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是在田裡長大的,無論是在家中或者被放到外公家都差不多,外公家以前曾經種過一陣子蘆筍,而摘蘆筍需要一大清早就進行,它喜歡生長的地點是沙質土,而小時候沒玩伴沒玩具,因此所謂的「去旁邊玩沙」這事,我從小就很熟稔。
長大後常見的蘆筍都是粗粗壯壯的,得削皮後才能煮湯,但即便如此有時纖維還是老到無法入口。這與我小時候常吃的細細脆脆綠色蘆筍並不相同,後來才知道原來我之所以能常吃到「細細脆脆綠色蘆筍」被叫做「蘆筍花」,產量也不多,多半產地附近就被解決了。
這不免讓我有種荒川弘「百姓貴族」的感覺。什麼?你們沒吃過這種東西?我小時候很多啊。原來是外公家裡種這個當然很多,就像蜆仔小時候也是一堆一樣。
這種蘆筍花的煮法其實很簡單,可以先煮一鍋熱水,略為川燙後撈出,先用薑片爆香,然後下蘆筍花,略為清炒後,加鹽調味。基本上是一道連湯汁都能拌飯吃的菜。如果不想川燙,也可以直接下鍋炒,但記得動作要輕,免得折斷了不好看,可以加點水略悶,但這樣的青味會比較重一些。
一般常見的蘆筍,我指像手指粗的那種,就不太適合用炒的了,有些會川燙後再涼拌,但只能取其頭,頗為浪費,不如削皮後丟去煮湯。
外公家附近多得是各種蔬菜,小時候就看著親戚每天忙著弄菜洗菜疊菜,一直到現在也還是。不過那裡現在的蘆筍不多了,而最近吃過最令我驚艷的是芹菜管,因為是產地嘛,所以自然又得扮演一下百姓貴族。
#屏東新園 的芹菜管,清炒配上豆皮,不但沒有令人皺眉的芹菜味,反而配上豆皮沁出的白色湯汁後,更顯鮮甜。那種芹菜管,我來台中多年,從沒碰到過,應該也沒機會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