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職場多年,總是會有需要幫助同事、協助下屬的時候,如果挑錯時間,將會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噩夢。
當專案的團隊合作需要相互幫忙的時候,表錯情可就不太妥當,太熱情,會把所有工作攬在身上,其他人就自然認為這是正確的分配,大多數的工作內容就會在你身上。太過冷漠的回應,也會讓人感到只在意自身的成效,個人英雄主義。
身為主管的職位,當你協助過了頭,意味著對方的能力不足以擔當此項目,有貶低之意。不主動提供資源,又容易被解讀成藏私的結果,在幫與不幫的界線與時間點,其實不好拿捏,尤其每個人的感受度都不同,無法用同樣模式對待每一位同仁。
站在協助的角色,通常盡量以口頭關心的模式去提出可協助的訊息,如果一開始就直接介入,我可以幫忙這個、可以幫忙那個,接手之後就等同責任歸屬落在自己身上。主動協助,選擇無須做判斷的行政事務類工作為主,例如資料整理、廠商聯繫、現場勤務支援等等,需要決議等工作千萬不要干涉,有很大的可能會因為我們不了解全貌而判斷錯誤,反倒增添了麻煩,一切依專案負責人為主。
身為主管的觀念,當同仁需要協助,盡可能給予方向跟雛形就夠了,雖然完成的時間或成果有可能會比預期來的差一點,但如果主管或資深同仁直接協助完成,卻剝奪了同事學習的機會,下一次專案再度來臨時,他一樣不會處理,如果有必要,可以將過去的做法分步驟講解,按照SOP完成即可,最快的學習方式就是自己做一次,體會過程中的會碰到的難題,再去一一優化。
對的時間是救援、錯的時間是干擾,給予空間與舞台,適時的點出關鍵點即可,給予方向,但不控制。但職場偏偏通常不如人願,不是完全放生管理,就是從頭到尾每個步驟都有所限制,稍微偏差都會點燃引信,有一種主管,叫做別人的主管總是不會讓人失望。
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在還沒完成的階段,不斷的被干擾、不斷的被要求調整內容,無止盡的控制任何一個細節,導致執行的成果完全不符合執行者本身當初的預期,驗收提案時,如獲得肯定立即被他人收割,若不合期待則被指名執行未達目標,這樣的結果相信你我都有共鳴。
在職場這個大染缸中,無論你伸手與不伸手,永遠都有人有話說、永遠有不利於你的評論,與其思考該怎麼做、該怎麼讓自己不被邊緣,倒不如選擇自己願意協助的人與事,選擇你喜歡的人、選擇你覺得有意義的事,就算事後被黑了,起碼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少了點委屈、少了點怨言。團隊工作這檔事,回到最終的起點,還是在於人的問題,專業往往只是工具的差別,遇到神隊友是修來的福氣,請好好珍惜;碰到爭功諉過的夥伴與長官,只好請你自求多福了,拿出你上輩子修行的毅力撐過去吧。