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沒那麼簡單

感官,沒那麼簡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人體有許多感官知覺,最常講的就是五感:視、聽、嗅、味、觸覺等五種。感官就是不需經過思考,直接感受外在環境與內在身體的能力,所以人類透過感官認識自己和他人及周遭事物。剛出生的孩子,身體器官尚未發展成熟,也尚未有思考能力來學習,因此需要靠感官的知覺來面對外來的刺激,甚至學習也是透過感官來運作。

三歲前的孩子也經由感官學習到本能的使用身體,進而對自己身體產生體驗及覺知,越小的孩子,其身體就像一個大的感覺反應器官,幾乎是以全部的身體來看、聽、聞、嚐,並且對刺激的反應也是用身體來做全身的反應。

例如;不會說話的小寶寶肚子餓了、尿布濕了會哇哇大哭,是因為感覺到身體的不舒服,或聽到媽媽溫柔聲音時會笑會興奮的踢來踢去,學爬的孩子有興趣的抓四周的每一樣東西,並不知道燭火或利刃的危險,當燙到或割傷了才知道危險性,蹣跚學步的孩子,不小心撞到牆壁而又痛又怕而驚哭,因而學到了走路必須要避開牆角或堅硬物體才能不再受到傷害。

孩子使用感官的方式,也深深的影響未來個人自我覺察能力,而智能的發展也必須倚重感官的和諧互動。所以,有越來越多學者強調感官教育,甚至發展出許多相關的感覺統合治療。在醫學中,也會用感官知覺來了解病人,以西醫來說,就是利用「視、聽、扣、觸」等感官能力來作初步的身體評估檢查,辨別身體是否正常,而中醫就是用「望、聞、問、切」四診法,來觀察病人的氣色、表情、身體的氣味、脈象的表現……等等來判斷病人的病症。

不過,感官是抽象的,覺知也是肉眼看不到的,但卻是真實存在的,就如同我們經驗快樂、悲傷、痛苦……等等,這都不是觸摸的到,卻都是真實感受的到的。

所有的感官也都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需要彼此合作,失去一個感官知覺都會造成身體的失衡甚至疾病問題,現在有許多學習障礙或是特殊需求的孩子,有大部分的原因就是來自於感官在發展過程不當而造成失調。

之後,也會為大家慢慢介紹,失調的感官造成了什麼樣的問題。

而身體除了五感外,其實,還有心靈的感官,而這些感官除了生理活動,也為人類帶來內在的心靈活動。

正確的來說,人體的感官應該細分有十二種感官,這十二種感官除了視、聽、嗅、味、觸覺之外,還有生命覺、運動覺、平衡覺、溫度覺、語言覺、思想覺及自我覺。

其中觸覺、生命覺、運動覺、平衡覺是初階感官,也是與物質身體(肉體)最直接連結的感官,在七歲前的幼兒必須適當發展出觸覺、生命覺、運動覺、平衡覺等初階感官,初階感官影響著人的一生發展,也是中、高階感官的良好發展基礎。

中階感官為嗅覺、味覺、視覺、溫度覺,主要在7-14歲發展,又稱為靈性的感官。其他的感官則是聽覺、語言覺、思想覺、人我覺,屬於高階感官,又稱為心的感官,主要在14-21歲發展,並持續一生。

發展成熟的感官就像社區守衛,當外界有訊息進來,守衛可以幫你過濾訪客訊息,當你接到守衛訊息後,你才可以決定是否要接見訪客,或是拒絕訪客。也就是說,成熟的感官可以幫助一個人決定自己要如何面對外來的訊息。人體的十二感官就像十二道門,會幫助你對於外界訊息進行隔離與管制,從零歲起到成年後,逐步發展出成熟的狀態,也就是說,你可以決定何時開門、何時關門。

可是越小的孩子,發展也越容易受到干擾。因為幼兒的十二感官是完全對外開放的,也就是像十二道隨時開啟的門,外界訊息完全自由來去,也就是說,外界訊息不論好壞,都可以隨時進出孩子的身體,特別是七歲以前的孩子,完全沒有管控外界訊息的能力。所以,孩子生長的環境就很重要了,孩子的父母必須能夠幫助孩子選擇正確的訊息,大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模式也會隨時隨地影響孩子。

不過,現代的生活並沒有提供孩子良好的環境發展感官知覺。通常給予過度的刺激或是不一致的刺激。不一致的刺激像是似是而非,比如給予孩子一個塑膠木紋玩具,看起來像木頭,而摸起來卻是塑膠感覺,這對孩子來說是會混亂且混淆不清的。

加上現代人生活節奏緊湊忙碌,通常給孩子過度的學習,通常孩子接受的訊息太多太雜,常常導致孩子應接不暇,因為他們要被迫處理這些外來刺激,長期累積下來會消耗大量的生命力,這樣的孩子通常會顯得躁動、神經質或是太醒覺,像個小大人似的超齡成熟,沒有七歲孩子該有的天真夢幻。

