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6|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不知道整理什麼的時候,就整理「心」吧!

開始意識到要藉由「少物」來提升生活品質後,我更加注意自己每一次的購物,我希望每次買東西的時都能真正藉由消費來創造自身的快樂,這麼說,沒錯!我並不反對金錢能帶來某種程度快樂,錢如果不花,那麼充其量就僅是躺在那的一種工具,不過,若將其善用在能替生活加分的地方那可就不一樣了!例如:花錢帶家人旅行,可能可以創造快樂,因為我喜歡和家人相聚的時光,事後回想起那些旅行的回憶也覺得充滿歡樂,這就是金錢已經轉化成另一個價值的象徵。
購物意味著要將什麼東西帶進家中,如同整理居家時的每一次丟棄,代表著我已決定要將什麼東西從生活中去除,我覺得無論是「消費」還是「捨離」都必須充分足夠了解自己的內心,然而,人通常無法一瞬間全然了解自己,你所知道的你自己,以及更多你所不知道的你自己,都同時並存於我們存在的這個世界。我喜歡寫作因為可以慢慢梳理自己深層的想法,我亦享受於整理居家,因為那對我來說具有相類似的效果。投入簡單又美好生活練習之後,我經常透過整理家裡來和自己對話,這個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真的會像那些整理居家的書籍一樣,開始會拿著一個物品,接著自個兒在心理默默與自己對話許久,一窺我那些我與物品對話的時光,對話通常如下:「這該留嗎?還是丟掉好了?」、「好像放在這很久都沒用了?可是這沒壞啊?但是,留著只是浪費家裡和心靈的空間」、「不然送人好了?不過別人可能也不需要啊?」、「還是直接丟掉,這應該是最快速可以處理掉這東西,也不再煩心的方法!」、「好!就這麼決定丟掉好了!」、「丟掉前拍張照紀念好了。謝謝你(物品)陪我更加認識我自己」、「之後我就知道自己不再需要這個了啊!不用愧疚或自責!你很棒!又更加了解自己了喔!」.....,這些對話看起來挺漫長的,在於心理實際的狀況也經常是一番拉扯,不過,最終我都能在這個過程中得到釋放,甚至有一種心靈提升的感覺,那種抽象的感受就像早晨打開窗深吸一口新清的空氣般舒爽。
在我練習減少家中物品的一開始,丟棄量通常是大的,因為當我決定要這麼做的時候,那代表一種決心!我告訴自己:「從這個當下開始我就希望自己的生活有好的轉變」,我對極簡生活能帶來更愉快的日子此點深信不疑(實踐至今,我更加肯定與認同自己這個想法)。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家中「好像」都整理得差不多時,我開始意識到自己不知道要再捨棄什麼了。我想我應該還不到極簡的偏執,只是我明白自己陷入了整理的盲點,人在審視自己的時候通常會有「盲點」,就好像明明廚房還有大量的鍋碗瓢盆,我卻有可能會說服自己:「那些都還用得到!」正好,我並不因為自己處於整理停滯期而焦慮,甚至有點興奮,我開始因此更深度地去探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我明白自己需要一張藍圖,需要一些想像,於是那些居家整理書籍、家飾圖鑑甚至是別人instagram分享的生活都成了我的養分(在此說明,我並不是拿自己的生活與他人比較,而是以一種「欣賞」的角度去體會那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向)。前幾天,我看著一張別人將水彩畫貼在床頭的居家布置照片而深受吸引,盯著照片瞧了許久,我讀懂了自己非常嚮往著那樣的情境,我的告訴自己:「喜歡畫畫的你,已經很久沒拿起畫筆了呢!那樣的居家布置我喜歡,那是一種充滿人活著的『生活感』,是多麼地充滿活力啊!」
美好的東西,不見得要擁有多量才代表更加美好,美好的東西可以只用有一件,我想那會讓我更加珍惜,就像是我喜歡白色的洋裝,但我的衣櫃裡目前僅保存著一件白色的長洋裝,每當我想到要穿白色洋裝時,我第一個就會想起那件白洋裝,而當我將它穿在身上時,我亦感到舒適且自信,我想自己不需要再擁有第二件白洋裝,那樣的唯一如同我對摯愛,每一次與它相處我都是全然的專一,就連洗衣、燙衣的過程都讓我無比珍視與享受。
如果不知道家裡要整理什麼的時候,那麼就回過頭開始整理「心」吧!因為只有內心,才是指引我們方向的一盞明燈。如同整理達人麻理惠所言:「整理是一種魔法!真正重要的是當事人本身對生活的意識與想法,這是極為個人的價值觀,因此他人並無法替你做到真正的整理」,我對這種魔法著迷不已,如果說整理讓我得到更安穩且無負擔的心靈,那麼,我想也可以反過來詮釋,當我的內心已不再有任何束縛,甚至更加了解自己真正需求的時候,我想屆時再投入於整理工作肯定會更加有效率,因為那些與物品對話的時間能夠縮短,每一次決定也會更加堅定果決!至於「心」的整理只有當事人能夠幫助自己了,誰也沒有辦法插手,因此多花點時間與自己獨處並思考,我相信在那之後,距離自己理想的生活肯定能夠更加接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