聊天的過程中,應用評價式的方式,雖然可以第一時間表明出自己的態度,讓別人一下子就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知道自己的偏好,但缺點也十分明顯,那就是很容易掩蓋被觀察物體的真實性。
三個女生,在等地鐵的時候,因為蹲了下來,被人拍到放上網上,有人批判三位女孩子沒有素質,不注意個人形象。
就因為蹲下來等地鐵,你站在道德的高地,批判她們沒有素質,是不是掩蓋了事情的真實性?
下次,在聊天過程中,尤其是與陌生人談話,多用觀察的語句,看到什麼就說什麼,不用處處附上你的個人觀點。
永遠要記得,在溝通中,闡述事實,要遠比宣洩情緒重要。

3. 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憤怒。

這一種情緒,就是讓別人確確實實知道,自己真的已經生氣,對方需要對這種情緒,做出反應。
但如果在聊天的過程中,盲目使用憤怒情緒,不但起不到任何正面效果,反而會讓局面,往壞處發展。
表達憤怒有以下的四個步驟:
第一,停下來,除了呼吸,什麼也不要去做;
第二,想一想,究竟是什麼讓自己如此生氣;
第三,體會自己此時此刻的需要;
第四,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未滿足的需要。
很多人可能會問,我發個脾氣,都要經常這麼多步驟,那做人得有多累啊。
但你知不知道,真正牛逼的人,不是那麼會發脾氣的人,而是那些能控制脾氣的人。
誰都知道,被惹毛了,要暴跳如雷地反擊回去,但恰恰是這樣,才暴露了你的低情商。
黑社會真正的老大,往往都是那些臉如深海,波瀾不驚的老男人,他們看慣了風雲變幻,早已知道趁嘴巴一時之爽快,並不能帶來任何的好處,反而會惹火上身。
當然,我不是叫你去當黑社會老大,我想說的是,控制好自己的脾氣,不要成了它的俘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