一旦外界刺激讓孩子感官真的無力處理,有些孩子就會無緣無故的發燒,他們必須讓身體產熱,讓身體的熱能把這些刺激給燒掉,如果不能藉由發燒把這些刺激銷融,這些刺激會累積在身體內,成為日後慢性病的種子,比如風濕性關節炎、異位性皮膚炎甚至是癌症。所以,幼兒期的孩子生活越單純越好,越簡單的生活讓孩子接受適當的感官刺激,在生活中一點一滴地開展感官能力,這樣孩子才能有機會生長成一位身心健康的大人。

不單是孩子,現代生活的感官超出孩子的負荷,其實也超出大人的負荷,對大人而言,刺激越超載,內在會越來越覺得空虛,甚至是渴望更多的刺激。

我們都必須去學習更均衡的感受我們的感官,有了健康的感官,我們的內心世界與對外界的連結也能充實平衡且穩定。

讓我們一起保護孩子的感官,也重新尋回我們的知覺感官吧!

avatar-img
安希雅的身心健康學堂的沙龍
10會員
25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一個人從出生到21歲形成完整自我階段當中,最常出現的疾病症狀就是發燒了! 發燒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更有其成長的意義。 孩子在發燒時體重減輕,顯示身體組織正在進行解構重塑,也藉由發燒的熱能來重新建構新的身體細胞呢!而從靈性角度來看,孩子發燒的過程也表示正經歷一場情緒與自我的重整過程。
現在開學季,保健室正如火如荼的幫孩子進行視力檢查,很多家長收到小朋友在學校檢查後的視力不良通知單後,會很焦急的帶孩子到眼科檢查 因此,眼科門診總是人滿為患。 到底什麼是視力不良呢? 拿到視力不良通知單就表示近視了嗎?  近視與度數到底有何不同呢?
每到了開學季節,眼科診所便就會爆滿了許多因學校視力檢查不合格需要複檢的孩子們,也因此,近年來的小一新生入學時,我都在家長說明會上做一場預防高度近視宣導演講,希望在新生入學時,即時向家長說明年紀越小近視所帶來的影響,將正確的觀念帶回並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進而改善近視
每一年剛開學時,保健室都會進行學生疾病史調查,我發現這幾年來,有越來越多的父母都會在疾病史調查表上註明孩子有過敏史或是有過敏體質。 現在的孩子過敏的機率非常高,有些是過敏性鼻炎、有些是異位性皮膚炎,也有一些是氣喘。 過敏的孩子為什麼這麼多呢? 有什麼原因呢? 
國中小即將開學了,相信有不少孩子在假期中生活作息是紊亂的,很多孩子是睡眠時間不固定,而且三餐也不定時, 所以開學前第一首要做的事情就是:調整生活作息。 建立每天作息的韻律節奏,是家庭生活最重要的工作。
吃飯皇帝大,身為父母都非常重視孩子的三餐,讓孩子乖乖吃飯更是父母的大挑戰。但是你家的餐桌常上演跑、跳、追、吼、逼……等等餐桌攻防戰嗎?當你用心準備了滿桌營養豐富又色彩多變的佳餚時,孩子卻看著食物發呆?! 您是否正為了每天上演的餐桌大戰而頭痛的不知該如何是好呢?
一個人從出生到21歲形成完整自我階段當中,最常出現的疾病症狀就是發燒了! 發燒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更有其成長的意義。 孩子在發燒時體重減輕,顯示身體組織正在進行解構重塑,也藉由發燒的熱能來重新建構新的身體細胞呢!而從靈性角度來看,孩子發燒的過程也表示正經歷一場情緒與自我的重整過程。
現在開學季,保健室正如火如荼的幫孩子進行視力檢查,很多家長收到小朋友在學校檢查後的視力不良通知單後,會很焦急的帶孩子到眼科檢查 因此,眼科門診總是人滿為患。 到底什麼是視力不良呢? 拿到視力不良通知單就表示近視了嗎?  近視與度數到底有何不同呢?
每到了開學季節,眼科診所便就會爆滿了許多因學校視力檢查不合格需要複檢的孩子們,也因此,近年來的小一新生入學時,我都在家長說明會上做一場預防高度近視宣導演講,希望在新生入學時,即時向家長說明年紀越小近視所帶來的影響,將正確的觀念帶回並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進而改善近視
每一年剛開學時,保健室都會進行學生疾病史調查,我發現這幾年來,有越來越多的父母都會在疾病史調查表上註明孩子有過敏史或是有過敏體質。 現在的孩子過敏的機率非常高,有些是過敏性鼻炎、有些是異位性皮膚炎,也有一些是氣喘。 過敏的孩子為什麼這麼多呢? 有什麼原因呢? 
國中小即將開學了,相信有不少孩子在假期中生活作息是紊亂的,很多孩子是睡眠時間不固定,而且三餐也不定時, 所以開學前第一首要做的事情就是:調整生活作息。 建立每天作息的韻律節奏,是家庭生活最重要的工作。
吃飯皇帝大,身為父母都非常重視孩子的三餐,讓孩子乖乖吃飯更是父母的大挑戰。但是你家的餐桌常上演跑、跳、追、吼、逼……等等餐桌攻防戰嗎?當你用心準備了滿桌營養豐富又色彩多變的佳餚時,孩子卻看著食物發呆?! 您是否正為了每天上演的餐桌大戰而頭痛的不知該如何是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