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2/1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摸透品牌的相關產業

要在一個產業裡出類拔萃,不能單單只靠創新的商業模式,必須將基礎建立在產業的熟悉度,因為有可能創新的想法是來自於對產業的不夠了解。
踏入一個產業前,有些人會先有過實際的工作經驗,花上一些時間去深入了解產業的優缺點與特質,再回過頭來創新自己的商業模式做出市場區隔。但這些在現在的行銷市場或許不太夠,為什麼? 我們都知道,在一個產業久了,想法思維與經營邏輯容易被同業侷限,產業內的優缺點會與其他人觀點相同,無止盡的輪迴在這些關鍵因素上,不管是解決問題也好、優點放大去刺激市場也好,始終突破不了原始框架。當你親身去經歷與自身產業有相關的企業時,或許你會發現優點其實也沒有你想像的這麼好,可能缺點並沒有這麼迫切的需要去改善,在別人的眼中,缺點卻是你的商機。
有些時候很難去驗證自身的想法是不是正確,或是這樣的經營模式是不是可行,不妨去找產業的上下游廠商多了解相關的問題,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上游廠商接了大量類似產業別的商品或代工產線,它們最清楚這些東西中間的差異化,哪些具有市場獨特性,而哪些又是大眾化商品,你會發現有些東西你壓根沒想過,卻已經在市面上販售了。下游廠商很清楚某些商品出貨量比較高,某種產品的毛利比較好,商品的迴轉率最高,帶來的業績量比重占最多,這些訊息來源對於品牌經營的重要性不可小覷,可以避免走很多的冤枉路。
熟悉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經營上會比其他人來的更有優勢,除了這些稍微帶有商業機密的訊息外,經營上下游產業鏈可以讓自身的產品定位更清楚,更了解原物料與產品的差異性,對於市場上的競品分析與優勢切入點更為精準,這些都是除了直接的銷售數字以外難得的關鍵經驗。
如果你的新創品牌已經具有商業模式,市場也接受了你,再回過頭來熟悉產業鏈,會是企業成長更快的跳板,讓你的市場差異化與接受度來的更好,成功只是時間上的問題。如若你是因為熟悉產業鏈而想進行新創品牌,要走的路就還需要一些醞釀與測試市場的時間,雖然擁有生產線的優勢,但對於行銷與品牌經營的商業變現仍未有具體的模式,冒然創業,會有許多風險,這也是大部分新創品牌遇上的問題,只想著要做,卻不知怎麼做。產業的熟悉,並不代表經營能力與商業模式可被市場接受。
有些人會認為在產業許久,對於產業內的熟悉已經足夠,把這些「經驗」當作「能力」來使用,問題發生時往往會不如自己所預期的簡單,這通常是原本自身在產業內的視野高度不夠,許多經營上的困難點當時並未一同參與解決,只看到美好的那一面,造成自己過於樂觀的勇敢去創立一個新品牌。
品牌與企業的經營,要將熟悉的事物轉化成能力,將經驗值成為危機處理的基本功,要成就這樣的功力,包含各種因素,「專業」、「經驗」、「團隊」、「企業文化」等等內容,時間上的累積很重要,只有實際操作經歷過,才有辦法建立屬於自己的企業危機處理模式。它人的參考借鏡雖然很重要,但要如何轉成自身的價值,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達成。
如果沒有相關經驗卻想踏入另一個新產業,須明確訂定目標後,逐步去研究相關專業因素,例如產品定位、市場定位、通路規劃以及社群經營等等相關前置作業,沒有設定目標的盲目學習,拼湊式的理解通常演變成一知半解,對於日後的品牌策略計畫很有可能發生錯誤或偏離導向,執行過程中不斷發生問題,持續修正執行內容或檢討人員績效,最後仍然成效未達預期目標,原因都來自對於產業的不熟悉與自身轉換能力判斷錯誤造成。
額外的收穫 品牌在建立團隊的時候,往往都是經營者自己的計畫與導向去招募人才,將品牌願景一一刻畫完成。當深入熟悉產業鏈的時候,你會發現,自身的品牌真正需要的是哪種人才去填補企業內部的弱勢空缺,最後得到的答案會跟你當初預設的專業領域與背景不同。優秀的人才與管理人員,通常在產業的上下游出現,並不是經營者眼光錯誤或是經營方向偏移,而是經驗與實際體驗得出來的結果。如同績效良好的產品經理(PM),會有一群很不錯的朋友是第一線銷售人員,提供最直接的消費者回饋,絕不忽視且真心傾聽的接受建議。
謝謝你訂閱葛捷思的文字內容,你可以前往你需要的章節,找尋你需要的知識內容。
【市場買單,你才叫品牌】 第一章-新創品牌的思維 第二章-品牌經營的策略管理 第三章-品牌定位行銷市場 第四章-身為業者的經營心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