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我帶著妻兒去吃一家評價不錯的沙茶爐,當時是下午5點,吃晚餐可能還算早了點,但店內也還是有不少桌的饕客,而其中一桌的客人便吸引到我的注意。
那是一個看上去再平凡不過的家庭,年約40歲上下的父母帶著兩個小孩,一男一女,年紀差不多,大概8至10歲。我看著他們,卻蹙緊眉頭:他們四個人、四支手機,每個人盯著自己眼前的小螢幕,不發一語。
我和妻子時常帶著孩子到各個餐廳嚐鮮,也時常觀察到上面的現象。科技時代裡,手機、網路的發達,確實帶給我們不少的生活便利,但事實上卻也造成了許多人的關係疏離。
不少人高聲呼喊著科技讓人類的社交更加冷漠。諷刺的是,他們大多數人都是隔著電腦或手機螢幕義正詞嚴,在現實生活中卻三緘其口。
話說回來,我和妻子在教育方針上的共識,就是不讓孩子太早接觸3C產品,就算接觸,時間也不能太長。
具體來說,在孩子1歲之前不會讓他看任何手機、電腦、電視等,對於視力正在發展階段的孩子有嚴重影響的電子產品。而1歲3個月之後,會開始讓他偶爾接觸一些益智的網路影片(比如說Youtube的
碰碰狐頻道),或紙本教材所附的影音光碟。我們會把這些轉在電視上觀看,讓他在適當的距離看完一段影片(大概是10至15分鐘)。
即使是益智的影片,對於年幼孩子的聲光刺激還是太大,不只會影響視力,還會影響大腦及肢體發展,所以我們並不會固定在一天的某個時段看電視,避免他養成期待看電視的習慣。最主要還是陪著他一起玩積木或讀圖書。也因此,他對於實體玩具、書本的興趣,還是遠遠高於電視的。
除了孩子的身心發展,過度使用3C產品也會影響家庭關係。家庭成員間的和譜,是建立在互相的信任、尊重與良好的溝通。父母親吐職場苦水,孩子們談論學校發生的大小事情,說這些話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期待對方能給我們什麼具體的意見,單純是為了抒發情緒。
在對話中,孩子們可以知道父母親在職場打拼的辛苦。傳統觀念上總是認為父母親為了家庭打拼是理所當然的事,沒有必要跟孩子們說,他們唯一要做的就是顧好學業。但事實上很多父母親在盛怒之時,總喜歡把:「你都不知道我為了這個家付出多少?」這種話語掛在嘴邊。但平常缺乏良性的談話,如何期待孩子們感同身受或體諒呢?
同樣的,良好的對話也能夠讓父母了解孩子們的校園生活,特別是同儕與師長間關係。如果孩子回到家,都是在分享校園趣事,那麼他在跟他人的互動上是不需要太過擔心的,但若孩子回到家悶悶不樂,絕口不提學校的事,那可能就要適時地關心他的在校情況,最怕的就是碰上校園霸凌,那會讓孩子受到非常大的傷害。
因此,建立起良好的談話氛圍,能夠彼此分享心情,真有發生反常的情況,也可以在很早的時間內發現問題。許多在學校裡受到長期欺凌,憤而自殺的孩子,其實就是家庭缺少良好的談話,導致父母親不知道孩子的遭遇,而透過孩子的死,也已經知道得太晚了。
3C產品的誕生,確實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更具品質,要完全禁絕3C產品的使用,一點也不實際。我想強調的是,不需要矮化或妖魔化3C產品,因為錯的不是3C產品,而是過度使用3C產品的人。常有人說:「科技拉近人類的距離,但彼此的關係卻越來越疏遠。」人類自己不思檢討,還把過錯推給冷冰冰的科技了。在我們享受3C產品帶給我們優質服務的同時,似乎也必須思考:在電子螢幕之外,是不是有什麼事物更加重要、更值得我們關注,我們卻反而忽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